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胡亚元 《岩土力学》2011,32(3):958-959
发表在《岩土力学》2010年第31卷第2期上的《基于内变量和张量函数表示定理的本构方程》一文(以下简称原文)[1],未能反映出塑性本构理论的特殊规律,为此希望与原文作者进行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2.
问延煦  周健  贾敏才 《岩土力学》2007,28(8):1715-1718
在深入分析硬壳层对下卧软土层的封闭作用和扩散作用的基础上,推导了能考虑这两种作用的软土地基临塑荷载计算公式。同时通过对封闭作用产生机理的分析,指出传统的弹性力学分析方法无法考虑封闭作用对软土地基临塑荷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粘弹塑本构模型及用于冻土数值计算的柔度矩阵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栋伟  汪仁和  林斌 《冰川冻土》2007,29(2):322-326
随着寒区经济发展及冻结法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对冻土蠕变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冻土单轴流变试验结果分析,用非线性牛顿体替代线性牛顿体,从而对西原模型进行了改进,得到了冻土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本构方程;并利用D-P屈服准则推导出应用与数值计算的柔度矩阵.通过有限元程序的二次开发,将本构模型添加到大型非线性程序ADINA中.用三轴蠕变试验检验了粘弹塑本构模型,获得相应的试验拟合曲线.结果表明:三轴蠕变试验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说明粘弹塑本构模型可以描述冻土在高应力下反映的非衰减性蠕变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4.
复杂应力状态下条形基础的临塑荷载公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安楠  罗汀  姚仰平 《岩土力学》2004,25(10):1599-1602
莫尔-库仑强度准则的临塑荷载公式由于没有考虑中主应力在强度上的作用使计算结果偏于保守。利用具有线性形式的双剪应力强度准则替换原有的莫尔-库仑强度准则,将中主应力引入临塑荷载的计算中,推导出平面应变条件下考虑中主应力影响的临塑荷载公式,并通过算例说明了新临塑荷载公式的计算结果比原有公式有较大的偏高。  相似文献   
15.
16.
黄河最上游     
(一) 引言 通常以甘肃省会皋兰以西为黄河上游,惟欧美地理学者恒谓是河上游止于青海省之贵德县城,盖是城以西不远,即为藏番住区,地旷民稀且顽悍,视前往者为寇仇,遇则掠劫或杀死,即负盛名之倮罗族也,彼辈活动范围,有时广至整个江河源区,紫达木与河派闾乃共纵横之域,虽蒙胞亦视为畏途。兹编所论之黄河上游,限于积石山以南,为便利计,以索宗寺(北纬三十三度二十八分,东经一○二度二十六分,拔海三四二九公尺)为定点,是山  相似文献   
17.
海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排温室气体CO2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愿景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海沉积盆地封存潜力巨大,2022年中国首个CO2海底地质封存示范工程已在南海珠江口盆地咸水层中正式启动。日本苫小牧咸水层封存项目作为迄今为止亚洲最成功的海底封存项目,其CO2封存监测工作为我国离岸封存项目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及技术指导。文章全面回顾了苫小牧CCS项目案例情况,对项目执行、场地监测内容及布点、监测设施及技术、监测结果等进行分析,总结苫小牧CCS项目的成功经验,以及陆—井—海结合一体化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测体系,旨在助力中国海上CO2封存项目顺利运行,确保海洋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8.
《探矿工程》2005,32(6):30-30
南京地铁指挥部近日传来一个好消息:地铁工程建设中一批关键技术研究,如软流塑地层及大跨度隧道浅埋暗挖施工技术、盾构法施工关键技术、sMW设计与施工的应用技术、地铁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关键技术等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土应力变关系的粘—弹—塑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20.
滇中昆阳群刺穿构造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伟  钟维敷  田敏 《云南地质》2002,21(3):230-249
从昆阳群内刺穿构造时、究分布特征出发,详细研究刺穿体边界特征及其性质,体内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和变质变形特点。分析地质高孔隙流体作用在刺穿构造发生和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地层高孔隙流体压力的波动和局部作用是导致刺穿的重要因素,逆冲推覆断裂作用应是继因民组地层岩石水力破裂、破裂作用之后所发生。昆阳群刺穿构造经历了本区地壳岩石圈由拉张体制下的张性破裂、断裂(刺穿)过程向挤压体制下的缩短、增厚过程的转化演化。最后,建立了刺穿构造形成的构造物理过程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