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9篇
  免费   1274篇
  国内免费   2423篇
测绘学   600篇
大气科学   5561篇
地球物理   531篇
地质学   876篇
海洋学   719篇
天文学   339篇
综合类   294篇
自然地理   496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418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334篇
  2001年   320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237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249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266篇
  1993年   212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93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当宇宙射线的带电粒子流通过地球大气圈上层时,发生了氧和氮原子的裂变,并形成了^10Be同位素.这个过程的强度不仅与宇宙射线的数量有关,还决定于地球磁场的状态,因为地球磁场的减弱允许大量的带电粒子透入大气圈的深处.  相似文献   
52.
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热量交换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迪生 《海洋学报》1995,17(4):41-54
本文根据TOGA研究计划第1、2、3、8共4个航次考察结果,对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热量交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6-1987年埃尔尼诺事件发生前,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热量交换非常强烈,埃尔尼诺事件发生后,海-气热量交换反而减弱;在台风环流内,海-气热量交换也非常强烈.热带西太平洋对大气加热场的变化与海表面温度的变化并不一致;1986-1987年埃尔尼诺事件发生时,不但中太平洋水温异常增暖,同时西太平洋西部洋域表层水也在增暖;热带太平洋信风的加强对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建立和热带太平洋西风的爆发导致1986-1987年埃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似乎是至关重要的,西风爆发首先出现在中太平洋热带海域,然后逐渐往西扩展;西太平洋热带海域主要以潜热的方式把热量输送给大气.潜热加热效应在低纬度热带海洋上的极大值均与热带天气系统的活动有紧密联系.大气主要是从热带西太平洋洋域获得热量.  相似文献   
53.
北大西洋海流是大洋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热带的热量从墨西哥湾传输到北大西洋北部。这些热量被释放进向东移动的气团中,极大地改善了欧洲北部的冬季气候。我们通过模式模拟预测出:随着CO2浓度的持续增加(IPCC第3个评价报告:气候变化,2001),下个世纪的大洋循环会极大地减弱。自从20世纪60年代早期以来,我们开始观察到由于来自Nordic海的流量减少,北大西洋北部的海水不断淡化(Hansen等,2001;Dickson等,2002)。  相似文献   
54.
本文采用1985年12月12日至1986年2月8日“向阳红14”号调查船在太平洋调查所获海洋水文气象资料,计算了四种热交换量。结果表明:海-气热输送与天气系统和海洋水文条件关系密切。冬季,在各种天气系统条件下西太平洋及中太平洋的大气主要是从海洋得到热量,其中以黑潮流经的海域最为明显,而热交换的方式主要是海洋以潜热的形式把热量输送给大气。  相似文献   
55.
56.
作者在已完成大气激光雷达系统夜间工作的基础上 ,对白天工作条件下的各种环境背景光的干扰进行了理论与实验分析 ,得出太阳直射光和天空光为白天工作的主要背景干扰。实验结果表明 ,经过激光发射与接收视场角严格匹配及使用干涉滤光器 (2 .6 nm和 0 .15nm)进行窄带滤波 ,背景干扰被明显地剔除 ,可进一步压低背景干扰约 2 0倍。证明采取视场匹配及干涉滤光器的措施可基本保证激光雷达系统在白天条件下工作。  相似文献   
57.
58.
为了分析海洋水体垂向水流紊动及紊动交换情况而采用了一维的海洋边界层模型(Mellor-Yamada)并利用数值实验的方法对悬沙、盐度、温度等数据进行分析。原模型未将悬沙考虑在内,本文试将它引入进去探讨由于它的存在对紊动混合特性的影响。2000年4月,Mellor将最初的模型引入了依赖于Richardson数的紊动动能耗散率。本文通过比较具有悬沙和不具有悬沙两种情况下的速度、温度和盐度垂向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分析讨论由于悬沙的存在所引发的密度层化对紊动混合作用的影响,并发现悬浮泥沙抑制了部分模拟时间的紊动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59.
主要研究了青岛大气污染物质SO2对雾水酸度的控制作用,用实测结果统计得到雾得水PH值与Cso2的经验关系式,青岛、烟台等地雾水pH值与计算值吻合一致,表明统计关系的合理性。通过对青岛雾水中SO2清除率的估算,说明在青岛雾期,人为污染物质所占比值越高,其污染物质沉降百分率也越高,存留在大气雾中百分率就愈低。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