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221.
通过扫描方式矢量化彩色密集地形图是比较困难的。在分析了目前所采用的处理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制作 D E M 的扫描矢量化流程  相似文献   
222.
短周期密集台阵的高频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NCF)是探查地球浅层精细结构的重要数据.然而高频背景噪声成分复杂且容易分布不均,分析其对NCF信号提取的影响,有助于获取可靠成像结果.本文基于布设于川滇地区盐源盆地的209个短周期台站组成的盐源台阵,利用密集台阵的噪声水平评估以及基于NCF的相干噪声分析两种方法,分析了其记录到的噪声波场特征及其对NCF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源台阵的整体噪声水平呈现北低南高的不均匀分布,高频噪声水平的强弱受控于当地的人类活动,亦受到浅部松散沉积层的影响.台阵垂直分量NCF中主要信号为基阶Rayleigh波,且产生该信号的相干噪声源的优势方位在不同频带具有较大区别:0.3~0.5Hz的噪声源强度较强且随时间变化较为稳定,主要能量来自台阵的南侧;0.5~1Hz的相干噪声源强度较低,有两个优势方向,其中较强的一个来自于台阵南侧,可能与0.3~0.5 Hz的噪声同源,较弱的一个来自于台阵北偏东方向;1~1.5Hz的背景噪声有四个较弱的优势方向,在台阵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优势方向,可能受到不同的局部噪声源的控制.垂向NCF中Rayleigh波的信噪比主要受控于波场的复杂程度,台阵南部受人文活动及沉积层影响,噪声水平较高,且由于盆山边缘复杂的反射、散射作用,其NCF波形复杂,信噪比偏低.受高频噪声源分布不均与及复杂地质结构的共同影响,盐源台阵的高频NCF中的信号复杂,后续对面波频散特征的提取应充分考虑噪声源对NCF的影响以获取可靠结果.  相似文献   
223.
基于端到端的检测框架,使用多空洞率卷积核组作为特征提取模块,并在不同特征提取层间设置了密集连接,来加强不同尺度特征图内的信息复杂度;以多尺度特征图融合为基础,构建了4个输出层的特征图上采样金字塔,最后通过数据增强提高了训练集内目标的表达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测试数据集上能够达到较高的检测精度,体现了良好的实时检测能力,并且对不同背景下多角度的房屋目标具有很好的泛化性能。该方法在城市违章建筑监管与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4.
基于改进U-Net网络的遥感图像云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U-Net模型应用于云检测时对碎云和薄云存在漏检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U-Net网络模型,并应用于FY-4A数据进行云检测。首先,利用国家气象卫星中心提供的云检测产品生成二分类云标签;其次,将U-Net模型的编码器与残差模块相结合,使得网络参数共享,并避免深层网络的退化问题;最后,在解码器中融入密集连接模块,将浅层特征与深层特征进行连接,便于获取新的特征,并提高特征使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在测试集上的IOU值和Dice系数分别为91.5%和95.2%,可以很好地检测出薄云及大量碎云,效果明显优于U-Net模型。  相似文献   
225.
226.
随着计算机视觉和遥感技术的进步,基于遥感影像的密集匹配也成为目前获取高精度点云的重要手段之一。与LiDAR点云类似,点云数据处理的基础步骤就是点云滤波。在数据特征上,密集匹配生成的点云与LiDAR获取的点云既类似但又有区别。本文在渐进形态学滤波算法上添加了特征条件,将点云和图像结合成深度图像,并对深度图像按典型地物类型进行语义分割,从而对与图像平面坐标一致的点云进行标记和首次滤波;然后按几何特征将场景简单分类,按分类结果对应的参数滤波构建地面点三角网;最后综合初滤波结果和语义分割类型标记对特征相似的区域进行优化确认,得到最终的滤波结果,并与布料模拟滤波(CSF)算法进行了对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特征的渐进形态学滤波其I类误差在1.98%以内,Ⅱ类误差在2.33%以内,较适宜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尤其是混合地形的滤波。  相似文献   
227.
利用密集台阵对水力压裂微地震进行监测将有助于优化储层压裂、揭示断层活化.为满足密集台阵海量采集数据的处理需求,本文建立了一种综合运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和台阵相关性的、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处理流程,从而能够快速得到高质量的密集台阵震相到时目录.该综合策略包括:(1)利用迁移学习在连续波形中快速检测地震事件;(2)利用U型神经网络PhaseNet自动拾取P波、S波震相;(3)利用三重线性剔除法,结合密集台阵到时相关性剔除异常到时数据和地震事件;(4)利用K-means和SVM两类机器学习算法,进一步区分发震时刻接近的多个地震事件,减小事件漏拾率.通过将该流程应用于四川盆地长宁—昭通页岩气开发区微地震监测数据,并将自动处理结果与人工拾取结果进行比对发现,二者在震级测定、定位以及走时成像结果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本文处理流程结果精度可达到手动处理精度.本文结果为密集台阵地震监测数据的高效、高精度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28.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中存在的变化像素与未变化像素边界难以准确区分以及变化小、目标检测中容易出现漏检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联合密集连接与注意力的孪生网络(CDASNet)。该网络采用孪生网络的输入方式,并在编码阶段利用残差连接单元以及密集连接的方式增强对原始影像底层特征的提取,同时在解码阶段引入注意力模块为不同层次的特征图赋予新权重来关注变化信息,进一步利用跳跃连接将编码阶段的浅层特征和解码阶段的深层特征进行融合,最终经过上采样恢复原始影像分辨率得到变化检测结果。将本文方法应用在LEVIR-CD数据集和CDD数据集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精度和召回率上都优于FC-Siam-conv、FC-Siam-diff、DSAMNet、SUN-CD 4种方法。  相似文献   
229.
以摄影测量为应用背景,综述了双目影像密集匹配方法。首先借助图表对局部密集匹配与全局密集匹配两类方法进行了简明的比较,指出各类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然后分析了密集匹配中难以处理的建筑物遮挡问题,将航摄影像中普遍存在的建筑物遮挡现象分为5种类型,阐述了现有遮挡检测与填充算法的针对性,为解决密集匹配中的空洞问题提供技术思路;最后展望了双目影像密集匹配的发展趋势。以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传统双目影像密集匹配技术,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密集匹配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30.
中国城镇非密集地区城乡发展的空间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斌  曾菊新  罗静 《地理科学》2007,27(3):296-303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中国城镇非密集地区的"边缘化";城乡互动发展模式是城镇非密集地区城乡发展的理性选择;通过空间结构创新能够有效推动城乡互动发展。空间福利经济学研究空间消费形态与空间效用分配之间的关系;基于空间福利经济学的区域空间结构创新意在寻求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态优化和层次提升,以实现空间公平与总体效率兼容发展。在中国城镇非密集地区城乡发展的空间创新过程中,政府的空间安排塑造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架构,企业的区位选择构成区域空间结构创新的基本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