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夏季城市热场的卫星遥感分析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利用1998年8月4日上海幅TM6图像,经定位、配准、纠正、图像处理、噪声剔除、亮温标定及特征提取等步骤,得出上海市亮温分布场,同时对其热力景观、细部结构及其成因做了分析。实践证明,TM6图像可作为城市热环境质量评价、生态城市规划的背景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32.
33.
天津城市热岛效应对海风(锋)环流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东高红  李英华  刘一玮  易笑园 《气象》2018,44(6):825-836
利用中尺度数值天气模式TJ-WRF,通过对发生在天津城区的局地雷暴天气个例进行模拟,重点通过改变模式中下垫面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敏感性模拟试验,研究天津城市热岛对海风(锋)环流强度及移动速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城市下垫面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不同,当城市周边郊区下垫面土地类型改为城市建筑用地时,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明显且影响范围明显扩大;当城市下垫面改为旱作农地和牧场时,天津城区附近没有出现城市热岛效应。当海风(锋)环流向城区方向移动还未到城区附近时,城市热岛对其有明显加强和加速作用,城市热岛效应越明显其对海风(锋)环流的加强和加速作用越明显,海风(锋)环流移动加快的速度比没有城市热岛时快9.3km·h~(-1)。当海风(锋)环流移动到城区附近时与城市热岛环流相遇,海风(锋)环流受到城市热岛环流阻挡其移速又迅速减慢,其后侧气流南、北分支绕流和向上爬升现象变得明显,两环流相遇叠加后辐合上升运动也明显加强;城市热岛效应越明显其对海风(锋)环流的阻挡作用越明显,海风(锋)环流的移动速度减慢得越多,两环流相遇叠加后的辐合上升运动就越强。另外在向城区移动过程中,海风(锋)环流会使其经过地区低层空气增湿降温,但其后侧湿空气层厚度会因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而明显减小;城市热岛效应越明显,海风(锋)环流后侧湿空气层厚度减小得越明显。  相似文献   
34.
应用 1988年和 1992年福州市卫星图像 ,对福州市热岛效应进行动态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原热岛范围内高温区增加 ,热岛范围明显扩大 ,尤其是市区东部施展最快 ,在 1988~ 1992这 4年中福州的热岛范围向东扩展了约 15km2 ,同时热岛外围小热岛也不断涌现。在这些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福州市热岛效应动态变化的原因以及减轻热岛效应影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5.
关于未来温室变暖的程度,目前仍是个未知数。但是,对于过去一个世纪的全球变暖,绝大多数气候学家确信是真的,这并非气候记录误差造成的,而是由于日益扩大的城市面积所引起的。在未来的数年中,不断精确的长期气候记录,在帮助科学家们判断温室变暖的程度有多大的难题方面,将是极其重要的。 与世界气候记录有关的恼人问题是,由日益增多的城填及都市侵占了气象台站而引起的误差。城市一般比乡村热。在秋季,霜冻的前兆首先出现在市郊,只有到了后来才进入城市中心。混凝土、沥青及屋顶不同于  相似文献   
36.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风廓线仪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7月23日16:00在成都城区发生的一次局地强对流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晴空太阳辐射增温和低层偏南气流的暖湿水汽输送使得成都附近大气具备对流发展的能量和水汽条件;地面暖平流及成都城市热岛效应,使得成都城区低层抬升作用增强;在弱的垂直风切变环境中,南下阵风锋与成都城区西北部地面中尺度热中心和中尺度辐合线相遇,激发出脉冲风暴并迅速发展,进而产生局地强对流天气;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显示脉冲风暴强盛时期具有悬垂回波、有界弱回波区、中层径向辐合等强风暴的特征。  相似文献   
37.
文章选取1981—2015年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气温和地表温度等资料,通过其年际变化趋势,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夏季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4—2012年呼和浩特市夏季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加剧,其中2010年是热岛效应最强的一年;以最低气温表征的热岛强度更能明显地反映出热岛效应加剧的趋势,热岛强度的变化趋势与月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更为一致;在热岛效应加剧的背景下,月平均最高地表温度的变化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8.
西宁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红梅  樊万珍 《气象科学》2019,39(4):562-568
西宁作为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热岛效应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利用西宁市城市和郊区气象观测站逐小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宁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日内、候平均热岛强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相对于郊区,西宁城区平均气温日内变化幅度较小,16—17时(北京时,下同)表现为弱的冷岛效应,冷岛强度为0.034℃,日出前的06—07时热岛强度表现最强,热岛强度最高可达3.01℃;(2)春季和夏季一天中均为热岛效应,且热岛效应日内变化幅度较小,分别为2.76℃和2.12℃。秋季和冬季在日出前的07—08时热岛强度最强,分别为2.89℃和4.14℃,秋季16—17时和冬季15—17时表现为冷岛效应,最大冷岛强度分别为0.34℃和0.53℃;(3)西宁城区1月第3候热岛强度最强为3.40℃,7月第2候热岛强度最弱为1.07℃。其中白天在1月第3候热岛强度最强为0.88℃,9月第1候最弱为0.13℃,热岛强度年内变幅较小仅为0.75℃,而夜晚在1月第3候最强为5.93℃,7月第2候最弱为1.62℃,热岛强度年内变化幅度达4.30℃;(4)西宁城区候平均最高气温在春季和夏季表现为热岛效应,热岛强度平均为0.58℃,而在秋冬季表现为冷岛效应,冷岛强度分别为1.84℃。候平均最低气温全年均表现为热岛效应,其中夏季相对较弱为3.22℃,冬季表现最强达到5.11℃。  相似文献   
39.
成都、重庆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敏  曾胜兰 《气象科技》2015,43(5):888-897
随着我国内陆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及范围都显著增强。应用MODIS地表温度数据从时空两个角度对成都、重庆两市的城市热岛效应现状及其演变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成都和重庆市的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成都和重庆市热岛强度分别可达到4.32 ℃和3.11 ℃。空间上,成都市的城市热岛效应呈现环状分布特征;而重庆市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②4个季节中,春季成都、重庆的热岛强度分别为4.32 ℃和3.11 ℃,远高于其他3季的热岛强度;而春、秋、冬季成都的热岛强度都强于重庆;③年际变化来看,成都、重庆两地城市热岛效应范围在10年间呈现扩大趋势。其中成都弱热岛和中等热岛的范围有所减小,强热岛和极强热岛分布范围则有明显扩大;相反,重庆弱热岛和中等热岛的范围扩大,强热岛和极强热岛分布范围则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40.
根据顺德、鹤山国家气象观测站1984—2013年的气温资料,采用城郊对比法,分析了顺德城区热岛强度的变化特征,初步探讨了热岛强度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顺德的热岛强度基本在0.5℃左右,热岛强度的高值体现在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上;热岛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特征,冬季最强,达0.6℃,夏季最弱,仅为0.3℃,12月最大,达0.7℃,4、5月最小,只有0.3℃;年代际变化上热岛强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计算的热岛强度增幅为0.01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