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敦煌莫高窟洞窟内外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 27 种元素 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典型地壳元素 Na、Mg、Al、K、Ca、Fe 占测定元素总质量浓度的 96%以上。 通过洞窟内外 PM2.5 与 PM10-2.5 中元素质量浓度对比发现,Li、Na、Mg、K、Ca、Co、Ni、Zn、Sr、Cs、Ba、U 等 元素主要存在于 PM10-2.5 中。沙尘天气时,洞窟外环境中的 Co、Ga、As、Cs、Ba 元素质量浓度降低,表 明沙尘过程对这些元素有稀释作用。富集因子分析显示,洞窟内外可吸入颗粒物中 B、Na、Ca、Mn、 Cu、Zn、As、Sr、Tl、Pb、Bi、U 的 EF 值均大于 10,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对以上元素的富集起主 要作用。富含 Ca、Mn、Cu、Zn、As、Pb 等元素的矿物颜料在洞窟壁画制作中被大量使用,其对区域环 境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微量元素的富集也有一定的贡献作用。游客数量与洞窟内外元素 Bi 浓度存 在较显著的线性关系,表明环境中的 Bi 元素浓度变化受游客活动影响。本研究首次对莫高窟大气 可吸入颗粒物中元素含量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研究成果为石窟文物及其赋存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 污染的治理及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大气颗粒物(PM)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已经成为我国各城市首要污染物(中国环保部等)。目前,国内外对于PM的研究由城市逐渐发展到区域以及全球的尺度,由宏观到微观,从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综  相似文献   
23.
气象因子对哈密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007-2008年哈密市气象及环境数据,分析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哈密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风速风向、沙尘天气、降水、气温、气压、相对湿度与PM10浓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哈密市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偏西风能够明显增大PM1o浓度.当平均风速<2.0 m/s时,随着风速的增大PM10浓度逐渐减小;平均风...  相似文献   
24.
刘焕启 《地球》2013,(2):24-27
正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北京市环保局也表示,计划在春节前,首先开始实时发布包括PM10在内三项常规污染物的每小时浓度,并同时公布PM2.5的研究性监测数据,供市民参考。这也被称为"PM2.5新政"。2013年1月11日至15日,就在"PM2.5新政"实施伊始,一场席卷  相似文献   
25.
2007年春季沙尘暴对辽宁中部城市群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大气降尘量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 、PM2.5、 PM1的观测资料,分析了2007年春季发生于我国北方的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对辽宁中部城市群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沙尘天气使各城市大气降尘量与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明显增高,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在3月31日和5月7日的两次沙尘暴过程中,城市群的大气降尘量比当月日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5倍和2.5倍,各城市PM10的日均质量浓度比沙尘出现前一日分别增加了0.2~2.6倍和1.5~3.8倍。3月31日除铁岭和鞍山空气质量状况为良外,均达到轻微污染程度;5月7日鞍山达严重污染程度;沈阳、辽阳、本溪、铁岭和抚顺的空气质量均为中度污染或中度重污染。沙尘暴期间1.0~10.0 μm的粗粒子为影响辽宁中部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成分,其小时平均质量浓度最大时是沙尘出现前的10~30倍。  相似文献   
26.
北京地区大气PM10和SO2的背景浓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用 2 0 0 0年 1、 4、 7、 1 0月北京地区 5个测站的逐时环境监测资料 ,同期 2 0个测点的逐时气象观测数据 ,结合风场诊断和随机游走扩散模拟方法 ,分析北京城区污染物的输送扩散作用对郊外清洁对照点 (定陵站 )浓度监测结果的影响 ,并初步推断这一地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 (PM1 0 )和二氧化硫 (SO2 )的背景浓度。结果表明 ,清洁对照点定陵站受北京城区大气污染物的影响显著。去除这种影响并经进一步的概率分析 ,获得本地区SO2 的背景浓度估计值在冬季 ( 1月 )约为 0 0 4 4mgm- 3 以下 ,其他各季约为 0 0 0 8mgm- 3;PM1 0在冬春夏季 ( 1、 4、 7月 )的背景浓度估计值约为 0 0 3~ 0 0 4mgm- 3,秋季( 1 0月 )约为 0 0 1~ 0 0 2mgm- 3。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明苏州地区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收集2012年苏州、昆山和太仓三个大气环境监测站的PM2.5、PM10等大气污染物观测资料及三站全自动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三站的PM2.5和PM10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气象条件对PM2.5和PM10的影响。结果表明:(1) 苏州市区PM2.5和PM10的年平均值分别是42.5和85.5 μg/m3,周边地区的年平均值是62.0和111.5 μg/m3;一年中苏州地区PM2.5和PM10的最大值出现在春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2) 一天中,苏州地区PM2.5和PM10的最大值出现在上午的8—9点。(3) 降水、气温、风速、气压等气象条件对PM2.5和PM10高浓度污染变化有重要影响。降水对PM2.5和PM10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风则有较好的稀释扩散效应;PM2.5和PM10的浓度随气温的上升而升高;在高压状态下,PM2.5和PM10的浓度上升。(4) 苏州站PM2.5/PM10的变化范围和平均值都低于昆山站和太仓站,且PM2.5/PM10日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28.
边界层内大气排放物形成重污染背景解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我国大气中的粒子浓度普遍较高,特别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在区域特定的大气环境过程的影响下,能形成大范围的严重污染情景.利用大气环境过程的概念,分析引起大气重污染的中尺度天气系统、近地层小尺度局地系统和稳定的大气边界层结构,发现大范围均压场条件下易出现近地层小尺度局地环流群体,大范围均压场持续演变和移动常形成大气污染汇聚带,从而形成局地严重污染的重要大气条件.  相似文献   
29.
《浙江气象》2012,33(2)
“粒径××,粒子数××,粒普××,PM2.5浓度××”,通过电子触摸屏,工作人员每隔3S就能采集一次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PM10)的浓度和粒径分布。3月29日我国首台可实时检测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粒径分布的仪器(LD310和LD320)在京通过了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30.
李桂红 《湖北气象》2008,27(4):355-358
选用咸宁市金沙区域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资料,分析了金沙颗粒物质量浓度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金沙三种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PM1.0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年季变化表现为秋冬大,夏春小;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周期性变化,白天大于夜间,最大值出现在下午16-19时,最小值出现在清晨03-07时,除秋季外第二峰谷表现不明显。且雨雾天气PM10浓度较晴到多云低。且通过与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的地面气象要素资料相关分析,发现PM10质量浓度与气温、气压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风速、湿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