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由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和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联合主办的《气象标准化通讯》于2008年正式创刊,截止目前已编辑发行5期,正逐渐成为全国气象标准化工作宣传和交流的重要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2.
本次培训研讨班经过长时间酝酿,在湖南省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气象软科学委员会顾问马鹤年和刘英全协助并参加了授课活动(左图:湖南气象培训中心合影)。来自中国气象局及湖南师大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在培训研讨班上就十分广泛的软科学问题授课(下图)。  相似文献   
13.
阮谜 《气象软科学》2009,(4):168-168
2009年10月22日,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会在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研究讨论2010年度中国气象局气象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荣主持了会议,气象软科学委员会顾问马鹤年和刘英金,副主任委员刘宪华、王春虎、宋善允,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挂靠机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主任高学浩,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志强,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邓勇,计财司副司长庞鸿魁等相关机构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和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联合主办的《气象标准化通讯》于2008年正式创刊,截止目前已编辑发行5期,正逐渐成为全国气象标准化工作宣传和交流的重要信息平台。为积极推进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现面向广大气象工作者(特别是标准起草人、关键技术研究人员、气象标委会委员、秘书处工作人员、标准使用者、法规处管理人员)征稿。本刊不收取版面费,稿件一经刊载,将酌付稿酬并赠送该期杂志二册。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气象软科学委员会2009年的工作安排,为配合首届全国气象软科学培训研讨班的举办,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共同组织专家,撰写了《2009年全国气象软科培训研讨班讲义》初稿,并提交本次会议(左图)研讨和审定。(下转第66页)  相似文献   
16.
一、成立了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 1.完成了组建筹备工作。按照中国气象学会章程的规定,2007年是中国气象学会换届年,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各方面情况的变化,经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经过精心筹备,在上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和挂靠机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的积极协调下,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成立方案获得中国气象学会的认可,完成了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组建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17.
8月28日,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出席大会并为发展研究中心揭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学分会第13次学术年会于2007年10月10—12日在贵阳黔云培训中心召开,与会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教学和生产单位。学术交流的内容十分广泛,反映了我国化石藻类研究的现状,从现代到25亿年,从高等多细胞生物到低等藻类,从陆地到海洋,从地层对比到生物演化。热烈的讨论与细致的交流,得到了代表们的好评。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1月21—22日,受中国气象学会委托,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联合举办的“首届(20072008年度)全国气象软科学评奖”专家评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气象局职能部门、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20.
1概况 按照2007年1月“中国-越南气象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8次会议会谈纪要”议题5.4“教育与培训”的要求(即中方人员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赴越南举办两期短期培训课程,每次一周),从2008年10月开始,在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与越南自然资源环境部(MONRE)等有关方面积极联系沟通,针对越南对于灾害性天气预测的需求,策划了“多尺度天气灾害的预测理论及应用国际培训班”,并聘请了相关授课专家组团出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