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7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采用商南县1980--2006年降水以及山洪灾害资料,分析山洪灾害与不同历时暴雨的关系。得出部分重灾区的临界雨量。运用山洪水文气象模型,以降水性质、量级、风向、风速及土壤湿度作为预报因子,根据历年山洪灾害与各时段降水量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各时段临界雨量确定山洪灾害预报等级。  相似文献   
22.
山区阶梯式河道水流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铭  张焕  丁锐  黄尔  杨奉广 《水科学进展》2019,30(5):719-726
山区阶梯式河道是自然界来水来沙和山区大比降河床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其水力特性、河道阻力较为复杂。为了深入研究其阻力机理,从河床结构阻水的角度提出阶梯式结构糙率尺度的概念,得到了适用于阶梯式河道跌落水流的形体阻力系数表达式,并由不同来源的阻力分量构成了新的山区阶梯式河道水流总阻力系数公式。新公式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类型河段的野外试验数据,表面泥沙、阶梯形状以及漂石产生的阻力系数分量之和与试验测量总阻力系数数据的误差较小。随着雷诺数和阶梯单元尺寸的增加,河床表面的泥沙肤面阻力系数基本不变,阶梯式结构形成的跌落水流过渡到滑行水流,阶梯形体阻力系数逐渐变小,而较大粒径松散漂石产生的水流阻力系数只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3.
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的多准则决策模型、最大熵模型、信息量模型三种常见模型为研究对象,选取河西走廊和张掖市为地理区划(大中)、市域(小)空间尺度研究区,构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完成基于三种模型的两种空间尺度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制图,基于甘肃省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数据从模型验证、空间自相关、精度对比和尺度效应等角度对比分析三个模型应用于不同空间尺度的适应性,并给出优选模型。结果表明:最大熵模型是河西走廊(地理区划)空间尺度上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的优选模型;多准则决策模型不适用于张掖市(市域)空间尺度评价,且三个模型运行结果均没有河西走廊(地理区划)空间尺度上表现良好;三个模型的尺度效应明显,在地理区划空间尺度上应用较良好,缩小至市域空间尺度上模拟结果误差增大;不同空间尺度上,最大熵模型均优于多准则决策模型和信息量模型,适用于地理区划(大中)、市域(小)空间尺度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24.
漂木是山地系统中常见的物质组成,在山地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随着山地灾害日益加剧,漂木在被山洪、泥石流搬运过程中常造成严重的灾害效应。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文章首先分析了漂木的运动与堆积规律;在此基础上,从漂木堆积导致的侵蚀作用、雍水作用、溃决作用和漂木冲击作用等四个方面总结了漂木的灾害效应,对漂木灾害效应的评估方法以及常见的漂木灾害减灾措施进行了详细梳理。基于山地灾害防灾减灾需求,分析评价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加强基于真实情境的漂木运动堆积规律研究,加强大规模山地灾害条件下漂木灾害效应的研究以及漂木灾害治理过程中去除漂木带来的灾害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25.
山洪灾害防治是我国当前防汛减灾的薄弱环节,开展山洪灾害预警是防御山洪灾害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应急制图可为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决策部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于突发性强、时空过程变化剧烈的山洪灾害,常规应急制图方法的时效性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本研究利用参数少、结构简单的SCS模型能快速分析计算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结合“模型计算-应急制图-辅助决策”框架,以提升山洪灾害风险应急制图的时效性。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遭遇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汛情,迫切需要开展山洪灾害风险应急制图研究,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改进SCS模型,对划分的每个子流域进行气象数据的山洪灾害风险计算,并且通过构建前期基础数据库、快速数据处理工具,设计标准制图模板,提高了模型计算及应急制图效率,保证了应急制图的规范性,单幅应急专题图制图时间提升至约50 min;(2)将实时模型计算与应急制图结合,并且通过采用每日24 h降雨预报数据,实现专题图动态持续更新;(3)研究有效应用于2020年汛期长江经济带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累计制作150幅山洪灾害风险专题图支撑国家应急管理决策部署,取得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26.
为了能更明确重点普查目标区域,减少调查工作的盲目性,提出了两种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判识方法(即基于坡度和水系指数的山洪灾害的空间判识方法、基于地形影响因子和的水系指数的山洪灾害的空间范围判识),结合山洪风险区划图,圈定海南岛山洪普查的重点区域,缩小了普查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调查成本.  相似文献   
27.
沈天元  马细霞  郭良  张李川 《水文》2018,38(6):37-41
临界雨量是山洪灾害预警的重要指标,为分析小流域雨型对临界雨量的影响,首先对流域降雨过程按照雨峰出现位置的不同进行归类和划分,定性分析流域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雨型;在此基础上,采用PilgrimCordery法定量确定流域各种典型雨型的时程分配,并通过试算法计算其相应的临界雨量;利用流域近期发生的成灾洪水,采用临界雨量偏离度指标进一步分析论证雨型对临界雨量的影响。以河南省新县裴河典型小流域为实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雨型不能完全代表该流域的降雨类型,其属于雨峰偏后式雨型,由此确定的临界雨量与该流域常出现的雨峰偏前式雨型临界雨量相差33%,与多峰雨型临界雨量差异较大,相差43%。实时预警时,根据实时雨型类型,采用相应的临界雨量,可以提高山洪灾害预警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28.
胡余忠  汪朝霞  周斌  江世启 《水文》2019,39(1):27-32
以新建的中小河流水文站点如何快速有效发挥减灾预警作用为切入点,采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的技术路线,以安徽省皖南山区石台县中心城区新建水文站点为例,调查了预警河段历史洪水信息,采集了沿河两岸居住地房屋基础高程,建立预警站点与影响人口的关联关系,并基此确定水文站点的特征水位以及基于现状防洪能力的雨量预警指标体系,确定警戒水位54.0m、保证水位55.3m。1h流域平均净雨强度70mm/hr,或6h面平均雨量110mm为致灾临界雨量阈值。  相似文献   
29.
阐述了地质灾害、山地灾害、山洪灾害等与水文气象和地质因素相关的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比较三者内涵与外延的差异,对三种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作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地质灾害、山地灾害和山洪灾害三者在概念、内涵及研究对象等方面有所不同,但主要内容是相同的。在三种灾害的研究与防治上,由各个部门管理模式不利于此类灾害的跨行业、跨部门协同研究及防灾救灾。  相似文献   
30.
四川绵竹山洪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GIS技术,运用指数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四川省典型山洪灾害发生区绵竹市进行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并运用近20年灾情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绵竹市山洪灾害较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中部的山区、沿山区,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可为当地山洪防灾减灾工作的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