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622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0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东北大兴安岭东南处扎兰屯地区东南部分布着糜棱岩化花岗岩,1∶20万地质图依据其产状及岩石特征将此类变形花岗质岩石划分为混合变质岩系,视为额尔古纳-兴安地块早元古代形成的结晶基底。该区糜棱岩化花岗岩带位于大兴安岭与松辽盆地的过渡带上,呈小面积不连续带状出露。研究表明,该区牦牛沟岩体眼球状糜棱岩化花岗岩的钾长石-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73±3.45)Ma,锶初始值为0.733 0±0.000 61,明显高于区域中侏罗世花岗岩的锶初始值(0.705~0.710),糜棱岩化花岗岩的原始结晶年龄可能为古生代。根据野外地质观察和定向标本显微观测,牦牛沟北东向韧性构造变形带具左行走滑性质,该期左行走滑变形时代的确定对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郝润全  高建囯  赵可新 《气象》2007,33(S1):118-122
利用1981—2004年气象和雷击火资料,研究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分布特征,进而分析该地区雷击火多发的气象原因。结果表明:(1)干旱少雨、地面升温快,并伴随一些天气过程如低压槽、切变线、低涡、冷锋、飑线等是形成强对流“干雷暴”即雷击火的天气背景。(2)雷击火的发生与近年来温度的升高密切相关,尤其是5—7月温度和地温的升高,是引发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雷击火的主要因素之一,(3) 5—7月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逐渐减少,使干旱化程度不断加剧,导致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从1999年以后,雷击火次数呈明显上升的趋势。(4)大风天气对雷击火发生影响较小,但可加速火灾的芟延与危害程度。(5)气候的变干、变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是导致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频繁发生的主要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53.
大兴安岭地区大面积的晚中生代火山岩是东亚大陆边缘醒目的地质景观之一,但对它的时代、成因和形成构造背景存在很大的认识上分歧[1-5].  相似文献   
54.
通过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对位于大兴安岭主脊上的马勒根坝岩体、朝阳沟岩体和大兴安岭东坡区域的野猪沟岩体、布敦化岩体的4个不同花岗岩岩体的岩石类型、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年代学及构造背景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研究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及地质背景。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主脊朝阳沟岩体和东坡布敦化岩体年龄分别为(154±1) Ma和(154.1±1.6) Ma,属于晚侏罗世岩体,主脊马勒根坝岩体和东坡野猪沟岩体年龄分别为(144.62±0.74) Ma和(140.2±2.7) Ma,属于早白垩世岩体。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主脊岩体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岩体,东坡岩体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TTG型岩体;主脊比东坡岩体更加亏损Ba、Nb、Sr、P、Ti、Eu元素,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东坡岩体为正常的I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伊泽奈崎板块NNW向俯冲和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共同作用于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在大兴安岭主脊形成断裂带,导致幔源岩浆上涌底侵下地壳而形成沿断裂带分布的花岗岩体;主脊处于碰撞向伸展环境过渡的时期,东坡区域此时应处于俯冲时期。  相似文献   
55.
大兴安岭森林覆盖区植物化探找矿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前人在植物化探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本区有色、贵金属矿化实际,选择了白桦树树干下部树皮为植物化探样品,进行了Au、Ag、Cu、Pb、Zn元素的测试.结果表明:①该区植物化探工作比土壤化探更具优越性;②白桦树树皮具有易采、易灰化的特点;③植物化探结果,可良好地反映出已知的Au、Pb、Zn矿化-蚀变带.用植物化探方法找矿,在该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6.
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就目前掌握的资料而言,大不安岭东坡段地区尚不具备形成大型铜矿的地质条件,如有突破,很可能是与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细碧角斑岩建造有关的海相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国家公共财政显著加大了惠农、支农和强农力度,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总额达789亿元。但是,据一些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58.
3月23日召开的2007年全省森工国土资源工作会议提出,要本着管理监督与服务保障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林区资源保护与管理,为实现森工林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资源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59.
60年前,4亿人口的中国在世界拥有了话语权,她向全世界大声宣告,我们站起来了!今天,我们仍时刻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不已。60年,中国取得的发展可以用“惊人”二字形容,而国土资源事业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0.
一、大兴安岭地区农村土地管理和使用情况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的重点国有林区,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土地面积830公顷(其中黑龙江版图648公顷,内蒙版图182公顷),辖三县(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四区(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总人口53万(其中农业人口5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