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2篇
  免费   1318篇
  国内免费   2112篇
测绘学   685篇
大气科学   2270篇
地球物理   720篇
地质学   2208篇
海洋学   1463篇
天文学   157篇
综合类   427篇
自然地理   522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450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2年   3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迎来褚绍唐先生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先生虽然已经仙逝多年,但他的音容笑貌犹在,他的专业风采与育人胸怀仍然历历在目。在我的印象中,先生的地理学专业功底是很深厚的。其功底之所以深厚得益于三大"法宝":一是古文  相似文献   
992.
施兵 《地理教学》2012,(3):58-58
解析 本组题以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的事物影长和太阳高度变化为引入点,考查某地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那一天的太阳高度日变化隋况。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极昼地区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等。  相似文献   
993.
刘珺 《气象知识》2012,(5):8-14
秋天是由盛夏向寒冬过渡的季节,此时我自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温湿宜人,可谓是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尽管如此,也不排除出现灾害性天气的可能性。我国主汛期刚过,但防灾减灾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94.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简称NO-An)的逐日对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简称OLR)场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简称ECMWF)逐日风场(850hPa)资料,以及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简称JTWC)的热带气旋(tropicalcy—clone,简称TC)数据,参考Wheeler and Hendon(2004)提出的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oscilla.tion,简称MJO)指数,通过多元EOF方法定义热带准双周振荡(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简称QBW)指数,诊断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地区QBW不同位相对于TC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TC主要生成在QSW对流湿位相中,集中位置随QBW向西北的传播而向西北移动。在QSW位相phasel中,南海上空盛行QBW反气旋性环流,西太副高西伸,其西南侧偏东南气流受QBW反气旋性环流东北侧气流抑制,生成在副高南侧的TC首先在副高南侧偏东气流的引导下移动至近海,在西南季风以及副高西侧偏南气流作用下顺时针北折,因此在140°E以西转折类路径的TC比例最高;而在phase3中,西太副高偏东,南海上空盛行QBW气旋性环流,西太副高西南侧气流强度受QBW气旋东北侧气流影响增强,季风槽偏东,140°E以东转折类的TC比例最高。本文还对TC个例中的QBW流场形势进行了分析,发现当QBW气旋或反气旋环流中心同TC中心一致时,热带气旋路径会发生突然的右折。  相似文献   
995.
西藏羊八井辐射观测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藏羊八井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的辐射观测数据,统计了总辐射、紫外辐射、长波辐射、净辐射的日变化、月变化和季节变化,并分析了地表辐射超过太阳常数的发生频率及原因。结果表明,羊八井地区总辐射、紫外辐射、长波辐射、净辐射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总辐射与地表短波反射辐射、总辐射与紫外辐射均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大气逆辐射和地表长波辐射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6.
以新疆塔城基准站自动气象站2006年11月—2010年3月积雪深度≥0cm的451天为样本,对0cm地面温度、雪面(草面)温度、气温及云量、日照时数、雪深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不同积雪深度下地面温度、雪(草)面温度与气温的关系,结果显示:雪(草)面温度在积雪期,变化趋势与气温一致,受云量及日照时数影响明显,平均雪温低于平均气温;地温随雪深变化有20cm和50cm两个分界点,雪深≤20cm时,地温受雪深、气温影响较大,变化趋势与气温基本一致,地温高于气温,雪层较薄时,受云量和日照影响较明显。雪深超过20cm时,地温变幅趋向定值,地温变化仅受长时间温度变化影响,且不低于-5℃;雪深超过50cm时,地温趋于定值(-1℃)。  相似文献   
997.
The first two series(RMM1 and RMM2) of RMM Index(all-Season Real-time Multivariate MJO Index) are computed to obtai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preceding winter(preceding December to current February) MJO strength,according to which active(or inactive) years of preceding winter MJO are divided.By utilizing the data provided by NCEP/NCAR,CMAP and China’s 160 stations from 1979 to 2008,we studied the preceding winter MJO strength and discovered that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basin are of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i.e.when the preceding winter MJO is relatively active,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basin decreases,and vise verse.We also analyzed the causes.When the preceding winter MJO is relatively active,its release of potential heat facilities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ITCZ) to strengthen and locate northward in winter and propagate northeastward.This abnormal situation lasts from winter to summer.In mid-May,ITCZ jumps northward to the South China Sea,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ithdraws eastward,and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sets off and strengthens.In summer,ITCZ propagates to South China Sea-subtropical western Pacific,the zonal circulation of subtropical Pacific strengthens,and a local meridional circul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o the basin area forms,giving rise to the East Asia Pacific teleconnection wave-train.An East Asian monsoon trough and the Meiyu front show opposite features from south to north,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strengthens and advances northward.As a result,the summer monsoon is weakened as the basin is controlled by the subtropical high continually,with less rain in summer.On the contrary,when the preceding winter MJO is inactive,ITCZ weakens and is located southward,the subtropical high is located southward in summer,and the basin is in a region of ascending airflow with prevailing southwest wind.The East Asian monsoon trough and EASM weaken so that summer monsoon is reduced in the basin where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相似文献   
998.
