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沙尘事件对兰州河谷大气环境PM1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晓鹏  陈开锋 《中国沙漠》2011,31(6):1573-1578
利用1999—2001年兰州河谷大气中空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结合河西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分析了兰州河谷大气环境PM10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源于河西地区的沙尘暴对兰州市空气中PM10含量有重要影响,PM10浓度在冬春季较高,在夏季较低。1985—2001年16 a来河西走廊中东部沙尘事件年均约为37.6 d,兰州河谷年均沙尘事件约为24.4 d,两者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R=0.67,P=0.003)。2001年兰州河谷1 h平均沙尘PM10浓度统计分析显示:PM10含量大于1.0 mg·m-3 的峰值,主要由河西地区沙尘暴过程引起,而PM10含量0.5~1.0 mg·m-3之间的峰值,主要由工业污染物SO2、NOx及颗粒物的排放引起。要长期有效地改善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不仅要科学地制定本地污染物的减排措施,还要考虑周围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能见度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2004年1月~5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的PM10和能见度仪自动监测资料,分析了PM10的浓度与能见度的关系,得出它们之间符合幂函数规律,并研究了沙尘暴发生时PM10的浓度分布特征,对不同能见度条件下的PM10的频率分别用正态、Weibull、Pearson Ⅲ型分布进行拟合,经比较发现Pearson Ⅲ型分布能够比较好的拟合PM10的实测频率分布。从方差分布的角度,定义置信区间并反推其出现的概率,得出弱、中、强沙尘暴的出现频率分别为60%、25%和15%,从而给出强、中、弱沙尘暴等级的PM10浓度界限标准。  相似文献   
13.
利用长沙站2007—2012年逐日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资料,对逐日空气污染指数、逐日空气质量级别等变化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了长沙空气质量的月变化、季节变化和年变化等,并利用湖南省地面气候背景资料及长沙市地面逐日观测资料,包括日平均气压、日降水量、日最高最低气温等,分析了长沙的API指数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沙2007—2012年每年的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其中在秋、冬两季污染尤为严重,API指数每年10月份出现极大值,1月份出现次大值。2)2007—2012年,长沙轻度污染及以上天数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这可能与长沙市在该时段秋冬季降水偏多、春季连阴雨时间长及夏季气温高等因素有关。3)长沙市API指数与日平均气压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及日平均风速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春季北京经历了罕见的连续污染过程,本研究着眼于霾及沙尘污染事件,对比探讨了两典型污染事件中亚微米细颗粒物(PM_1)化学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霾事件中,PM_1硝酸盐增长最为明显且所占比重最大,硝酸盐在PM_1浓度迅速增加,其中1质量浓度的平均占比为32.2%,最大可达42%,这与其它季节霾污染特性显著不同,二次无机气溶胶(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增长明显,平均质量浓度为55.1±23.8μg m~(-3),PM_1有机气溶胶所占比重1的质量贡献为66.5%。沙尘污染事件的化学组分特性与霾事件显著不同,最大,PM_1浓度为8.9±5.4μg m~(-3),二次无机气溶胶质量浓度较低,且仅1平均质量贡献为64.0%,平均占PM_1气污染控制策略的制定需依据气溶胶的特点及形成机理有1质量浓度的34.0%。本研究表明,空针对性进行。  相似文献   
15.
秀场     
《地图》2012,(1):14-15
1"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观"出炉近日,总部设在瑞士的"世界新七大奇迹基金会"公布了"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观"的评选结果,巴西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越南的下龙湾、阿根廷的伊瓜苏瀑布、韩国的济州岛、印度尼西亚的科莫多国家公园、菲律宾的普林塞萨地下河以及南非的桌山榜上有名。不过,许多人质疑"世界新七大奇迹基金会"作为民间组织,把"奇迹评选"当成了一个品牌运作,通过吸引投票和举办候选景点的推介活动获取商业利润。另外,中国景观无一上榜,因此该评选结果也引发了不少中国网民的不满。  相似文献   
16.
An observational campaign was conducted in the street canyon of Zhujiang Road in Nanjing city in 2007.Hourly mean concentrations of PM10 were measured at street and roof levels.The Operational Street Pollution Model(OSPM)street canyon dispersion model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treet concentrations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m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measured and predicted concentrations.The correlation coecient R2 values(R2 is a measure of the correlation of the predicted and measured time series of concentrations)are 0.5319,0.8044,and 0.6630 for the scatter plots of PM10 corresponding to light wind speed conditions,higher wind speed conditions,and all wind speed conditions,respectively.PM10 concentrations tend to be smaller for the higher wind speed cases and decrease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wind speed.The presentations of measured and modelled concentration dependence on wind direction show fairly good agreement.PM10 concentrations measured on the windward side are relatively smaller,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for the leeward side.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use the OSPM to model PM10 dispersion rules for an urban street canyon.  相似文献   
17.
阿克达拉可吸入颗粒物本底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2007年全年监测发现,以北疆经济区为背景区域的大气中PMIO的年平均本底浓度为10.08Ug/m3.可吸入颗粒物的本底浓度采暖期是非采暖期的两倍左右.可吸入颗粒物本底浓度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月平均本底浓度最高为12月,次高为3月.PMIO本底浓度的日变化不规则但基本呈上升趋势,PM1.0和PM2.5的本底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双谷特征,本底浓度1d内的最高值和次高值出现的时间段与城市相关研究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18.
北京春季一次持续浮尘和污染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01年4月底5月初北京地区出现了一次以浮尘天气为主,夹杂轻雾、雷阵雨、烟幕等复杂天气过程的持续重污染事件,给北京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文章主要从天气形势上分析了北京浮尘天气形成的原因和持续空气污染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于高空冷涡发展东移,蒙古气旋发展和地面冷锋移动经过蒙古国南部和华北北部等干燥、疏松的地表形成扬沙、沙尘暴,大量的细小沙尘粒子随高空偏西气流携带而至北京,形成浮尘天气。本地低空处于弱辐合区,层结稳定,风速小、逆温频繁,这些均不利于沙尘粒子和本地污染物的扩散,导致连续可吸入颗粒物重污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正世卫组织称,空气污染是强致癌因素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设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宣布,室外空气污染是癌症的主要环境原因之一,其重要组成部分可吸入颗粒物被认定为一类致癌物。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空气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即PM10。环境健康专家公认的是,占据PM10中大多数的PM2.5对人的健康危害最大。PM2.5指空气中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不仅是可吸入颗粒物,还是可入肺颗粒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刚刚完成一项"室外空气污染的致癌物"研究,上述结论基于该研究作出。  相似文献   
20.
利用辽宁中部地区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观测数据,研究了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气象要素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辽宁中部地区整体来说,秋、冬季的可吸入颗粒物排放在全年贡献比例较大;对区域各城市来说,沈阳和鞍山的颗粒物污染贡献较大。区域颗粒物浓度在午后达到最低,清晨升至最高,而能见度则在这两个时段分别达到最高和最低。颗粒物浓度与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能见度、气温和风速的变化趋势相反。颗粒物(尤其是大气细粒子)浓度与能见度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这种相关性在夏、秋、冬季更加明显,而在鞍山、本溪两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