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305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286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647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以2008年5月27日发生在湖北老河口的短历时暴雨为例,利用NCEP客观再分析资料,开展中尺度天气系统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干线、500 hPa冷温度槽、冷切尾部辐合区、中低层湿区及地面风场辐合线等中尺度天气系统的活动与暴雨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干空气自北向南、自上而下侵入湿区,具有典型的湖北干侵入暴雨特征。干侵入使干冷空气与暖湿空气汇合上升,同时激发冷切尾部辐合区中的正涡度柱沿假相当位温锋区向上发展,配合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增强对流上升运动。500 hPa冷温度槽活动及干侵入造成垂直方向上对流不稳定,冷式切变线尾部由于冷暖平流、干湿平流交汇构成水平方向不稳定区,不稳定区受露点锋生扰动,从而触发强对流天气。中低层深厚湿区的维持和水汽辐合为老河口中尺度暴雨提供了水汽来源。  相似文献   
962.
西藏改则热那错地区位于南羌塘盆地南缘,在该区发育了一套厚度较大的碳酸盐岩沉积。对该区碳酸盐岩C、O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可以恢复其形成的古环境及沉积特征。在野外剖面测制(1∶2 000)、样品系统采集的基础上,对其碳酸盐岩进行C、O同位素的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改则热那错地区古海水盐度Z值为12632~13537,属正常海水—超咸水;古海水温度平均值为224 ℃,代表温暖的气候环境;δ18O、δ13C值均随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海水越深,δ18O值越大。根据C、O同位素计算出的古温度、古盐度与所划分的沉积相带是相互对应的。  相似文献   
963.
用 ICP-MS,XRF 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花沟西勘查区 24 件煤样和 8 件岩浆岩样品中稀土元素 (REE) 的含量进行测 定与分析,并通过对 8 号煤层和 10 号煤层中稀土元素丰度的研究,探讨了淮北花沟西勘查区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特征和 岩浆侵入对煤中稀土元素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花沟西勘查区煤中 ΣREE 平均值为 92.09×10-6,LREE/HREE 平均值为 6.54~8.53;岩浆侵入致使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增加,使煤中稀土元素发生了二次迁移与富集,且岩浆组分对煤中稀土元素的 迁移富集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4.
压实宽级配砾质土干-湿循环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宽级配砾质土作为垃圾填埋场复合防渗系统中土工织物黏土垫和土工膜(GCLs/GM)防渗衬垫的保护层时其水力特性的变化规律,采用压力膜仪测试了土样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土-水特征曲线参数,并借助van Genuchte方程和Fredlund 3参数方程拟合了0~3次干-湿循环的压实宽级配砾质土样的4条脱湿土-水特征曲线。结果显示: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在0~100 kPa的低吸力区间内逐渐变陡,含水率随吸力增加而逐渐减小,在位于400 kPa附近趋于平缓;干-湿循环过程中,试样的饱和含水率存在峰值,而残余含水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两种模型拟合的宽级配砾质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差异不大,van Genuchte模型略优于Fredlund 3参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试验结果与已有文献中干-湿循环条件下的黏性土以及膨润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比较,表明作为防渗垫保护层的宽级配砾质土更有利于GCLs的吸湿与水化。  相似文献   
965.
王媛  刘阳 《岩土力学》2014,35(6):1711-1717
将二氧化碳注入到深部咸水层中,形成复杂的多组分、多相流系统。二氧化碳在压力梯度、浓度差作用下不断扩散,逐步带走盐溶液中的水分,导致各组分的相态变化,盐结晶析出,阻塞了咸水层孔隙通道,从而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注入效率,研究该干化效应的影响因素并为工程选址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二维径向模型建立多相流体的流动方程,并结合相对渗透率和毛细压力方程探讨二氧化碳注入速率、咸水层含盐量、毛细压力的特征参数对干化效应的影响,干化效应可用固体饱和度值进行定量描述。结果表明:二氧化碳运移分3个区域:干涸区、气液相混合区及液相咸水区,干化效应主要发生在井周的干涸区。在毛细作用下固体饱和度随注入速率的减小而增大,随咸水层含盐量增大而增大,随毛细作用增大而增大。因此,提高二氧化碳的注入速率,向咸水层中注水稀释含盐量或选择粒径较大的均质咸水层减小毛细作用,均可降低盐结晶对孔隙通道的阻塞,提高注入效率。  相似文献   
966.
