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339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1468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1.
从大气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基本物理量场、大气层结、以及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对2001-09-05渭南市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这次过程是高脊前下滑冷空气产生的,冰雹产生在大气层结不稳定、湿舌的顶部,低层辐合、地面能量积累的区域中.  相似文献   
12.
"2002.5.13"黔南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英 《贵州气象》2002,26(6):10-12,14
从环流形势特征、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雷达回波等方面对2002年5月13日黔南州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暴雨天气的发生与高空槽、低涡切变系统的活动以及高、中、低层数值预报产品的有利配合密切相关。丰富的水汽输送、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的抽气机效应是暴雨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刘持菊 《湖北气象》2002,21(4):10-12
对2001年7月2发生在秭归县境内的一次强雷暴天气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雷达回波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一强雷暴天气过程是在高空槽缓发展东移并辅之以不稳定层结、低层强烈的水汽辐合、热力抬升、明显的垂直切变等条件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14.
工作中所用的气象资料 ,有很多是以图像方式存储的 ,如卫星云图、传真图、遥感图、雷达回波图等 ,这些图像资料以其形象直观受到业务人员的喜爱。在软件的开发中 ,常需显示和处理这些图像。但为了包含更多的信息 ,这些图像的存储不同于 Windows所支持的标准格式 ( BMP,ICO等 ) ,所以不能被简单地显示出来。为了显示它们 ,有的编程人员使用画点语句或编写图像格式转换程序以实现 ,但这样做显示速度很难达到程序要求。1 图像文件结构  图像文件一般由文件头和图像点阵数据两部分构成 ,文件头中一般包含文件标志 ,图像尺寸 ,颜色数等信息…  相似文献   
15.
南宁市强对流暴雨天气雷达回波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南宁市强对流暴雨天气的雷达回波分成四种类型,对利用雷达回波特征制作强对流暴雨天气预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采用探空和测雨雷达回波资料,对大连1994--2001年出现的165次10.0km高度以上的雷暴回波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冰雹回波的探空阚值,为冰雹短时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天山1号冰川厚度和冰下地形探测与冰储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 1号冰川的雷达回波探测 ,清晰地揭示出冰川底部冰 /岩界面的位置及其起伏变化特征 ,显示出雷达波对山地冰川良好的穿透能力和对冰下地形的高分辨能力 ,冰川雷达测厚的误差小于 1 .2 %。研究结果显示 ,1号冰川东支冰川平均厚度为 5 8.77m ,西支冰川平均厚度为 44.84m ,冰体厚度最大值发育于冰川中部趋于主流线位置。冰川冰储量计算表明 ,东支冰储量为 0 .0 5 1 868km3,西支冰储量为 0 .0 2 0 2 1 0km3。表面和底部地形有明显差异 ,主要因冰川动力过程对基岩强烈的地貌作用所致 ,意味着冰床的起伏地形对冰川浅层冰体的运动过程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浅议反射法混凝土厚度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隧道衬砌、路道、路面楼板等只有一个检测面,冲击回波法成为新的厚度及缺陷检测方法.由冲击回波法与基桩反射法的共性及特性揭示了这种方法的机理及频域与时域检测2种不同施测方法以及对激振的不同要求.用惠更斯菲涅尔带分析了水平分辨率,最后说明该种方法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1999~2002年中尺度系统资料和Micaps天气形势资料等,分析近几年佛山强降水(时雨量≥15mm)的出现规律、回波特征、强降水出现前空间风场的演变,地形分布和强降水关系等,初步探讨了本地短时强降水出现前的征兆。  相似文献   
20.
“2002.6.30”滇中低涡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荣芬  鲁亚斌 《气象》2003,29(2):29-33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和GMS卫星云图,3830—C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对2002年6月30日发生于滇中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分析,发现暴雨过程由中低层低涡切变造成,暴雨区与垂直速度及涡度所表现的强烈上升区对应,并伴有高能高湿条件;同时卫星云图上有中尺度低涡云团发展。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表明,暴雨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中尺度系统,如中尺度辐合线、中尺度气旋、逆风区等,具有典型的对流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