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4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389篇
测绘学   131篇
大气科学   489篇
地球物理   365篇
地质学   856篇
海洋学   225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78篇
自然地理   2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MW9.0)发生之后出现了大量余震,使得在主震后的第一个月内发布了70次预警信息。在这些警报中,有不可忽视的部分(63%)都是虚报,其中最大的预期地震烈度被高估了至少两个烈度或更大。这些错误大部分可归因于多个同时发生的余震,而这些余震通常发生在主震之后较短时间及较长距离内。基于考虑在任何给定时间内出现一个以上事件几率的贝叶斯公式,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区分多个同时发生地震的新颖似然函数,其中使用的是振幅信息。同时,我们还使用了序贯蒙特卡罗探试法,这种方法的复杂性随事件个数呈线性增长关系。我们还进一步实施了质点滤波,并用东北地震后的余震记录在经验上验证了其性能。初步的实例研究表明,这个方法在对发生时间相近的多个地震事件进行区分时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2.
正破坏性地震常常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目前,受多种条件所限,地震预报短期内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了减轻地震带来的灾害,必须加强抗震设防和地震应急研究。震动图作为地震应急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在地震发生后快速划定地震影响范围,是高效救灾的第一手资料。震动图的产出涉及台站观测数据(强震、测震)、虚拟台站地震动参数估计、区域插值计  相似文献   
993.
海口市海岸带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深入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基础上,对单项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进行改进,引入信息熵和缓冲区梯度带法,提出了自然生态影响度的土地利用变化程度的概念、含义,并构建计算模型。对海口市南渡江东岸海岸带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991-2010年间建设用地增长最为明显,耕地面积减少量最大;信息熵持续增加,表明均衡度增加,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各经济产业所需的职能土地类型已逐渐产生,区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指数能有效衡量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剧烈程度,而且能够测算这种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小,1991-2010年间偏离自然生态方向、较强变化以上的区域占总面积的20.60%,与耕地、林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以及林地转变为园地区域重合;趋向自然生态方向、较强变化以上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2.42%;东岸海岸带受城市梯度辐射和开发区、大学城飞地影响,同时也受农业比较利益和土地利用调控政策影响。东寨港红树林面积略微减小,受城市化影响较小。研究表明:分层次、多种算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可有效分析综合型海岸带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994.
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主要作物物候和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海河流域30 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的实测资料,分析该流域1960年以来农业气象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利用VIP模型模拟分析大气CO2浓度增加、温度、降雨和日照时数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冬季温度的显著上升使冬小麦种植北界在50年间向北移动大约70 km;在品种和灌溉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小麦产量平均每10年上升0.2%~3.4%,其中CO2浓度增加、温度、降雨及日照时数变化对其产量的影响分别为11.0%、0.7%、-0.2%和-6.5%;大气CO2浓度增加的产量正效应大于日照时数减少的负效应。气候变化使夏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0.6%~3.8%/10年),其中大气CO2浓度增加、温度、降雨及日照时数变化对其产量的影响分别为0.7%、-3.6%、-1.0%和-6.8%,温度上升和辐射下降是玉米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影响的评估和适应性对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对陕西丹凤县茶房村黄土剖面的地层学、沉积学特征以及常量元素、磁化率、粒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房村剖面具有表土(MS)→全新世黄土(L0)→古土壤(S0)→过渡黄土(Lt)→马兰黄土(L1)的地层序列;化学风化过程中元素Ca、Na、Mg、K和Si表现为迁移特征,Fe则相对富集,呈现Na>Si>Mg>K>Ca>Al>Fe的迁移序列;剖面总体风化程度处于初等向中等过渡的阶段,不同地层的风化强弱顺序为S0>Lt>L1>L0。化学风化强度的变化表明该区自晚更新世以来气候经历了气候干冷→气候回暖→温暖湿润→气候转凉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6.
1引言玉米的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同品种、不同发育阶段要求不同的光、热、水等环境条件,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时间的气象条件对玉米生育的满足程度又不相同,因而,玉米生长发育好坏及产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象环境条件,并且存在十分明显的年际变化及地域变化。气象条件能满足玉米生育的要求,则玉米生长发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小波理论的沉降监测数据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基于小波理论的沉降数据分析的理论背景、内容及实现方法。结合兖州地区某矿的沉降实测资料,研究了沉降数据降噪、沉降剧烈程度探测以及沉降数据中周期性识别3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98.
沉积岩中残留有机质的拉曼光谱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沉积岩中残留的无烟煤、固体沥青和石墨3种有机质的拉曼光谱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者的拉曼光谱均具有明显的特征,石墨的拉曼光谱峰强而锋利,其2个一级峰之间的距离最小且变化不大,说明其演化程度比较高,有的甚至达到了结晶石墨的程度;无烟煤的拉曼光谱一级峰的强度比较弱,半高宽值也比较大,二级峰不明显;固体沥青的拉曼光谱峰形与无烟煤相似,不过其峰的半高宽比较窄,二级峰也比无烟煤要明显得多.另外,除了变质程度比较高的石墨外,其他2种有机质2个一级峰之间的距离均随着样品深度的增大而变小.  相似文献   
999.
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开放状态下,一个区域与外界进行资源、要素、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实现互补,并因此而获得发展。伴随着现代高速交通、信息网络的发展,以及贸易条件的不断改善,各区域之间的开放程度日益增大,从而增强了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这种趋势产生了一个新的区域发展现象——区域整合(regional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000.
石漠化问题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家仁  王尚彦 《贵州地质》2009,26(4):306-312
本文定义了石漠化概念的三个方面:石漠化现象、石漠化作用和石漠化过程;讨论了石漠化的量化描述,提出了石漠化作用量化描述的方式方法和分级方案,建议根据土壤侵蚀强度与成土速度的差值将其分为无石漠化、弱石漠化、强烈石漠化、特强石漠化、剧烈石漠化等5个强度等级;借鉴水土流失的有关研究成果,讨论了我国南北石漠化的差异。分析指出:①我国北方地区的石漠化形势比南方地区的更为严峻。全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土正在遭受石漠化作用,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国土正在遭受强烈以上石漠化作用。遭受特强以上石漠化作用的土地中,水蚀者为9万km^2,风蚀者为62万km^2,后者远大于前者。②人类活动的地质效应——人为地质作用是导致石漠化急剧发展的主要因素。③阻断导致石漠化的人为地质作用、终止石漠化作用过程,通过自然和人为两条途径恢复土层和植被,是防治石漠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