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604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72篇
海洋学   17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25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12.
中国北方沙尘暴频数演化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北方1954~2001年年、季沙尘暴发生日数的演变规律及其与风速、相对湿度、降水、气温和干燥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在1954~2001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春季下降趋势最明显。沙尘源区的气候要素对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其中风是影响较大的因子。平均风速和大风频率增加(减少)均有(不)利于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气温与沙尘暴日数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反映了北方温度升高可能通过大气环流间接地抑制了沙尘暴的发生。降水增加对沙尘暴发生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尤其春季和前冬沙尘源区降水多寡对沙尘暴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北方沙尘暴频数与沙尘源区的相对湿度或干燥指数也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在过去的近50a内,造成中国北方沙尘暴频率显著下降趋势的直接自然原因是:沙尘源区和发生区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减少、主要沙尘源区降水量特别是春季和前冬降水量的增加、以及由于源区降水增加引起的大气和土壤湿润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气候变暖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光  刘春光 《气象》1997,23(8):55-57
青岛的年平均气温在过去90年多中以0.05℃/10年的速度上升,而年平均最低气温则以0.13℃/10年上升。通过不同时期的比较,近40年气温明显高于前期,尤其是最低气温。因近40年来青岛的城市发展速率相当快,故在气候上反映出平均最气温增温快趋势。  相似文献   
14.
据1996年4月4日《人民日报》报道.面积33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过去降陌十分罕见.3月15日下午,一场春雨从天而降,淅浙沥沥持续近l个小时;3月20日又下了一场4个小时的大雨。无独有偶,今年2月份《中国气象报》曾报道.从卫星云图上观测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有一块l7万平方公里的积雪区,雪深3~10厘米.是有卫星遥感资料30年以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15.
人类活动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温影响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骆高远  肖建成 《热带地理》1997,17(4):378-384
本文广泛参阅了国内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综合论述分析了几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源、汇及其浓度变化特征,研究分析了其增暖潜力,温室效应的强度和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提出人类为保护自身的生存环境,必须严格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6.
17.
18.
山东省气候变暖与旱涝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王宁练  刘时银 《冰川冻土》1997,19(3):207-213
通过冰川波动历史来揭示气候变化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然而,以往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大都是一些定性的。文章试图依据冰种变化来定量的研究气候变化,并且通过近百年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变化,揭示出本世纪以来该河源地区夏季气温上升约0.23 ̄0.25℃,同时,对于该冰川不同长度规模时的气候敏感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沈阳近百年的温度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小珊  李辑  杨森  周广胜 《气象科学》2004,24(4):424-431
沈阳地处全球温度变化的敏感带,在近百年的温度观测记录中,沈阳的温度变化呈逐渐上升之势,近百年增高约1.7℃,这种上升趋势在冬季远比夏季明显。沈阳的年平均温度变化有一个12a的周期,各周期温度基本呈阶梯状上升,20世纪末的周期冬季平均温度比世纪初的周期升温2.8℃左右。从近50a的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来看,极端最低温度明显升高,而极端最高温度并没有上升,变化趋势甚至略下降,以致冬、夏两季温差缩小。从沈阳的最低平均温度和最高平均温度变化来看,两者均随时间逐渐升高,说明沈阳市的增温不仅是最低温度升高造成的,最高温度的增温作用亦十分重要。从冬季环流形势分析来看,东亚大槽及其后弱脊和地面蒙古高压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明显减弱,使得冷空气向南侵袭的径向气流减弱,是导致位于冷空气通道中的沈阳冬季增温明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