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56篇
  免费   3568篇
  国内免费   4999篇
测绘学   1481篇
大气科学   9850篇
地球物理   4798篇
地质学   5020篇
海洋学   2263篇
天文学   365篇
综合类   915篇
自然地理   931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540篇
  2022年   568篇
  2021年   706篇
  2020年   571篇
  2019年   727篇
  2018年   505篇
  2017年   515篇
  2016年   552篇
  2015年   716篇
  2014年   1116篇
  2013年   1015篇
  2012年   1048篇
  2011年   1050篇
  2010年   1009篇
  2009年   1069篇
  2008年   1011篇
  2007年   995篇
  2006年   926篇
  2005年   958篇
  2004年   871篇
  2003年   824篇
  2002年   813篇
  2001年   900篇
  2000年   775篇
  1999年   600篇
  1998年   673篇
  1997年   589篇
  1996年   612篇
  1995年   509篇
  1994年   527篇
  1993年   448篇
  1992年   435篇
  1991年   406篇
  1990年   318篇
  1989年   280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6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应用磁力仪探测海底电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我国沿海大中城市的近海海域,由于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已敷设了很多通讯电缆和电力电缆(下面统称海底电缆)。这些海底电缆有的敷设时间很早,已经失去使用价值,有的目前虽尚在使用中,但经过了岁月的变迁,这些海底电缆在海域中的坐标有了变化,有的是否仍存在于该区海域中还不能完全肯定。此外,过去敷设海底电缆时的定位设备还存在很大误差,因而其目前真正的位置有待确定。为了适应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必须敷设新的海底电缆(如通讯光缆等),新敷设海底电缆的路由线经过的海域存在着早期已敷设过的海底电缆,为了探明其与准…  相似文献   
92.
刘敬圃 《海洋科学》1995,19(1):26-28
众所周知,大气中CO_(2)的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近些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引起了众多的科学家以及政府首脑的普遍关注。我们知道,作为温室气体之一的CO_(2),对于全球温度及环境的变化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而且就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地球正在逐渐变暖。温室效应正在发挥作用,极地冰川在融化,山地冰雪在消融,海平面在上升,环境在恶化。气候模拟显示,如果下世纪CO2含量增加一倍的话,全球气温将上升1.5至4.SC[3],而在高纬度的地区可能变得更暖。通过对最近极地冰盖的跟踪分析,从末次冰期到全新世,…  相似文献   
93.
《海洋地质前沿》1994,(8):23-23
莫斯科“农业资源自动化信息控制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和沃罗湟日大学的专家们,在“黑海油气”公司基地首次进行了海面红外线热探测试验.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已知的、产生在天然气田之上的海面负热异常效应.  相似文献   
94.
本文对南海地区(0—20°N,105—135°E)海气环境场进行EOF分析。其结果除了深入了解南海地区气候的基本场外,还揭示了叠加在基本场上的各种扰动场与热带天气系统的联系,为研究南海ITCZ等热带天气系统以及南海环境场对EL—Ni(?)o现象的反映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95.
海洋在天气、气候及大气环流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海洋热源的异常分布是造成长期天气异常的重要原因。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海气界面的热量交换来实现的,因此,直接运用海气热量交换来考虑海洋对大气的加热作用,分析海洋加热异常对长期天气、气候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更明确的物理意义。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造成我国旱、涝及天气变化的主要副热带天气系统,对我国夏季气温、雨带位置及强度影响很大。西北太平洋中、低纬副热带地区是海洋向大气提供热量和水汽较多的地区,也是海气相互作用最强烈的海域,这一地区的海洋加热对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将有直接影响。本文分析了冬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域海洋加热主要场的分布特征,指出了海洋加热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该海域海洋加热较常年偏多时,冬、春至初夏副高偏弱,位置偏东、南(6月副高脊线位置除外);反之,海洋加热较常年偏少时,副高偏强,位置偏西、北(6月副高脊线位置除外)。该海域海洋加热对副热带地区大气环流,尤其是副热带高压环流的变化有着重要作用。本结果对预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研究中纬度海洋加热对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其大气环流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
由磁异常Z_α和重力异常g,利用样条函数的微、积分性质,从泊松方程出发,直接解得磁性体的磁化方向。该方法适用于任意形状磁性体的磁异常。  相似文献   
97.
