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211篇
地球物理   436篇
地质学   333篇
海洋学   157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地球演化中表现出的最大两级节律为10×108a和2×108a。每2个相邻节律可合并为一个周期,因而地球演化的最大两级周期为20×108a和4×108a。岩石学、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方面诸多证据都说明这种划分的合理性。对于地球演化中的这类大型节律及周期性的成因机制,用笔者已提出的“地球多级驻波脉动理论模型”可以得到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2.
热带第四纪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美洲、非洲、亚洲以及澳洲、太平洋地区近百个实例表明,全球热带第四纪气候的波动不明显,例如晚更新世MlSS5~MISS2期间的D/0暖波动和Hi冷波动、末次冰期盛期、新仙女木冷回返都很少见报道。但是,相对而言,冷波动比暖波动较易识别,末次冰期有较多实例,新冰期I、Ⅱ、Ⅲ也有表现,而末次间冰期及全新世大暖期则不易识别。温度与湿度变化的时空配合有一定的规律性。末次冰期之前,环境普遍趋湿。末次冰期之后,干湿的地域差异较大。全新世回暖,但是,干湿的地域分布与此前相反。气候变化的地域差异与气候的地带性有关。南美洲的暖波动主要出现在北部。非洲中部赤道多雨带的气候相对稳定。亚洲南部的印度干湿变化明显。东南亚诸岛冷期趋湿。  相似文献   
43.
塔里木盆地构造-沉积波动过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塔里木盆地环满加尔地区的不整合和构造形成时间研究, 以及对典型井沉积充填的“地质滤波”分析, 研究了塔里木盆地的构造-沉积波动演化过程. 典型井的“地质滤波”分析证明, 在时间上, 塔里木盆地演化受控于740±, 200±, 100±和 30±Ma的周期性波动过程. 沉积充填、盆地沉降和不整合分析证明盆地沉积相带的趋向呈周期性转换, 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逆时针迁移, 周期为200±Ma, 说明波动在空间上的传播. 塔里木盆地的这种波动演化过程对认识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INTRODUCTIONFromTJ1 1 74 ,theseismicdesignforbuildingshasbeenbasedontheaccelerationresponsespectruminChina (HuYuxian ,1 988) .ThevalueofTgoftheresponsespectrumvariesbecauseofdifferentsiteclassesanddifferentearthquakeenvironments .Designresponsespectrainc…  相似文献   
45.
46.
AEKF在星敏感器低频误差补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需要精确的姿态信息来满足后续对地定位等工作,因此姿态确定精度十分重要。星敏感器的低频误差是影响卫星姿态确定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由空间周期性的热环境变化引起的。为进一步提高卫星姿态确定精度,对星敏感器的低频误差产生机理即星敏感器主光轴做周期性扰动进行了分析,设计了星敏感器低频误差补偿方案,建立了考虑星敏感器低频误差在内的组合定姿模型,利用拓维卡尔曼滤波(AEKF)对低频误差进行补偿,并引入RTS平滑滤波进一步提高姿态确定精度。仿真实验表明,设计的星敏感器低频误差补偿方案能有效对其进行补偿,提高卫星姿态确定精度。  相似文献   
47.
地震数值模拟中,完全匹配层(PML)边界能有效地吸收衰减地震波,得到无边界反射干扰的波场快照和地震记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分裂完全匹配层(SPML)的衰减机制,通过波动方程模拟,分析了震源主频、空间网格间距、介质速度等参数对SPML边界吸收衰减特征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条件下,PML边界对地震波的吸收效果。通过分析对比,得出了震源主频对PML吸收效果无直接影响,空间网格间距与PML吸收效果成反比,高速层PML吸收效果缓慢等结论。并通过Marmousi2模型测算,对结论进行了验证。最后给出了复杂模型、不同尺度数值模拟中SPML参数的选取方法,为地震数值模拟中SPML边界参数的定量选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随着近年来煤炭资源的开采逐渐向西部地区发展,溃砂灾害的防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裂隙溃砂试验装置用两种石英砂颗粒以及3种天然砂样进行了溃砂试验,探究了溃砂的影响因素、运移特点以及裂隙内部应力变化规律。两种石英砂颗粒的试验表明,溃砂速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溃砂出口的宽度,总溃砂量取决于砂源区的砂量;受裂隙倾角的控制,裂隙通道的开启方式有局部空间扩展、局部空间移动、直接溃砂3类。3种天然砂样的试验得出,溃砂后干砂和水砂流对裂隙壁的作用力自溃砂入口至出口呈减小的趋势;根据应力变化规律将水砂流中颗粒的运移分两类:碰撞运移型,其裂隙内部应力存在波动;连续运移型,裂隙内部应力变化连续。3种天然干砂溃砂时对裂隙壁存在周期性作用力,粒径大的颗粒对裂隙壁的作用力、应力波动幅值及应力波动周期均较大,运用Matlab插值分析得出应力波动频率约为3.2~3.6Hz。水砂流溃砂时仅粒径最大的砂样仍存在应力波动,频率减小为2.7~3.5Hz,应力受粒径的控制增幅较小。试验获得了影响溃砂的主要因素以及砂体运移规律和应力波动现象,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溃砂机理及裂隙内部应力变化情况,对溃砂灾害的防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9.
《岩土力学》2016,(Z2):642-648
地裂缝是黄土地区的一种典型地质灾害,地震波在地裂缝场地中的传播规律是工程界比较关心的一类问题。为了研究地震波在地裂缝处的传播规律,引用西安地区地裂缝界面的等效刚度系数和裂缝面的接触面连续条件,基于运动方程的基本解答,在考虑转换波产生的前提下得出了求解西安地裂缝处地震波透反射系数的频域方程组。对入射角、入射波频率和地裂缝介质等效力学参数的变化对地震波传播规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裂缝对地震波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高频滤波作用,当入射波频率较低时波动的传播主要以透射波为主;等效法向刚度只影响P波的传播,等效切向刚度对P波和SV波都有影响;相对于法向刚度,切向刚度的变化对的透反射系数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0.
漳河流域近60年径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漳河流域径流量显著减少,严重影响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采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径流量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漳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显著性减少趋势,其中下游减少的趋势更加显著;20世纪80年代以前年径流量高于多年平均值,80年代以后低于多年平均值,且不同年代变幅较大;漳河流域实测径流量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出现变异点,变异点之后年径流量比变异点之前明显偏小。径流量系列存在6~7a的准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