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7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27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893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本文以天津市区地面沉降GPS监测网为例,探讨了高精度GPS地面沉降监测网数据处理中的若干技术问题。研究表明,GPS数据处理软件、GPS监测网的框架基准、大气延迟改正和粗差对计算结果的精度有很大影响。在对GPS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后处理时,只有对影响计算精度的各种误差源进行有效改正,GPS高程分量的精度才有可能达到毫米级,才能满足地面沉降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2.
海河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海河平原地下水资源盈余量以及建立典型三级区平原开采系数与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地面沉降速率的关系,分析了各三级区平原依靠环境容量可扩大开采量,根据疏干时限性评价指标对海河平原地下水的开采潜力进行了评价,客观展现了维持现状开采条件下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暗淡前景。  相似文献   
73.
天津宝坻县隐伏岩溶区地下水开发与地裂缝成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调查分析地裂缝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地裂活动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过程的关系,认为过量开采奥灰水是产生地裂缝的主导因素。随着水位下降,盖层介质固结压密作用是导致地面压缩变形乃至地裂缝发生的直接原因。地下水系统结构特征以及固结压密作用的物质基础———松散盖层的厚度、岩性,是构成地面不均匀沉降的充要条件。当这种不均匀变形程度足以使土体连续性破坏时,则地裂缝便在沉降区应力集中的部位发生。  相似文献   
74.
江苏省锡山市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地下水运动均衡原理的角度分析江苏省锡山市西部地区第Ⅱ承压含水层天然和现状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均衡要素.揭示了该区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其中现状开采条件下的75%~80%的开采量来自于粘性土层的压密水量.根据地面沉降的发生机理剖析地面沉降严重发育地区忽略地面沉降影响因子建立的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合理的计算方法,并对融有地面沉降影响因子的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的可实现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5.
文章主要对当今国内外地面沉降模型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针对上海地面沉降现象,就准三维水流-一维耦俣沉降模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模型的下一步研究提出了科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76.
抽水地面沉降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综合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最近几十年来用于模拟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数学模型,按照水流模型和土体变形模型的结合方法将地面沉降模型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由水流模型获得各土层的水头变化、再根据水头变化计算土层变形的两步模型;仅考虑垂直方向变形与孔隙水压力变化的相互作用,而水平方向只考虑渗流、不考虑变形的部分耦合模型;考虑孔隙水压力变化和土体变形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完全耦合模型。论述了每种类型模型的主要特点、代表性模型及其不足之处,并指出三维渗流和变形的耦合分析是地面沉降模型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同时作为检验模型合理性和适用性的手段,还应加强地面沉降的室内模型试验。  相似文献   
77.
基于MapInfo的地面沉降信息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卫 《测绘通报》2001,(3):27-28,31
近些年来,地面沉降已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采用计算机等技术,可以对地面沉降进行适时,快速和准确的信息分析和处理,有助于得出沉降成因机理,提出处理措施。本文论述了沉降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系统主要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78.
长春市地下水开发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彩霞 《吉林地质》2001,20(1):53-56,60
本文根据近期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结合地下水赋存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论述了长春市由于不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而产生地下水水位下降,水量削减、水质污染、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9.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目前总体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开采潜力很大,但各地开发利用程度有较大区别,哈尔滨、大庆等地区地下水超采较严重,形成了区域性的水位降落漏斗,最大漏斗面积达4500km2,最大水位降深达40余m,单井涌水量衰减40%以上;鸡西等矿区大量疏干地下水,使水源濒于枯竭;哈尔滨、大庆等城市已出现地面沉降迹象.这些问题的产生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开发、保护地下水资源已是当务之急.对严重超采区要控制开采,调整用水结构、分质供水、科学管水、节约用水.此外应充分利用矿区排出的地下水,变害为利.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和研究工作,及时解决开发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郑州市黄河大堤一线土体的沉降,压密固结,饱水砂土的地震液化研究,认为黄河大堤附近浅层地下水开采后所诱发的地面沉降,固结过程,不会对大堤造成危害,而饱水砂土的水位降低,还会减轻或消除地震时液化砂土现象,对大堤的稳定性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