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317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582篇
地球物理   143篇
地质学   552篇
海洋学   1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软土中的机械预切槽法是超前支护的一种,在预筑拱的保护下可以安全高效地开挖隧道。在隧道力学和弹塑性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自行开发的三维程序,分析了机械预切槽法与常规全断面法开挖隧道时引起的地层变形。计算结果显示:机械预切槽法形成的预支护作用在控制地层变形方面较常规全断面法具有明显的优势,预切槽法可以减少隧道施工对地层变形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可以用于对地表沉降控制较严格地区的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992.
分析了台风低压暴雨的影响系统、能量特征以及台风低压暴雨的动力机制,总结得出台风低压暴雨的落区位于低层ΣAMK场的锋区内、中低空θse高能轴的左前方和小区AMK场的低能舌内;"二华夹槽"特殊地形的动力抬升作用可使垂直上升运动加剧,雨强增大.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阐述了高等级水准测量在机场道槽基础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及施测方法,根据观测结果分析了沉降不均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为机场道槽下一步工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4.
Ⅴ型排导槽防治泥石流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强  周道银 《云南地质》2007,26(2):207-212
云南1990年至今推广应用Ⅴ型槽防治泥石流灾害,对多条泥石流工程防治实践与试验研究的总结,介绍云南泥石流的特点、Ⅴ型排导槽防治泥石流原来以及Ⅴ型槽技术治理泥石流灾害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5.
南海夏季风槽的年际变化和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崇银  潘静 《大气科学》2007,31(6):1049-1058
南海夏季风槽是南海夏季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活动不仅对大气环流和气候有明显影响,其本身也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首先定义了一个描写南海夏季风槽强度的指数,然后分别对强、弱南海夏季风槽年的例子进行了合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应强、弱不同的南海夏季风槽年份,在大气环流背景、对流活动以及海温背景场方面都有很明显的区别,说明南海夏季风槽的异常不是偶然的,有其十分明显的大背景。合成分析的结果还表明,南海夏季风槽的强弱异常不仅对中国夏季降水有重要影响,还会通过遥相关过程影响北半球的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天气图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06年4月11-12日河南省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单站气象要素变化及成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横槽转竖是寒潮天气产生的重要影响系统;850 hPa冷平流是强降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沈愈  梁萍 《气象》2007,33(7):112-118
为了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的新样本,采用以环流为主导的常规方法,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长江中下游5站降水资料,对200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的特征量进行了诊断分析,并讨论了梅雨与夏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将6月5候和7月4候分别划为200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的起始和结束时间是较为合适的;200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对应的梅雨量较常年偏少,这与梅雨季节中印度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包括南海夏季风和副热带夏季风)强度较常年偏弱有关。  相似文献   
998.
南海和青藏高原TBB的低频振荡与湖北省“二度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利用1991~2003年闽南地区的酸雨资料和天气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闽南地区有近一半的降水出现酸雨。春冬季酸雨出现率大,秋季最小。与锋面伴随的850 hPa冷槽型、暖式切变型和冷式切变型,酸雨出现率大,倒槽型最小。在倒槽型的槽后酸雨出现率明显比槽前多出2倍多。pH值随降水等级的增大呈“U”型变化,酸雨出现率在暴雨出现之前随着雨量的增大而增大,大雨时的酸雨出现率最大。闽南地区在偏西风下的酸雨出现率大,东北风下最小。  相似文献   
999.
一次典型降水层状云的结构特征和增雨潜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FY-2C卫星资料、雷达资料和逐时降水资料及NCAR/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9月24~25日河南省出现的层状云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降水过程的是低槽-切变云系,切变线云系为暖云云系,结构较均匀,低槽云系主体为冷云,云顶亮温不均匀,有低亮温带结构,当东移的低槽云系与北抬的切变线云系叠加后,叠加区上有中小尺度云团活动,促使降水加强.强降水出现在700 hPa、850 hPa切变线之间及500 hPa低槽前部,并与云顶亮温的发展变化趋势表现出相似性;500 hPa槽前、700 hPa切变线北侧的降水,雨强与亮温值的对应关系不确定.这主要是由于低槽云系和切变线云系的叠加部位不仅具有深厚的湿层,而且具有较强的动力抬升和水汽辐合条件;切变线北侧处于低空辐散区且水汽条件较差,自然降水产生的条件不是很好.最后借助于FY-2C卫星资料反演的云物理参数,对低槽-切变云系的增雨潜势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低槽-切变云系上云顶温度较高的部位符合"播云窗"概念,具有很好的增雨潜势,切变线北侧的低槽云系由于云顶温度低、低空水汽不充分,"播撒-供应"机制不能很好地建立,其增雨潜势条件也弱.  相似文献   
1000.
对2006年7月1-4日河南省区域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从热力、水汽、动力等方面探讨了区域性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