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韩国中东部的太白山盆地位于京畿、岭南两个构造单元之间。采用LA-ICP-MS方法,从太白山盆地下寒武统、中-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砂岩碎屑锆石中分别获得27个和47个U-Pb有效年龄,前者记录了1820~1945Ma、2172~2195Ma、2473~2593Ma等3期可信的构造热事件,相对概率峰值分别为1897Ma、2177Ma以及2528Ma;后者记录了288~340Ma、461~474Ma、1780~1892Ma、1941~1959Ma、2012~2050Ma等5期可信的构造热事件,其中相对概率峰值为305Ma和1867Ma的两组年龄比较集中。研究认为,太白山盆地与京畿、岭南两个地块均发育大约1850Ma的构造热事件,缺乏华南比较特征的新元古代构造热事件;进一步依据太白山盆地相应时段沉积古流向和古地理分布,说明太白山盆地至少与岭南地块之间存在密切的碎屑物源和构造属性关系,其构造热事件记录可与华北克拉通对比。另一方面,尽管中-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碎屑锆石记录了峰值为305Ma和468Ma可能发生在华北-朝鲜联合块体南缘的俯冲或构造热事件,但上述两个样品的碎屑锆石均缺乏新元古代构造热事件的年龄记录,所以亲华南的陆块至少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以前并未向太白山盆地提供碎屑物源。  相似文献   
22.
Abundant conodont elements have been recovered from the Hwajeol Formation, to allow five zones to be erected: Proconodontus, Eoconodontus notchpeakensis, Cambrooistodus minutus, Cordylodus proavus, and Fryxellodontus inornatus-Monocostodus sevierensis-Semiacontiodus lavadamensis zones, in ascending order. More confident biozones are recognized in the Sesong Slate and lower Hwajeol Formation in the Makgol section, a part of the southern limb of the Baekunsan syncline, Taebaeksan Basin, Korea, especially focusing on the conodont biostratigraphic boundary of two units, and the subdivision potential of the previous "Proconodontus Zone", lowermost biozone of the Hwajeol Formation. Similarly, only a few conodont elements recovered from upper 14.5 m interval, namely the Furongian portion of the Sesong Slate, in the Makgol section did not allow erection of a biozone. Nevertheless, this part of the unit plus the basal 2.5 m interval of the Hwajeol Form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occurrence of Prooneotodus rotundatus(Druce and Jones), Teridontus nakamurai(Nogami), Phakelodus elongatus(An) and Phakelodus tenuis Müller. This interval marks the early Furongian "Prooneotodus rotundatus Zone". The rest of the measured section yielded relatively abundant conodonts, so three conodont biozone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successive appearance of key species: Proconodontus tenuiserratus, Proconodontus posterocostatus, and Proconodontus muelleri zones, in ascending order, and thus allowing subdivision of the previous "Proconodontus Zone". The four conodont biozones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relevant biozones of North and South China, and North America.  相似文献   
23.
编制南北过渡带地区1∶25万和典型山地1∶5万植被类型图是南北过渡带综合科学考察的主要任务之一。以往植被类型图的编制都是采用大量的地面调查来完成的,地面调查方法虽然精确,但费时费力,并且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地面调查往往只能覆盖较小的范围。遥感数据因为其全覆盖的优势,可以很好地弥补样方调查的局限性,但目前大范围的植被类型遥感信息提取尤其是自动提取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瓶颈。本文以1∶5万太白山植被类型图的编制为例,利用多源多时相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结合地面调查数据、以往的各种比例尺的植被类型图数据和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等,探讨并研究基于山地垂直带谱的中大比例尺植被类型图的遥感提取方法和制图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 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可以有效地支持1∶5万山区植被类型图的遥感制图。利用太白山植被垂直带谱和1∶1万数字表面模型数据(DSM)可以生成具有垂直带谱信息的地形约束因子;将地形约束因子与多源多时相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地面调查数据、以往的小比例尺植被类型图数据等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取各级植被类型,从而实现中大比例尺植被类型图的编制。② 典型山地1∶5万植被类型图的遥感制图基本流程为植被型组解译→植被群系组、群系、亚群系解译→植被型、植被亚型分类,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来分类。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中大比例尺植被类型图的编制提供示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特征,并运用空间竞争、感知环境和邻近效应等理论,解释了影响其发展的原因,同时通过对比不同时段自驾车游客客源结构,指出公园客源市场高度集聚引发的不稳定性和问接损失.最后在借助游客年龄特征、职业构成、文化差距、即时流动等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公园游客的出游动机,论述了游客不同时段的流动规律及差别,为公园客源稳定发展、景区持续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5.
太白山的气候与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陕西气象》2002,(5):28-29
秦岭是我国大陆中部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 ,是我国南北自然地理条件的天然分界线 ,还是我国南北最重要的地质界线。在垂直方向上有独特的垂直景观带谱 ,其中太白山表现得最为明显。太白山位于秦岭山脉的中部 ,在陕西省眉县之南 ,跨太白县、周至县和眉县 ,距西安约 1 2 0km。主峰海拔高度约为 3767m。太白山地处青藏高原以东 ,由于高大山体的阻挡给南北大气环流起到屏障作用 ,阻挡了热量和水汽的南北交换。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 ,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 ,成为我国南北气候的天然分界线。太白山有典型的生物群落 ,丰富的生物资源 ,完整的…  相似文献   
26.