秦尚林  杨兰强  陈荣辉  陈善雄 《岩土力学》2014,35(11):3086-3092
为进一步弄清颗粒破碎对软岩粗粒料强度、变形的影响,开展2组不同初始干密度下的绢云母片岩粗粒料的固结排水三轴试验,分析了绢云母片岩粗粒料颗粒破碎规律,并探讨了颗粒破碎对绢云母片岩粗粒料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绢云母片岩粗粒料相对破碎率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大,但颗粒破碎增幅速率受初始干密度影响较大,颗粒破碎与围压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性关系描述;由于初始孔隙率的影响,使得试样在同一应力水平下高密度试样颗粒破碎明显高于低密度试样;颗粒破碎对高密度试样抗剪强度降低的影响高于低密度试样,导致两种干密度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在某处出现相交,最终出现初始密度低的试样抗剪强度大于初始密度高的试样抗剪强度的现象;高密度试样孔隙率较小,其剪胀因子一直保持在1附近,而低密度试样孔隙率较大,受颗粒破碎和剪胀的影响迟缓一些,低密度试样体变较高密度要大些,但整体上由于颗粒破碎和剪胀的影响,绢云母片岩粗粒料的体变均不大。  相似文献   
967.
西藏改则地区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发育了一套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在该套碳酸盐岩沉积中以存在大量鲕粒滩为特色。鲕粒滩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开阔台地浅滩和台地边缘滩。鲕粒滩岩石类型分析表明,该套碳酸盐岩为镶边台地型沉积,开阔台地内浅滩为异地鲕和原地鲕混杂堆积,台缘浅滩鲕粒主要为原地鲕。台缘鲕粒滩为一个三级海侵体系域内部的次一级进积序列,具有潮下型米级旋回的特点,每层鲕粒滩相鲕粒灰岩的类型较为单一,大小均匀,各层鲕粒灰岩间鲕粒类型不同,具有从微晶鲕→放射鲕→同心鲕过渡的趋势,向上鲕粒粒径变大,沉积厚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68.
首次对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沙漠—黄土地带的土地沙漠化进行系统的地质学分类,提出了沙地内部就地起沙型沙漠化、河流谷地就地起沙型沙漠化、风化残积就地起沙型沙漠化和风沙侵入型沙漠化等四种土地沙漠化类型。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地质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的粒度特征,探讨了不同地质作用对土地沙漠化的贡献及其对土地沙漠化防治方面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沙漠化以就地起沙型为主,河流的水力搬运是沙漠化物质搬运的主要途径,风力作用则是对河流湖泊沉积物的进一步分选和再沉积。最后,提出了不同类型的土地沙漠化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9.
干密度对击实黄土震陷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干密度是表征黄土地基振密、挤密处理后土体紧密程度的一个重要物理指标。本文通过对不同干密度的非饱和击实土样的震陷试验,研究了干密度对击实黄土震陷性的定量影响规律,建立了击实黄土的震陷曲线方程,得到了不同振次下干密度与震陷系数的定量关系。文中提出了由干密度算不同振次和任一动应力下击实黄土震陷系数的经验公式,并为黄土地基抗震陷处理初步提供了干密度波速、标贯和孔隙比等方面的标准。  相似文献   
970.
黄河口泥沙淤积估算问题和方法——以钓口河亚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往在黄河三角洲沉积量的估算中,对沉积物干容重和计算边界等问题不够重视,导致计算结果存在明显出入。本项研究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和大量采样分析得到了多种沉积环境下沉积物干容重的计算模型,结合三角洲沉积结构分析和利用地形测量数据,计算了黄河口钓口河流路时期亚三角洲不同时期的沉积量。其中1965年至1974年间钓口河亚三角洲前缘坡脚以内的总淤积量为71.0亿t。其平均干容重为1.36g/cm3。这一干容重用于估算其它亚三角洲沉积量不会造成明显误差。认为忽略三角洲下松软沉积层的压实沉降、三角洲平原相和前缘相中粘性土与非粘性土干容重的差别以及来沙量的测量误差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