本文在大量统计事实基础上,对黑潮影响长江中下游夏季风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其中三个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讨沦.1.黑潮流轴中段春季海温与6月长江中下游夏季风的内在联系过程;2.与其相联的环流特点;3.海气相互作用的过程特点。得到了一些很有实际意义的结果与一个可能的天气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98.
资料显示,在整个台湾以东海区内磁异常几乎全为负磁异常,磁异常分块现象明显。通过对本海区的磁力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表明本海区的地磁异常表现为明显的条带状异常特征。由于受板块差异性运动的影响,以加瓜海脊为界,东西两侧具有不同的磁条带方向,在加瓜海脊以东,磁条带为NW-SE向(120°),而在加瓜海脊以西则为近东西向(80°)。加瓜脊以西地区的扩张时间为45~38Ma,相当于19~16号磁条带;而加瓜脊以东地区的扩张时间为40~35Ma,相当于17~13号磁条带。加瓜脊以西的磁条带相对于以东的磁条带要老,由此推断出加瓜脊以西相对于东侧发生了北向位移。  相似文献   
99.
东中国海环流及其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东中国海环流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早期科学家们主要依赖于对温盐资料和少数测流资料的分析研究对渤、黄、东海的环流结构有了较系统和深入的认识。东中国海环流是由一个气旋式的“流涡”组成,东侧主要是北上的黑潮-对马暖流-黄海暖流及其延伸部分;西侧为南下的沿岸流系。黑潮对东中国海环流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致于除了某些局部区域外,上述海域主要流系的冬、夏季分布形式比较相似而无本质上的差异(胡敦欣等,1993)。但本文所研究海域正处于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区,冬、夏季盛行风向基本相反,过渡季节(春、秋季)风向多变,风力减弱;海洋热盐结构季节变化明显(如冬季混合强,而夏季层化明显等),这些因素都使得东中国海环流存在着较明显的季节变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中国海环流的数值模拟工作逐步展开,并已成为研究环流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的强有力工具。但由于数值模式本身以及计算方案的缺陷(如有些学者用固定的风场、温盐场对东中国海环流进行诊断模拟等)和观测资料的不足,数值模拟的结果难以得到验证,渤、黄、东海的环流研究中仍有大量的问题存在争议,以待澄清。例如,台湾暖流的来源、流径;对马暖流的来源;夏季黄海暖流的流径以及黄海冷水团环流等均有不同的论述。对黄、东海环流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工作也较少,多用冬、夏典型月份的风场强迫积分至稳定态,给出冬、夏季环流,这种做法值得商榷。三维环流模式很难在1个月内达到稳定态,尤其是夏季层化明显、风力减弱的情况下,非常定风场的影响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采用比较符合实际的计算方案,用年循环风场和海面热通量场为外强迫,对渤、黄、东海的环流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模拟,并对一些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
格陵兰东南部和相邻大洋表层气温时序中记录了一个急剧的事件。这一事件大约出现在3100a(模拟年) ,持续约40a ,以温度降低3°C为特征。由于其峰值比平均值高6个标准偏差(σ)以上 ,可以认为降温是急剧的。如果该区域年平均表层气温时序正常排布 ,那么这种异常可能每数亿年出现一次,如此大幅度降温持续那么久的概率极小。如果将不足40a的变化从时序中去掉 ,那么事件高峰期表层气温低于平均值10~11σ。大气层较低层位的这种急剧降温源于海面温度急剧下降。大约3086a开始 ,格陵兰东海岸中部滨外发育了约0.5°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