太白山高山带2000多年以来气候变化与林线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太白山东佛爷池高山湖泊沉积物粒度、总有机碳(TOC)、磁化率、孢粉和植物残体分析结果,结合现代高山林线的植被格局分析,探讨了太白山2300年来的气候变化过程以及高山林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太白山2000多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2250~1800aB.P.,1370~650aB.P.以及200aB.P.以后的暖湿期;1800~1530aB.P.的冷湿期;1530~1370aB.P.的暖干期以及650~200aB.P.的冷干期.温度变化过程与历史文献资料得出的平原地区的变化过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7.
利用太白山和眉县气象站2013—2017年气温、湿度、风速资料,对太白山山上和山下气温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两地四季逐时风寒指数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筛选最佳评价指标,对气候舒适度作出评价和对比分析,给出合理旅游建议。结果表明:山上山下气温差异明显。山上年平均气温0.2℃,山下14.6℃;山上常年无夏,春秋季48 d,冬季长达318 d,入春时间比山下晚112 d,入冬时间比山下早76 d;山上各月气温也明显低于山下。山上≤-10℃年均日数为78.4 d,山下为0.6 d;山上≤0℃年均日数为203 d,山下为67.8 d。山上无高温出现,山下年均高温日为24.2 d。山上春季07时开始升温,比山下早1 h,夏、秋、冬三季两地升温时间一致,分别为07、08、09时;山上冬、春季14时开始降温,夏、秋季13时开始降温,冬季比山下早2 h,春季早3 h,夏、秋季早4 h。太白山春、秋季各时次舒适度指数为-3级,冷,大部分人感觉不舒适。夏季全天各时次舒适度指数为-2级,微冷,少部分人感觉不舒适。冬季舒适度指数10—15时为4级,冷;09、16时为5级,很冷;17—08时为7级,有冻伤危险。太白山夏季是最佳旅游季节;春、秋季偏冷,但合理规划旅游时间,做足保暖措施,可领略春秋季独特自然景观;冬季十分严寒,不建议开展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28.
秦岭太白山气温直减率时空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在评估山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过程中,作为气温要素的重要输入参数,气温直减率(γ)的精确性直接影响到相关科研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文基于秦岭主峰太白山(3771.2 m)11个分布于南北坡和不同海拔的标准气象站点2013-2015年连续3年实测日均温资料和25 m×25 m空间分辨率的DEM数据,研究了太白山气温直减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及不同坡向上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 2013-2015年太白山年均γ北坡均大于南坡,北坡为0.513 ℃/100m,南坡为0.499 ℃/100m;北坡年均γ随海拔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而南坡相对稳定。② 年内γ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南北坡变化趋势不一致。在季尺度上,γ最大值北坡为夏季,为0.619 ℃/100m,而南坡最大出现在春季,为0.546 ℃/100m,最小值均为冬季,南北坡分别为0.449 ℃/100m和0.390 ℃/100m;春季和夏季,北坡γ均大于南坡,而冬季相反,北坡小于南坡,秋季几乎无差异。在月尺度上,气温相对高的月份γ亦较高,北坡γ变化幅度大于南坡;年始和年末(11-12月、1-2月)北坡γ小于南坡,而5-9月北坡大于南坡,且南北坡γ相差较大。③ 经数据可信度分析,所获得的γ可较为客观地反映太白山气温随海拔变化的规律性,将为山地气温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生态系统响应等定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9.
太白山高山林线植被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唐志尧  戴君虎 《山地学报》1999,17(4):294-299
通过对太白山南坡高山林线(alpinetimberline)及其附近的草本植物群落的聚类,排序,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种组等研究分析表明:1.太白山高山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2群落交错带(ecotone)的物种多样性要比相邻群落内部高;3.在太白山高山带,随着海拔升高,种一面积相关值呈波动增加,但在群落交错带比相邻群落的内部小。  相似文献   
30.
太白山土壤种子库储量与物种多样性的垂直格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玲  方精云 《地理学报》2004,59(6):880-888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和室内试验,从1 220份土样中,挑选土壤中的种子,进行分类统计,研究秦岭太白山南坡土壤种子库储量与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 太白山南坡土壤种子库中的植物种为172种;从总体上看,土壤种子库中的物种丰富度 (S) 随着海拔的上升呈下降趋势。土壤种子库生物多样性特征表现为在2个海拔段发生较明显的变化:一是从低海拔到中等海拔 (1 500~2 500 m),二是从中等海拔到高海拔 (2 500~3 500 m)。在?琢多样性方面,生态优势度在海拔2 500 m处最大;在海拔2 400 m以下 (包含2 400 m) 的样地中,种子库生态优势度大于海拔2 500 m以上 (含2 500 m) 的样地种子库的生态优势度。 H′(Shannon-Wiener指数)与生态优势度的变化趋势相反。(2) 太白山南坡土壤种子库储量最大值出现在海拔2 600 m的样地,为2.24×104 Ind./m2;种子库储量最小值出现在海拔3 500 m的样地,为4.43×102 Ind./m2。储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在海拔2 600 m以下,种子库储量沿海拔的上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海拔2 600 m以上,种子库储量沿海拔的上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 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储量与种子密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而用单位面积土壤中的种子储量来表示种子库的大小特征比用种子密度来表示更为实用和方便,而且采集具有不同性质的土壤研究种子库,考虑到了土壤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更能客观反映土壤种子库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