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604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72篇
海洋学   17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25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现今海平面的上升归咎于全球的变暖,海平面的变化已是一个威胁地球及其人类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而过去海平面上升与下降可以在地球的历史时期沉积的沉积层中得以诠释。2007年夏季,由国际大陆科学钻探(ICDP)资助,IODP将执行新泽西浅海陆架的勘探,届时将从美国东部近海早-中中新世沉积序列(24~14 Ma)中采集岩心。科学目标是评价在该时间段全球海平面的重大变化及其定年,确定海平面变化和沉积序列建造之间的联系。主要是恢复这一时期的地球气候系统,其中包括南极冰川最盛期与冰盖相对变小时温暖的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本航次计划在近海4…  相似文献   
72.
莫知 《海洋世界》2010,(4):12-13
<正>近日,全球媒体纷纷报导:在孟加拉湾,印度和孟加拉国争夺得不可开交的一座小岛"消失"了。导致这座岛屿将从地图上抹去的原因并不是两国交兵,也不是地质构造运动,而是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正是海水将这座小岛变成了"暗礁"。这提醒人们,海平面上升造成陆地面积减少,甚至导致社区被淹没并不完全是耸人听闻、故弄玄虚的噱头,全球变暖的后果可能真的很严重。  相似文献   
73.
莫知 《海洋世界》2010,(1):34-38
全球的气候真的是在变暖么?这似乎越来越像一个谜团。这个真假难辨的世界太难以捉摸了,我们眼睛所见的一切,都不一定就是真实,到底去相信谁?要不实在不行的话,不如干脆等到开春儿的时候,直接到公园或者是郊外去观察一下嫩叶舒展和花朵绽放,并且记录下来去年迁徙而去的鸟儿今年返回的时间,如果有可能的话,再将这些结果与历史数据进行一下比较。这样一来,就不难发现春天来得究竟是比往昔早还是晚。  相似文献   
74.
《国土资源》2004,(12):50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冻土近年呈逐渐退化趋势。在退化过程中,冻土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或丧失,从而引发和加剧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退化,并有可能造成青藏高原生态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75.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的重大害虫,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因其具有远距离迁飞,繁殖力强等特点,条件适宜时常大面积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摸清棉铃虫生活习性、种群变化规律是棉铃虫防治的前提条件。由于棉铃虫是变温昆虫,气候条件对其生长发育、成灾机制等产生极大影响。因此,本文系统综述了气候变暖对棉铃虫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棉铃虫生长发育、体色变化、繁殖、滞育、飞行、越冬、与作物的互作关系等方面,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棉铃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
《海洋世界》2008,(3):7-7
如何应对全球变暖?专家给出“减少工业二氧化碳的排放”的策略。决策者对此相当不情愿,因为减排往往意味着减缓经济发展速度。然而,最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化学家们带来了好消息:一种新材料可以选择性地捕捉二氧化碳分子。这种新型材料UCLA化学教授Yaghi和他的研究小组设计,他们将其称之为ZIFs。  相似文献   
77.
《国土资源》2007,(7):1-1
今年2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相继在法国巴黎和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全球气候变暖评估会议,尽管各国代表在许多问题上争议  相似文献   
78.
全球变暖减缓背景下欧亚秋冬温度变化特征和原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迪  何金海  祁莉  栾健  蔡波 《气象科学》2015,35(5):534-542
采用气候序列变化趋势诊断和一元线性回归等分析法,研究和讨论了2000-2012年和1976-1999年两种年代际背景下全球陆地不同区域的年平均地表温度的变化特征。发现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是对全球变暖减缓贡献最大的区域。且该地区在2000年以来秋季年代际增温,而冬季年代际降温。从同期大气环流的配置来看,在对流层低层,秋季西伯利亚高气压年代际减弱,而冬季西伯利亚高气压年代际增强。在对流层中高层,秋季从西欧至东北亚为"高-低-高"的高度场异常分布,纬向环流加强,经向环流减弱,而冬季极地与贝加尔湖地区的高度场呈偶极型分布,东亚大槽加深,经向环流加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超前一个季节的喀拉海附近的海冰与欧亚中高纬度秋冬两季温度的年代际变率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夏季(秋季)海冰减少影响秋季(冬季)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另一方面,夏季(秋季)海冰减少,使得秋季(冬季)从北极至中高纬度大陆的对流层低层水汽含量增加(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减弱)导致秋季(冬季)增温(降温)。  相似文献   
79.
采用1961-2005年全国基准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分析我国霜和霜冻的初日、终日和无霜期的地理变化,以及霜期和霜冻与气候变暖的联系。结果表明,我国的初、终霜日期和无霜期的地理差异明显,无霜期由南向北、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减,但由于南北方复种指数及作物生长节律不同,南方地区作物霜冻害并不比北方轻,甚至更加严重。气候变暖使我国多数地区初霜期推迟、终霜期提前,无霜期延长,但由于种植制度和主推作物品种的演变,气候变暖并未减轻霜冻害的影响,霜冻害的防御始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