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09篇
  免费   5439篇
  国内免费   9239篇
测绘学   1986篇
大气科学   6433篇
地球物理   4262篇
地质学   19618篇
海洋学   3676篇
天文学   741篇
综合类   1979篇
自然地理   1692篇
  2024年   211篇
  2023年   792篇
  2022年   1095篇
  2021年   1231篇
  2020年   1080篇
  2019年   1347篇
  2018年   927篇
  2017年   864篇
  2016年   953篇
  2015年   1030篇
  2014年   1791篇
  2013年   1429篇
  2012年   1742篇
  2011年   1808篇
  2010年   1671篇
  2009年   1746篇
  2008年   1667篇
  2007年   1557篇
  2006年   1487篇
  2005年   1502篇
  2004年   1288篇
  2003年   1124篇
  2002年   1087篇
  2001年   1083篇
  2000年   882篇
  1999年   904篇
  1998年   994篇
  1997年   988篇
  1996年   881篇
  1995年   965篇
  1994年   892篇
  1993年   708篇
  1992年   733篇
  1991年   528篇
  1990年   501篇
  1989年   376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9篇
  1964年   6篇
  1958年   7篇
  1954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流褶层与韧变带是地壳拉伸变形,顺层固态流变作用下的产物。流褶层是以原始层理为变形面或再经递进变形的褶皱变形岩层或岩石共生组合层位。韧变带具明显的层控性,受岩石成分和应变程度控制,不同环境和不同成分岩石的韧变带具有相异的组合型式和变形机制,井具有一定的递变规律。流褶层和韧变带可分属不同层位,但流褶层可实现向韧变带的转化。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介绍紫阳骨坡治理工程中有关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文中详细地论述了设计中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去灵活处理的一些技术问题,如确定有关参数的选择原则,计算上的条件简化和一些具体技术细节的处理方法等.  相似文献   
34.
高布锡 《天文学报》2005,46(3):322-330
月日潮汐摩擦和地球惯量矩变化是日长长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本文中,利用最新的地球物理和古生物钟数据,对过去15亿年以来的月日潮汐摩擦、地球惯量矩变化和日长长期变化等作了数值对比研究.由此得到二个重要结论:一是仅利用地球的自转形变不能解释J2的变化,这说明地球的重力分异现象至今仍存在着;其二是在几亿年前的潮汐摩擦比现在大得多,若取潮汐耗散与距离的立方成反比时,理论结果与由古生物钟得到的回归年日数和朔望月日数数据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35.
北天山东段康古尔塔格带是晚古生代塔里木板块和准噶尔板块碰撞的结果。它是一条复杂的、强烈的高应变带.并具有独特的变形机制、应变序列以及构造变形。本文运用构造-地层研究方法对该碰撞带的构造特征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6.
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几何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复杂构造带内基于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解析,搭建了中、东段的构造轮廓和构造组合样式,认为东段阜康断裂带主要表现为至地表的推覆逆掩。由于位移量大部分转移至地表,阜康断裂带的前陆部分无喜山期构造带;西段造山带内的挤压往前陆方向传递过程中以前列式不断释放其位移量,造成在纵向上呈现三排主要的断层相关褶皱带。根据正演平衡地质剖面制作技术对山前复杂构造区地震剖面反射波的构造识别进行了模拟与探讨。  相似文献   
37.
38.
39.
40.
马国锋 《福建地质》1991,10(4):281-296
长乐-南澳左行韧性剪切带位于东南沿海,是酉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带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野外观察及室内分析,并借助透射电镜对变形石英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利用变形石英显微构造参数估算剪切带中的应力差值,由此探讨了形成构造岩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