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季节、不同地理分布和不同栖息环境下青蛤的繁殖生物学差异,对连云港海区(LYG)、东营海区(DY)和海南岛海口海区(HND)的7个青蛤群体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和不同栖息地环境对青蛤群体的性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地理分布的青蛤群体除了海南岛的性比介于显著与不显著之间(P=0.05),...  相似文献   
162.
乌冈栎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地理学分布区理论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整合相关标本信息和文献,对乌冈栎地理分布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乌冈栎水平地理分布以亚热带为主,水平分布范围在中国(23°―34°N,100°―120°E)和日本(26°―37°N,128°―140°E);垂直分布大多在海拔500m以上,少数地区可降至海拔200m,日本分布区海拔要低于中国。2)乌冈栎现代分布区可分为中国东部分布区、中国南部分布区、中国西部分布区、中国西南部分布区和日本分布区,而中国东部分布区是目前的分布中心。3)利用壳斗科化石资料,对乌冈栎起源演化及散布途径作了推断,对其起源时间、传播路线等进行了讨论。4)第三纪及第四纪气候的演变对乌冈栎现代地理分布格局有着重大影响,为适应气候变化,其形态特征与常绿硬叶栎类中的高山栎类植物有一定差别,并逐渐退出了高山分布的地理位置。乌冈栎是否传统观点认为的冬青栎东亚替代种还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63.
运用1998~2000年夏季青藏高原上182天的极轨气象卫星资料,研究了由计算机客观自动追踪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方法和由此得到的28685个MCSs及提取的相关信息,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夏季高原上MCS初生阶段的日频数、强度、形状、日变化、地理分布等诸多特征。得到了高原上每日平均有163个MCSs生成,其中约有76 %的面积仅为数百km2,>104 km2的极少(占4 %);它们的形状多为带状、逗点状以及其他不规则形状,圆形和椭圆形只占近30 %,云顶平均亮温为-51 ℃左右;午后MCS数是上午前期的2倍以上,并且云顶亮温≤-54 ℃的多达5倍以上;它们主要活动在33 oN以南的高原南部,其中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地区和川西至横断山一带各有一个高频中心,这充分展示出南亚季风活动对MCSs初生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4.
中国森林凋落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收集国内不同森林的凋落量、林分特征及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经纬度、海拔等立地条件数据,分析了中国森林凋落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凋落量与海拔和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245,P=0.002;r=-0.214,P=0.002),与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0.303,P=0.000),与郁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350,P=0.001),与经度、多年平均降水量、林分密度、平均树高、平均胸径等无显著相关性;森林类型对凋落量有显著影响(P=0.000),表现为热带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寒温带针叶林;树种组成对凋落量有显著影响(P=0.000),表现为:阔叶树〉针阔混交〉针叶树.  相似文献   
165.
广东沿海新发现的海草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广东沿海水域的现场调查, 新发现8个海草床, 主要分布在柘林湾、汕尾白沙湖、惠东考洲洋、大亚湾、珠海唐家湾、上川岛、下川岛和雷州企水湾。海草种类主要包括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和矮大叶藻(Zostera japonica)等3种。海草覆盖率为6.67%—53.33%, 茎枝密度为3 428.57— 10 542.00shoots.m-2, 生物量为12.86—118.24g.m-2。海草床底上生物密度为16.67—734.67ind.m-2, 生物量为15.39—426.88g.m-2, 多样性指数为0.46—1.98, 均匀度指数为0.28—0.89。海草床生境受到的严重威胁主要来自围海养殖(养蚝、养螺)、污水排放、渔民作业方式(电鱼、电虾、扒螺、挖贝类)、自然灾害(台风和洪水)等。  相似文献   
166.
浙江沿海海雾发生规律和成因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浙江沿海海雾的时间分布和地理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结果如下:浙江沿海海雾时间分布集中在3~6月,这种时间分布主要受海气温度、湿度及季风等的影响;浙江沿海海雾的地理分布集中在嵊泗至坎门一带,这种地理分布与浙江近海的海流分布有密切关系。另外,当大气环流和水温出现异常时,浙江沿海海雾也会有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167.
云南野生动植物地理分布特点和退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云南由于特殊地理气候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从南向北,植被 带类型由水平分布转为垂直分布,并形成滇西北、滇东南两大生物多样性类群。其中各自蕴藏了较多不同的特有珍稀物种。但由于定量化研究的缺乏和资源破坏的历史原因等,这些物种急需得到进一步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68.
杨水泉  熊晓洪 《广西气象》2006,27(A03):60-60,66
基于10a的卫星观测资料,对我国西南地区的闪电活动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9.
李双成 《地理研究》2007,26(4):853-853
生物地理学(Biogeography)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是地理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地理分布的科学,它不仅要解释生物的分布规律,还要寻求生物分布的成因。因其具有明显的生物学和地理学特征,而成为当前这两门学科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70.
利用土壤蓄水量研究区域农田土训水分时空分布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农田土壤水分实测资料的基础上,以土壤蓄水量为指标研究了黑龙江省区域农田土壤水分的地理分布特征、垂直分布特征、随生长季的变化规律以及盈亏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