青藏高原绕流和爬流的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斐  李建平  李艳杰  郑菲 《大气科学》2012,36(6):1236-1252
本文利用1951~2008 年NCEP/NCAR 再分析资料, 通过绕流和爬流方程, 将高原附近表层风场分解为绕流分量和爬流分量两部分, 计算出了实际大气中的绕流和爬流运动的强度, 分别探讨它们的气候态特征。结果表明:高原主体年平均绕流场围绕高原地形并在高原西南部(32°N, 75°E)附近产生分支, 分支点下游的高原主体南部和北部分别表现为气旋性和反气旋性流型;年平均的爬流分量场沿喜马拉雅山脉辐散, 高原主体为偏南上坡风, 东北部为偏北上坡风。夏季绕流场为气旋式流型, 中心位于高原中部(35°N, 90°E)附近;秋季绕流场围绕高原地形边缘基本为一个反气旋流型。夏季, 高原主体偏南风爬流与偏北风爬流在高原南北中线附近辐合, 除夏季外, 沿高原南侧喜马拉雅山脉为爬流辐散区。高原主体和高原附近的关键区内, 绕流和爬流存在不同的季节循环特征。从绕流和爬流分解公式出发, 本文详细探讨了表面流场的绕流和爬流运动各分量对地形高度及地形梯度的依赖性:经向绕流与纬向绕流比值、经向爬流与纬向爬流分量比值为仅依赖于地形高度的定常值。年平均的绕流及爬流矢量强度随着所处地形高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强;从区域分布的角度而言, 高原附近绕流强于爬流的区域范围较广, 绕流占主导地位。地形纯动力强迫产生的爬流运动与观测资料中高原附近的垂直运动具有很高的位置对应关系, 但冬季和夏季均存在强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9.
东北冷涡活动的季节内振荡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冷涡是造成我国东北地区低温冷害、持续性阴雨和突发性强对流的重要天气系统.利用1979~2009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提供的中国区域高分辨率格点降水资料,定义了一个客观描述东北冷涡活动的指数 (NECVI),并基于该指数分析了东北冷涡活动的低频特征及其与相关环流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北冷涡活动具有显著的10~30天振荡周期.与东北冷涡活动相关的大气环流的10~30天振荡和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具有明显的锁相关系,对雨带的位置起着重要的调制作用,在东北冷涡及其相关低频环流由西北向东南的移动过程中,我国东部也经历一次由北至南的降水过程.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东北冷涡的低频活动与中高纬大气环流遥相关型的关系.与东北冷涡相联系的低频环流是夏季低频欧亚 (EU) 型遥相关波列的一部分,低频欧亚型 (EU型) 与东亚/太平型 (EAP型) 遥相关波列在东亚地区交汇,并通过波列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东北冷涡低频系统的移向和移速,进而影响中国东部降水的位置与维持时间.因而前期EU型和EAP型低频波列的发展情况可能预示着后期中国东部各个区域降水的演变.本文研究结果将为提高我国东部强降水的1~2周延伸期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使用Anderson-Ⅱ型9级撞击采样器测量了南京市鼓楼商业区、江北工业区、钟山风景区和宁六高速公路交通源春、夏、秋三季的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PM2.1和PM10的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春季>夏季;ρPM10春季为167.47 μg/m3,夏季为 85.99 μg/m3,秋季为238.99 μg/m3;ρPM2.1春季为59.66 μg/m3,夏季为42.80 μg/m3,秋季为100.15 μg/m3。不同季节中ρPM10ρPM2.1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夏季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952;秋季次之,相关系数为0.783;春季相对较差,相关系数为0.613。城市不同功能区之间ρPM2.1ρPM10的质量浓度值差异很大,交通源>工业区>商业区>风景区。城市不同功能区的质量浓度谱分布基本一致,均为双峰型分布,峰值分别位于0.43~0.65 μm/m3和9.0~10.0 μm/m3。南京市春、夏、秋三个季节大气粒子质量浓度谱为双峰分布,粒子主要集中在0.43~3.3 μm/m3的粒径段。江北工业区ρPM10ρPM2.1质量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814,略高于鼓楼商业区的0.7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