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08篇
  免费   5440篇
  国内免费   9239篇
测绘学   1986篇
大气科学   6433篇
地球物理   4262篇
地质学   19618篇
海洋学   3676篇
天文学   741篇
综合类   1979篇
自然地理   1692篇
  2024年   211篇
  2023年   792篇
  2022年   1095篇
  2021年   1231篇
  2020年   1080篇
  2019年   1347篇
  2018年   927篇
  2017年   864篇
  2016年   953篇
  2015年   1030篇
  2014年   1791篇
  2013年   1429篇
  2012年   1742篇
  2011年   1808篇
  2010年   1671篇
  2009年   1746篇
  2008年   1667篇
  2007年   1557篇
  2006年   1487篇
  2005年   1502篇
  2004年   1288篇
  2003年   1124篇
  2002年   1087篇
  2001年   1083篇
  2000年   882篇
  1999年   904篇
  1998年   994篇
  1997年   988篇
  1996年   881篇
  1995年   965篇
  1994年   892篇
  1993年   708篇
  1992年   733篇
  1991年   528篇
  1990年   501篇
  1989年   376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9篇
  1964年   6篇
  1958年   7篇
  1954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研究了以cHCl=8mol·L-1盐酸为移动相,以聚四氟乙烯负载的钽试剂-CHCl3为固定相反相萃取层析钛(Ⅳ)的新体系,柱上层析的钛用cHCl=3mol·L-1盐酸洗脱后经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测定,不仅钛回收率可达100%,并可使钛(Ⅳ)与多种离子分离。能用于矿物岩石类复杂样品及其他物质中钛的分离富集与测定,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992.
本文简要论述了牙哈断裂构造的构造特征,认为牙哈断一身呈现雁列式断续分面临 在在其上发育的一系列串珠状背斜,断背斜及在其两侧伴生的一系列与主断裂或成λ字型构造或平行的小正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喜马拉雅运动使处于塔里木地台边缘的库车拗陷怀南天山断褶带发生挤压扭动,发生的逆时针方向水平扭动和构造运动幅度的差异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993.
本研究对地球起源与海陆成因及变迁等问题进行论证,以物质运动基本原理;提出:“地球中间膨胀造陆,大陆向两极移动”的新学说。认为地球成因与演变同其它天体一样,是在星际物质集中下发生的能量释主过程。由于地球水分子多,能量释放缓慢亦使陆地生成缓慢亦使陆地是其后产生的。  相似文献   
994.
镉的生物危害效应与水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镉(Cd)的生物危害性与水分运移,水量变化和作物含水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镉的生物毒性危害与水分变化作用的机制,这对于治理镉污染土地,减轻和控制其生物毒性危害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张魁武  邵济安 《岩石学报》1997,13(2):168-172
跃进山群出露位于佳木斯地块和那丹哈达地体之间,是完达山造山带的组成部分。它由大陆斜坡相沉积物、大洋中脊型玄武岩和洋岛型玄武岩组成,其中有镁铁-超镁铁质岩块体。它不是一个地层单位,而是与活动大陆边缘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蛇绿混杂岩  相似文献   
996.
在1∶5万黄材幅区调中,对脆韧性剪切构造岩进行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研究表明,由中细粒含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改造为糜棱岩化花岗岩、初糜棱岩、绢云母糜棱岩、硅化糜棱岩、千糜岩、糜棱片岩等,其化学成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化学元素的分散、聚集或不变,既受原岩控制(继承性),又受变形强度和流体的成分、性质、活动性等控制(变化性)。  相似文献   
997.
介绍了对滇东寒武系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层序的基本特征及取得的主要成果。确定有10个层序,其时限为1~10Ma,其中下寒统武有6个,中、上寒武统各2个。此外还划分出次层序27个、组合层序2个。此项研究工作对本区寒武系地层划分与对比、界线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1)沧浪铺阶生物地层的争论,是由于滇东存在两个Ⅰ型层序边界,乌龙箐段与红井哨段为假整合关系,故生物带发育不完整;(2)双龙潭组与西王庙组应为同时异相沉积体;(3)双龙潭组顶部时限,以SB2i为标志,应与娄山关组底部边界对比,故可能上延至晚寒武世早期  相似文献   
998.
京津唐地区的深部挤压带轴线沿宁河、香河、昌平一线呈南东—北西走向,在通过该带的北东向M和C面上均有一向北西弯曲的弧形。地壳下部和上地幔顶部层位呈透镜状增厚,浅部的北东向断裂也向北西弯曲。应力测量表明现今该带的应力场为向北西挤压。深部挤压作用是由渤海底部的扩张所产生的。该挤压带控制着地震的发生,特别其北东侧是一个强地震区  相似文献   
999.
The range of observe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natural terrestrial waters varies greatly especially when compared to the essentially constant global composition of the oceans.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REEs in natural terrestrial waters also exhibit more variation than what was reported in seawater,In terrestrial waters ,pH values span the range from acid up to alkaline,In addition,terrestrial waters can range from very dilute waters through to highly concentrated brines.The REE concentrations and their behavior in natural terrestrial waters reflect these compositional ranges,Chemical weathering of rocks represents the source of the REEs to natural terrestrial waters and ,consequently,the REE signature of rocks can impart their REE signature to associated waters,In addition,Because of the typical low solubilities of the REEs both surface and solution complexation can be important in fractionating REEs in aqueous solution.Both of these processes are important in all natural terrestrial waters,however,their relative importance varies as a function of the overall solution composition,In alkaline waters,for example,Solution complexation of the REEs with carbonate ions appears to control their aqueous distributions whereas in acid waters,the REE signature of the labile fraction of the REEs is readily leached from the rocks.In circumneutral pH waters,both processes appear to be important and their relative significance has not yet been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000.
海南岛后地台造山-造盆模型:火成岩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海南岛自海西运动晚幕之后进入后地台活化或地洼阶段,并经历了晚海西-印支期挤压(碰撞)造山、地壳隆起和燕山期以来的块断型造山-造盆作用的过程。火成岩研究资料表明,海南岛地区在晚海西-印支运动期间曾形成一个具有加厚陆壳的后地台造山带;燕山晚期开始出现的裂陷作用是在仍有山根(约60km厚的陆壳)存在的条件下造山带拉伸塌陷阶段的产物;岩石圈底层剥离与地壳山根的去除并最终导致了海南及其邻区从大陆型壳体向陆缘扩张带型壳体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