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2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成都外环路高速公路东半环超过有20km的路段处在成都粘土分布区,针对成都粘土的易滑性,本文提出了全封闭的浆砌片石护坡,土钉墙,非全封闭的锚杆框架护坡,钢纤维混凝土喷锚全封闭护坡,重力式挡土墙等五种方法处理成都粘土路堑边坡工程,施工实践表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在该类土的边坡防护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也论成都粘土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成都粘土的成因机制,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从分析成都粘土的分布、结构、矿物组成等特征入手,客观地展示了成都粘 本质,进而将其与我国北方的马兰黄土和长江中下游的下蜀粘土之间的特性进行比较以及对龙门山和成都平原第四纪晚更新世的古环境的分析,最终得出典型的成都粘土的成因是属于风成“黄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成都大邑花水湾温泉,是一口开采地下热水的人工钻井。位于成都市以西86km,储热构造位于龙门山前陆冲断带的雾中山背斜的南西倾没端。储热层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碳酸盐地层。为溶隙-裂隙合水层。传热层埋藏深度在孔深1800-2400m井段,水温68℃,是一处非常有价值的医疗热矿水水源地。该地下热水的发现,结束了成都市域没有温泉的历史。该温泉的发现与开发,对四川盆地,乃至中国其他大型内陆盆地中深部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四川成都盆地某深层富钾卤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四川成都盆地某深层富钾层卤水的化学组成,氧、氢、硫和硼同位素组成以及25℃等温蒸发析盐过程中,从卤水中获得的固相物质组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卤水的成因,认为该卤水是蒸发浓缩的海相卤水、非海相卤水以及埋藏成岩过程中封存卤水对地层中海相蒸发盐溶滤作用形成的混合水。  相似文献   
15.
16.
在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时尚的大背景下,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自助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为此,成都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了《21世纪中国旅游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充分为自助旅游者考虑,内容详尽,设计精美,受到读者的喜爱。韩国华如望出版社引进了这套书的韩文出版权,将七本合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质学报》2021,(1):154-160
本文选择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为研究区,基于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选取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貌、岩性、汛期降雨量、人口密度和崩滑密度8个要素作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应用信息量模型,分析各因子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发生的贡献,开展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灾害主要沿龙泉山西翼呈条带集中分布,易发等级总体上由东向西递减分布,灾害点空间分布与易发等级呈正相关性,信息量模型应用评价结论,可为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幽幽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与举世闻名的都江水利工程、大熊猫的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紧相毗连,距成都68千米.其独特的自然,人文风貌可谓我国景观资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天下第五名山”.尤以天下幽名闻遐尔。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大邑砾岩的 物源分析与水系变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成都盆地晚新生代碎屑沉积物的快速堆积是青藏高原东缘强烈隆升的产物,同时为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的隆升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文章以盆地底部的大邑砾岩作为研究切入点,详细研究了它的物源区,以深化对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隆升过程的理解。通过砾石成分统计、砂岩薄片鉴定、重矿物分析以及古流向恢复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成都盆地北部和南部的大邑砾岩分别受不同的物源区和河流所控制。其中北部的大邑砾岩受控于出口在都江堰南约4km处向南流的河流所控制,其物源区为玉堂镇以西、汶川-茂汶断裂以东的流域范围内。而南部的大邑砾岩则主要受向东流的古青衣江的控制,其物源区即为现代青衣江流域。大邑砾岩的物源分析表明晚新生代期间岷江和青衣江都曾发生河流改道。  相似文献   
20.
成都近郊农业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农业生态旅游业的概念以及成都近郊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综合分析了影响成都近郊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