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87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207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河南郑州、濮阳和商丘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加密自动站及邢台探空资料等,对2016年6月13日河南濮阳东部地区的强冰雹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冰雹天气是在东北冷涡后部西西北气流携带冷空气东移南压过程中出现的。高空急流和中低层切变线的存在、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及高空冷平流共同作用,产生了这次强对流天气;强冰雹天气出现在暖低压与冷空气交汇的区域,地面辐合线是这次强冰雹天气的触发机制;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中等强度垂直风切变、合适的0 ℃层和-20 ℃层高度等有利于强冰雹天气的发生;强冰雹天气是在对流单体发展为超级单体时发生的。径向速度图上,当监测到中气旋、大风区和辐合系统时,为监测预警强风暴天气提供可靠依据;较大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出现与维持预示大冰雹出现的潜势,大冰雹落区与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大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当冰雹发生概率为100%,且可降最大冰雹直径在10 mm以上,并呈增大趋势时,对出现冰雹甚至出现大冰雹有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利用逐5 min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风云四号卫星云图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2020年2月1—2日出现在榆林市的一次浓雾天气成因及维持机制。结果表明:此次浓雾属于辐射雾,发生在500 hPa为较平直纬向气流,700 hPa和850 hPa盛行弱偏北风,地面处于均压场中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大雾出现前雾区有降雪,降雪后空气湿度达到饱和,地面维持3 m/s以下弱偏北风,夜间辐射降温,气温下降至露点温度,饱和水汽凝结成小水珠,大雾得以形成和发展;雾区上空850 hPa上逆温层稳定存在,影响动量的垂直交换,使得水汽在近地层长时间集聚,是浓雾得以维持12 h的主要原因;日出后地面气温回升,近地面动量下传和冷空气入侵,垂直扩散增强,浓雾得以快速消散。分析浓雾期间动力和水汽条件发现,大雾出现前,水汽在雾区上空辐合,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水汽基础;大雾维持阶段,雾区上空层结稳定,近地面有逆温层存在;大雾消散阶段,逆温层被破坏,低层转为辐散气流,浓雾快速消散。  相似文献   
103.
影响坡地降雨产流历时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袁建平  蒋定生  甘淑 《山地学报》1999,17(3):259-264
运用小型野外便携式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林地、农地、裸地诸因子(坡度、承雨强度、土壤始含水率、林地植被盖度、枯落层厚度)对产流历时的影响。研究发现,林地影响产流历时的主要因子为承雨强度和植被盖度;农地、裸地则为承雨强度、坡度和土壤初始含水率。建立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影响产流历时的单因子、多因子回归方程。通过方程,由植被盖度、坡度、土壤初始含水率和承雨强度四个易于获得的因子可预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  相似文献   
104.
对洛阳1993年11月16~19日出现的“雷打雪”天气现象发生条件分析结果表明:过程前洛阳700hPa以下的偏南气流,使中下层增温增湿,形成下暖湿上干冷的不稳定层结,这是发生对流不稳定天气的原因;锋面和高空前倾槽是对流天气产生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105.
介绍蒋益兰教授分期论治结直肠癌的经验。结直肠癌多与正气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遂等因素有关,病机总为脾胃虚弱、瘀毒内结。蒋教授基于此病机特点将结直肠癌分为早、中、晚3期论治,早期以扶正祛邪为主,中期以增效减毒为法,晚期重在扶正培本、身心合治,同时全程重视对脾胃的固护,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6.
随着临床医师对于结直肠癌(CRC)患者个性化诊疗策略的进一步需求,CRC患者在确诊或病变转移时进行突变基因谱检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分析肿瘤生物学特性,对CRC患者的遗传信息进行有效预测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不同的影像学方法预测CRC基因突变状态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7.
陨石的起源     
陈宏毅 《地球》2020,(2):53-57
>宁静而清朗的夜晚微风徐拂,当我们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星空时,会在偶然间看到一颗长着长长的尾巴,周身散发着明亮光华的星星,快速的划过夜空飞向远方。它是谁?从哪里来?又去往何处?陨石是来自地球之外脱离原有运行轨道的行星和小行星碎片,在穿过地球大气层后,烧蚀残余部分降落于地球表面。陨石保存了太阳星云凝聚、行星堆积和熔融分异等全部过程的信息,相对于登陆行星和在小行星表面采样。  相似文献   
108.
本研究搜集了GCMT中自1976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及其周边区域的102个震源机制解数据,应用MSATSI软件反演了该区域的构造应力场.反演结果给出了该区域应力场的总体特征:最大主压应力轴自西向东呈现NNE-NE偏转,最小主压应力轴自西向东呈现NWW-NW-NNW扇形偏转;整个研究区域σ_3轴倾角较小接近水平,σ_1轴倾角情况复杂,大体上自西向东由水平转向直立;R值自西北至东南出现规律性递增现象.根据反演结果,部分网格点中应力轴倾角的置信区间过大,且不同应力轴的置信区间存在重叠现象,同时该部分网格内震源机制解类型多样.针对上述现象,本文利用两种反演方法对单个网格基于不同类型震源机制解数据进行单独反演、利用人工合成震源机制数据进行验证以及各震源机制解相对于参考应力张量的残差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深入的验证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单个网格内应力场不均匀所致,此时应力场反演结果为多个应力场的综合.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应力场研究中网格的合理划分以及应力场结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110.
藏东南鲁朗-通麦崩塌滑坡孕灾地质背景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藏东南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作为青藏高原隆升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复杂的地质背景条件决定了该区工程地质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并孕育了多种地质灾害。利用测窗、节理裂隙分期配套等野外调查方法以及遥感影像解译,分析总结了藏东南地区鲁朗至通麦不同区段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孕灾地质背景,据此将研究区划分为四段,分别为鲁朗-东久段、东久-拉月段、拉月-排龙段、排龙-通麦段,每一区段分别对应了不同的孕灾地质条件特征,由此也决定了区段内崩滑地质灾害的性质、变形破坏模式、规模。相关成果可用于藏东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和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