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5 毫秒
51.
通过对处于构造活动相对稳定的青海湖湖滨地带湖岸堤的野外考察,获取了海晏湾和哈达湾两处湖岸堤的14C年龄;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得到这两处岸堤的海拔高度和湖泊面积,应用水热平衡模型,估算了当时流域的降水量。200 a B.P.的青海湖湖岸堤海拔高度为3 201 m,湖泊面积为4 870 km2,流域降水量为416 mm,表明青海湖该时段小冰期气候具有比现在湿润的特征,同时,降水量估算的结果也支持了青海湖流域气候受亚洲西南季风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52.
整理广东省自然灾害史料中1400-1950年关于冻灾的记录资料.数据显示广东冻灾发生的频率高,受灾范围广,地区差异明显.将冻灾划分为4期,其中Ⅰ、Ⅱ、Ⅲ期属于小冰期范围,冻灾Ⅰ期1506-1549年,历时44 a:冻灾Ⅱ期1615-1788年,历时174 a:冻灾Ⅲ期1811-1898年,历时88 a.前3期冻灾影响逐渐增大,反映了小冰期的3次冷波动,并受太阳活动周期的制约,其后Ⅳ期的影响转而变弱.  相似文献   
53.
蓝颖春 《地球》2014,(4):42-45
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水库,全球70%的淡水被储存在冰川中。自1850年小冰期结束以来,全球冰川开始发生退缩,这种退缩属于正常气候变化现象。  相似文献   
54.
对采自海南岛双池玛珥湖的沉积岩芯(SCH17-04)进行了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14C测年和正构烷烃组成的实验分析,据此探讨了中国热带北缘地区约775—1550年间的气候环境特征。结果表明,SCH17-04岩芯正构烷烃记录揭示了该湖沉积的有机质主要来自于陆生高等植物,也包含部分水生植物和菌藻类植物的输入;利用正构烷烃相关组分的比值发现,在中世纪暖期(Medieval Warm Period,MWP,约950—1350年)时,研究区草本植物比例明显增大,木本植物占比相对偏小,揭示出地处热带北缘的海南岛地区在中世纪暖期气候环境总体上较为偏干,而在黑暗时代冷期(Dark Ages Cold Period,DACP)晚期(约775—950年)和小冰期(Little Ice Age,LIA)早期(约1350—1550年),海南岛地区气候环境相对较为偏湿。区域对比分析发现,双池玛珥湖沉积正构烷烃记录与同处热带地区的雷州半岛湖光岩玛珥湖沉积、西沙群岛东岛湖泊沉积以及来自泰国的石笋记录等较为一致,都揭示了一个气候相对较为偏干的中世纪暖期,这可...  相似文献   
55.
中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分歧由来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陈广庭 《中国沙漠》2001,21(2):209-212
自从Desertification-词引入我国以来,对其概念一直争论不休,尤其含概的范围没有定论,各家所发表的沙漠化国土面积差额甚大,有几倍之巨,使人莫衷一是,也给有关部门决策带来困难,作者认为中国各种风蚀荒漠和荒漠化土地的基本数字是清晰的,只是因为对概念的理解不同,导致究竟哪一部分算做沙漠化土地有争论,其中,最主要的有偏重自然因素的地质历史和偏重人为因素的历史观点的区别,可以通过有益的讨论,统一对概念的认识,求得一致,另外,作者提出把从17世纪初开始的小冰期,气候干冷,沙尘暴频发作为现代沙漠化过程开始的观点。  相似文献   
56.
可可西里马兰山冰川的近期变化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位于可可西里地区的马兰山冰帽,冰川覆盖了整个山体,冰川面积达195km^2,属极大陆型冰川,雪线海拔在5340-5540m之间,大多数冰川末端存在小冰期的碛垄,一般可分辨出3道,自小冰期以来,随着气候的变化,马兰山冰帽表现出波动退缩趋势。小冰期时,冰舌末端南坡比现在低20m,北坡低20-40m,由冰川退缩引起的冰川面积的减小相当于现代冰川面积的4.6%,略小于整个羌塘高原地区小冰期以来冰川面积减小的幅度(8%)。近百年来,冰川的退缩量为45-60m左右,而从1970年以来的30a中,马兰山冰川的退缩量为30-50m,平均年退缩量为1-1.7m。虽然小于高原边缘和其它地区冰川退缩幅度,但是退缩速率正在逐渐增大,这将对高原内陆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青海湖近千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总被引:56,自引:15,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青海湖沉积岩芯(QH00A)碳酸盐含量、TOC和Rb/Sr等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探讨了该地区近千年来的气候变化过程和化学风化史。结果表明:青海湖地区近千年来经历了5次冷湿期和5次暖干期,气候组合类型为冷湿与暖干交替。中世纪暖期、小冰期以及20世纪以来的升温在该沉积岩芯中得到良好的记录。沉积岩芯Rb/Sr较好地记录了湖泊流域化学风化的历史,并揭示流域化学风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气温变化。  相似文献   
58.
黄河上游阿尼玛卿山区冰川波动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19,自引:13,他引:19  
以黄河上游阿尼玛卿山的冰川为研究对象, 通过应用航空相片、卫星遥感影像、地形图和数字高程模型(DEM), 分析了末次冰盛期、小冰期、自1966年及2000年的冰川范围及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末次冰盛期的冰川范围是现代冰川的3.1倍; 小冰期以来, 冰川已经开始退缩, 尤其在1966-2000年期间退缩有加速趋势. 介绍了一种提取冰川雪线高度的方法, 并根据现代气候数据, 探讨了研究时段雪线高度上的夏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末次冰盛期时, 雪线下降了420 m左右, 相应的夏季平均气温比现代低1.9 ℃, 小冰期盛时夏季平均气温比现代低0.6 ℃.  相似文献   
59.
小冰期气候变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冰芯、树轮、石笋、湖泊沉积和历史文献等多种代用资料进行小冰期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表明:小冰期是全球性的气候异常期,时间跨度约为500 a (1400-1900 AD);小冰期气候变化的干(湿)/冷(暖)配置在全球存在区域性差异,其变化幅度、起讫和持续时间也因地而异。小冰期气候的形成,受到太阳、火山活动、大气环流,以及大气、海洋和陆地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综合分析小冰期在全球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形成的可能原因,对小冰期研究中仍未解决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0.
对位于东海陆架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的B2孔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 从中提取出了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 研究表明该敏感组分的粒级含量和平均粒径变化主要受东亚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制约. 根据以上粒度指标与AMS14C测年相结合建立了近2300 a东亚冬季风高分辨率的时间变化序列. 结果表明近2300 a东亚冬季风变化和中国东部气候变化序列有较好的一致性, 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900 aBP (50 AD)以前和1450 ~ 780 aBP (500 ~ 1170 AD)这两个阶段东亚冬季风相对较弱, 与气候变化的暖期相对应; 1900 ~ 1450 aBP (50 ~ 500 AD)和 780 ~ 219 aBP (1170 ~ 1731 AD)两个阶段为东亚冬季风强盛期, 与气候变化的冷期对应, 后者为近2300 a以来最寒冷的气候阶段, 对应于小冰期. 其中各阶段内部东亚冬季风有明显的次级波动. 在1900 aBP (50 AD)和780 aBP (1130 AD)前后有两次明显的阶段性的气候由暖转冷突变事件, 后者可能与全球尺度大气环流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