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27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890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文章主要对当今国内外地面沉降模型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针对上海地面沉降现象,就准三维水流-一维耦俣沉降模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模型的下一步研究提出了科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82.
抽水地面沉降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综合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最近几十年来用于模拟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数学模型,按照水流模型和土体变形模型的结合方法将地面沉降模型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由水流模型获得各土层的水头变化、再根据水头变化计算土层变形的两步模型;仅考虑垂直方向变形与孔隙水压力变化的相互作用,而水平方向只考虑渗流、不考虑变形的部分耦合模型;考虑孔隙水压力变化和土体变形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完全耦合模型。论述了每种类型模型的主要特点、代表性模型及其不足之处,并指出三维渗流和变形的耦合分析是地面沉降模型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同时作为检验模型合理性和适用性的手段,还应加强地面沉降的室内模型试验。  相似文献   
83.
基于MapInfo的地面沉降信息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卫 《测绘通报》2001,(3):27-28,31
近些年来,地面沉降已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采用计算机等技术,可以对地面沉降进行适时,快速和准确的信息分析和处理,有助于得出沉降成因机理,提出处理措施。本文论述了沉降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系统主要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84.
长春市地下水开发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彩霞 《吉林地质》2001,20(1):53-56,60
本文根据近期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结合地下水赋存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论述了长春市由于不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而产生地下水水位下降,水量削减、水质污染、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5.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目前总体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开采潜力很大,但各地开发利用程度有较大区别,哈尔滨、大庆等地区地下水超采较严重,形成了区域性的水位降落漏斗,最大漏斗面积达4500km2,最大水位降深达40余m,单井涌水量衰减40%以上;鸡西等矿区大量疏干地下水,使水源濒于枯竭;哈尔滨、大庆等城市已出现地面沉降迹象.这些问题的产生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开发、保护地下水资源已是当务之急.对严重超采区要控制开采,调整用水结构、分质供水、科学管水、节约用水.此外应充分利用矿区排出的地下水,变害为利.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和研究工作,及时解决开发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郑州市黄河大堤一线土体的沉降,压密固结,饱水砂土的地震液化研究,认为黄河大堤附近浅层地下水开采后所诱发的地面沉降,固结过程,不会对大堤造成危害,而饱水砂土的水位降低,还会减轻或消除地震时液化砂土现象,对大堤的稳定性有利。  相似文献   
87.
上海洪涝灾害的地面沉降因素及其长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上海地区洪涝灾害时有发生,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有暴雨、黄浦江上游洪水等自然因素,但与人类活动所产生地质环境变化也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地面沉降是使上海市防汛压力不断增大的重要因素。地面沉降使上海市区地面标高严重降低,所形成的地面沉降洼地已改变了区域地貌形态,并使市区河床相对抬高,部分地区已形成了“地上河”。同时,地面沉降直接降低了防汛(洪)设施的防御能力,导致高潮位时河水的漫溢和倒灌,增加了发生管涌管地质灾害的隐患。60年代采取控制措施以来,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其产生的影响是长期、严重的,加大减灾力度,实行综合治理,在有效防治洪涝灾害的同时全面提高地面沉降防治水平是促进上海可持续发展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8.
盾构推进引进地面沉降的粘弹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盾构推进引起周围土体的沉降对周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实践中发现土体由于受到扰动而产生的重新固结沉降随时间不断增长,为了合理预测盾构推过以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就该问题采用了粘弹性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得到对工程实践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9.
顶管施工中地面沉降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根据某地下管线顶管施工过程中,对地面厂房建筑的沉降资料的分析,就地下顶管施工产生的主要环境效应一地面沉降提出进行预测的经验性方法,以对今后的同类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