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郑晶星 《岩土力学》2006,27(Z2):205-210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PD值超过6 000,且结构体形复杂,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是工程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基于透水隧洞设计理论,分别计算了岔管施工期开挖围岩地应力场,高压岔管充水运行期的稳定渗流场、混凝土衬砌的应力应变及围岩稳定,高压岔管放空检修期混凝土衬砌的应力、应变,给出了高压岔管的配筋。  相似文献   
82.
根据烃源岩地球化学、岩石学、沉积学等特征,分析惠州凹陷2套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母质输入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和菌藻类,生烃潜力较好;恩平组河沼相煤系泥岩母质输入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生油潜力不及文昌组中深湖相泥岩;文昌组时期的表层水中浮游植物繁盛和湖...  相似文献   
83.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烃源岩地球化学、岩石学、沉积学等特征,分析惠州凹陷2套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母质输入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和菌藻类,生烃潜力较好;恩平组河沼相煤系泥岩母质输入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生油潜力不及文昌组中深湖相泥岩;文昌组时期的表层水中浮游植物繁盛和湖底贫氧环境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同时烃源岩的非均质性受沉积相和基准面旋回升降变化的控制,在最大湖泛面附近容易形成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84.
在广东省东南部惠州市的黄洞水库中取得沉积物柱芯,对其样品做了210Pb 和137Cs 比活度分析、粒度分析和孢粉及炭屑分析,并收集了这一水库邻近气象站的降水数据,计算了1960 年以来的年降水量、夏季(6-9 月) 降水量和24 小时暴雨量。利用上述210Pb和137Cs比活度分析结果建立了沉积物剖面的年代框架,结合孢粉浓度、炭屑浓度与降水量计算结果,对沉积剖面的粒度变化做出了解译,并初步推测1960-2009 年间水库所在流域的土壤侵蚀变化情况及其原因。研究表明,在该亚热带丘陵地区植被覆盖度较高的自然条件下,侵蚀作用对降水量波动和植被(尤其是乔木、灌木等木本植物) 覆盖度变化的响应十分灵敏,水库沉积物的粒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流域内土壤侵蚀相对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85.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泥岩压实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楚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生界地层泥岩压实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关系,首先探讨了该地区泥岩压实的特征,并运用最高热解温度和生烃指数等对欠压实的成因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从纵向上来看,惠州凹陷内发育浅部快速压实段、正常压实段和低幅度欠压实段等3种类型,浅部快速压实段主要发育在深度小于700 m的万山组和第四系地层,正常压实段自万山组底部或者粤海组顶部到珠海组底部或者恩平组顶部(1 800~3 200 m),低幅度欠压实段自恩平组顶部向深部延伸到文昌组(2 400~4 000 m);从横向上来看,惠州凹陷划分为东北部和中西部两个具有不同欠压实特征的区域,东北部欠压实区地层发育珠江组—韩江组和文昌组—恩平组2个低幅度欠压实段,中西部欠压实区只发育文昌组—恩平组欠压实段;珠江组—韩江组欠压实段主要由泥质高含量和快速沉积沉降引起,文昌组—恩平组欠压实段主要由沉积作用、高地热值和生烃作用共同引起,后者为有效生油段;惠州凹陷新生界地层砂岩不存在超压。  相似文献   
86.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09年9月台风“巨爵”登陆前强度突变及惠州市局地强降水的成因.结果表明:高空辐散加强、西南季风加大、水平垂直切变减小和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是台风“巨爵”登陆前迅速加强的重要条件.台风登陆后,低层西南急流加强,为惠州强降水提供充足水汽,切变线、风速辐合是中尺度系统的触发机制,而地形抬升作用则有利于台风降水维持和雨强加大.  相似文献   
87.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部珠江组混合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部珠江组下部广泛发育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通过测井、地震和岩心等资料综合研究了工区混合沉积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模式和分布规律。研究认为工区混合沉积可分为相缘混合和原地混合,相缘混合主要是在浅海三角洲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边界的结合部位、在低能水动力环境下的细粒陆源碎屑与泥晶碳酸盐的混合沉积,原地混合主要是在三角洲前缘高能水动力条件下的砂级硅质碎屑颗粒与碳酸盐生物碎屑的混合沉积。原地混合沉积对储层的储集性能和渗流特征有显著影响。描述了原地混合沉积的泥岩—碳酸盐岩—砂岩—碳酸盐岩—泥岩相层序,并讨论了陆源碎屑注入、古地形、海平面升降及三角洲迁移等影响透光带范围的因素是如何控制研究区的混合沉积分布的。  相似文献   
88.
惠州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存 《地理科学》1999,19(2):176-180
从历史地理的角度研究惠州城市和形成和发展,重点考察了腹地和职能的演化,基于动力学分析,认为惠州城市未来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石化,电子等行业的工业化和以惠州港为中心的交通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89.
惠州断层长约20 km,宽约5 km,产状135°—150°/NE∠65°—75°,在断层露头处可见复合断层角砾岩,这反映出该断层曾发生过多次运动.为研究该断层最新活动时代及地震危险性,得到的现今惠州断层垂直形变图显示,该区明显受区域活动构造所控制,垂直形变幅度相对较小,无明显的高速度梯度带;地壳水平运动状态测点的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