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31.
热液喷口生物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海热液喷口生物群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现代热液喷口生物群的地理分布、种类划分、生态习性与食物来源及其对海底的依存性等;二是古海底热液喷口生物群化石的个体大小、化学成分、形态分布、矿化方式以及与现代海底生物群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2.
玉米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据国外考古推测,它起源于美洲墨西哥的中部地区。野生玉米最早出现的时间可以推溯到六万年以前,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西半球部落明,不但以玉米作为主食,甚至成为他们宗教与艺术的一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玉米带到了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并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3.
辽宁省负积温地理分布特征与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负积温是表征霜期农业生产热量资源的生态指标之一,通过对辽宁省48个气象站1961~1990年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进行统计,计算了冬季(11月至翌年3月)各月及整个冬季的负积温值,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了负积温多年平均值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小网格推算模型,并在ARCGIS平台上制作负积温数字图像,大大提高了传统手段分析负积温的精度,为发展霜期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4.
河西走廊地区,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兽类的生活环境及种类组成复杂,本区具有相当的特产种,珍稀兽类的地理分布具有区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5.
500hPa月平均高度相关的地理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民  周开全 《高原气象》1994,13(4):463-467
本文分析了北半球34年月平均500hPa高度异常的月-月相关特征。结果表明,北半球高度异常的总体相关是大于零的,在副热带相关系数可达0.3以上,在中高纬度约为0.0-0.2,亚洲和北美地区中高纬的环流异常相关还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在冬夏季有最强的相关,春秋季相关最弱。  相似文献   
136.
李金龙  纪立人 《大气科学》1994,18(2):163-172
本文利用23年夏季3个月的500 hPa位势高度场,对20°N以北的热带以外地区的位势高度异常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持续时间超过天气尺度扰动时间(大约1周)的持续异常。结果表明:500 hPa高度场上持续异常的产生?具有很大的地理依赖性,在以下几个地区最容易产生持续异常:(1)北太平洋中东部到阿拉斯加南部(NEP)。(2)北大西洋东部到欧洲大陆西海?岸(EAT)。(3)前苏联西北部的新地岛附近(WNSU)。(4)加拿大北部的哈得逊湾附近(NCA)。(5)白令海峡以北的北冰洋地区(ARC)。进一步对异常关键区统计分析得到:异常多发区特征显著地不同于异常少发区,正异常与负异常也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37.
我国对流层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1960—1969年探空资料,分析和总结了我国极地对流层顶和热带对流层顶的高度与温度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季节变化;阐述了冬夏复合对流层顶的频率分布情况以及北京、汉口等站对流层顶的日际变动。 文中还对影响对流层顶变化的一些基本因子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8.
基于10a的卫星观测资料,对我国西南地区的闪电活动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9.
安徽省土壤有机碳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许信旺  潘根兴  曹志红  汪艳 《地理研究》2007,26(6):1077-1086
区域土壤碳储量和碳固定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是全球变化中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前沿问题。本文采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研究了安徽省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和碳库,分析了影响土壤有机碳分布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结果表明,安徽土壤有机碳库为0.71Pg,表层土壤有机碳库为0.28Pg;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达117.54 t/hm2,碳密度的空间分布为:皖南山区>皖西大别山区>沿长江平原>江淮丘陵区>淮北平原区;气候和植被控制着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省域分布,降水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地形和母质影响土壤亚类间有机碳的差异;土壤总氮与土壤有机碳呈极显著相关,平原区土壤粘粒含量与表层土壤有机碳固定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0.
受水文站数量与空间分布的制约,目前径流变化研究集中于区域或流域尺度,基于实测数据且综合考虑多种因子影响的全球尺度径流变化趋势归因尚待开展.基于此,本文整合多套站点实测径流数据,并提取各站点对应集水区范围的气象和植被数据,构建了当前站点数量最多、空间分布最完整的全球气象水文数据集.采用Mann-Kendall等趋势分析方法,检测了全球4 469个水文站点径流变化趋势;基于随机森林方法,建立全球径流变化趋势归因框架,定量评估了降水、潜在蒸散发、植被叶面积指数、融雪4个驱动因子对全球主要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径流变化以减少趋势为主,径流显著减少(增加)趋势站点占比28.2%(9.7%).植被变化主导了全球42.2%的水文站点径流变化趋势,高于降水(35.3%)、潜在蒸散发(12.5%)和融雪(10.0%)主导的站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