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1篇
  免费   697篇
  国内免费   1172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3140篇
地球物理   201篇
地质学   228篇
海洋学   143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71.
72.
唐洵昌  王卫芳 《气象科学》1997,17(2):151-158
在实际应用雷达进行定量测量降水时,必须考虑中小尺度回波系统的演变,可应用这些系统的变特征 来对Z-R关系测量降水的工作进行动态的订证,以进一步提高其精度。  相似文献   
73.
徐敏  蒋维楣 《气象科学》1997,17(3):230-236
本文运用随机游动模拟方法改进建立一种粒子--烟团模式,成功地模拟了对流边界层条件下污染物扩散,粒子--烟团模式的模拟结果与水槽试验的结果吻合较好。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粒子--烟团模式能在旋放粒子数较少,从而运行时间很短的情况下,得到优于一般随机游动模式的模拟性能。用KNRC的资料对模拟性能作一验证,表明模式也能很好地模拟实际大气中不同稳定度情况下的扩散。  相似文献   
74.
利用对流云降水的雷达回波资料,根据雷达反射率因子Ze与雨强I关系式,定量测量了对流云的降雨强度,并利用我省57个站点的地面自记雨量计实测资料进行了误差分析。对由于Ze-I关系不稳定性造成的测量误差,采用多点基准雨量计校准法作了订证,提高了雷达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75.
结合1996年7月30日鲁中地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诊断分析,对盛夏鲁中生成MCC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鲁中MCC产生在西太平洋热带高压西北部边缘潜在不稳定区内的东西向切变,静止锋附近。低空暖湿的偏南气流,在静止锋上被强迫抬升,引起中尺度对流云图不断新生,合并,是MCC生成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6.
侯淑梅  路西曼 《山东气象》1997,17(2):18-20,24
主要利用东营市713数字化雷达回波和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1996年7月20日东营地区降雹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雷达回波具有明显的雹云回波的特殊形状和跃增阶段,跃增是冰雹云与雷雨云回波的一个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77.
地下水系统中污染物的行为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云平 《地下水》1997,19(1):31-33,36
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分解过程。本文从三个方面:(1)对流—弥散作用;(2)水文地球化学作用;(3)生物的分解作用。对地下水系统中污染物的行为特征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78.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汪集Yang 《地学前缘》1996,3(3):96-100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在自然界和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这类地热系统在阐明地区构造活动性、地热资源形成、分布以及水-岩相互作用和有用元素富集成矿等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重点介绍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特点及其形成模式、在我国的分布,并以漳州地区为例作出实例剖析。  相似文献   
79.
席状岩浆房中的岩浆冷却及动力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岩浆房中岩浆的结晶分异方式一直存在着争议,其基本矛盾在于对岩浆冷却历史及热不稳定性可能引起的对流形式的理解各不相同。本文在充分考虑席状岩浆房的基本物理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稳定岩浆体系的动态冷却模型,并以攀枝花层状岩体为例,计算了相应的温度场、密度场及粘度场。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守恒的、对热不稳定性进行分析的新方法。计算了热不稳定性可能引起的对流强度、对流区域及对流时间,并深入讨论了在一定的热不稳定状态下,不同的岩浆屈服强度对对流特征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岩体的整个固化过程中,如果曾发生过自发对流,其对流也是极微弱而短暂的,不会影响中下部岩浆房中岩浆的固化和结晶。这一结论与对该岩体的实际观察相符。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成矿环境,控矿因素,围岩蚀变,矿体空间展布,矿石结构构造等的研究,揭示矿源层 ̄深断裂构造 ̄对流循环 ̄热水溶硐赋块状富铅锌矿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