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308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243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2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针对地震数据在采集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随机噪声,本文从压缩感知的角度,给出了一种地震数据降噪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首先对含有随机噪声地震数据通过离散余弦变换进行稀疏表示,然后选取随机高斯矩阵为测量矩阵,并计算出传感矩阵,在地震数据重构阶段,采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对地震数据进行重构;通过实验方法对比,本文方法的降噪效果在峰值信噪比、信噪比、均方误差指标上均优于对比方法,证明了本文方法对地震数据中的随机非平稳噪声有较好的压制效果,提高了地震数据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02.
瞬变电磁法(TEM)是电法勘探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受地形影响小、工作效率高、对低阻体分辨率高纯异常测量等优点.在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瞬变电磁数据容易受到周边环境噪声的干扰.由于瞬变电磁的晚期信号能量弱,极易被噪声淹没,使得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假异常.为了更好地减弱噪声的影响,剔除假异常,得到真实的地下介质信息.本文把Hilbert-Huang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简称HHT)方法应用到瞬变电磁数据处理中,通过对含有噪声的瞬变电磁仿真数据进行经验模态(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分解、重构,得到了真实的电磁信号,证明HHT方法在瞬变电磁去噪中可行.最后对TEM实测数据进行EMD分解、重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压制噪声的干扰,突出TEM真实信号,较好的识别异常体的位置,提高TEM解译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解决元谋地电场观测数据的噪声干扰问题,采用小波阈值去噪的方法,根据元谋地电场观测数据特征,选取适当的阈值及不同的小波函数、分解层数进行研究。综合各小波函数去噪效果,通过对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信噪比等指标进行评价,确定适合元谋地电场观测数据去噪的阈值为软阈值函数、分层阈值;最优小波函数分别为Sym4、Sym5、db6和db8;分解层数分别为5、7、9。最后应用研究结果处理实际地电场观测数据,取得了较好的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104.
论述累计去趋势法的原理,举例说明在降水与形变分析中的应用效果。对流动水准、台站水准及流动重力单测站的同场地的降水量进行累计去趋势计算,然后分别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发现,经过处理后的降水量变化曲线除去原来的突跳变化,增大了降水量在后续时间中的影响力,而且降水量与形变的正常变化趋势更加一致。根据处理后的降水量变化与形变变化趋势的对应关系,也更容易判断形变是否出现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05.
主动源与被动源地震数据插值及联合数据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两种情况下主动源数据和被动源数据的插值方法,并研究了两种数据在偏移成像中的互补效果.基于互相关法被动源数据重构原理,本文提出了结合多域迭代去噪技术的重构方法.提出了两种时间域主动源和被动源数据的插值方法,分别是共炮点域能量匹配插值和共检波点域最小平方匹配插值.然后对获得的主动源和被动源联合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在被动源活跃度不是很高的地区进行被动源地震勘探时,少量的主动源地震数据可以有效控制和补充被动源数据的成像效果.在稀疏炮点的主动源勘探中,有效利用被动源的信息能够在成像中增加更多的细节信息,提高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6.
提出了利用二次曲线拟合地铁隧道中轴线方法, 建立了地铁里程与隧道盾构环片之间的对应关系。首先沿中轴线对隧道盾构环片进行分割, 针对分割后盾构片上附着的金属支架等噪声点, 提出基于隧道设计半径的粗滤噪和基于多项式拟合的精滤噪相结合的滤噪方法, 然后对滤噪后的两期隧道点云分别建立数字表面模型(DSM)并进行叠加分析, 获取不同里程处的隧道形变情况。试验表明, 该方法可获得地铁隧道内任意处的形变量, 可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7.
HJ地区属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典型的巨厚黄土塬区,一直是中生界石油勘探的热点地区.但地表条件复杂多变、静校正问题突出、干扰波类型多、信噪比低的问题仍然是制约该区地震资料品质的难点.本文从综合静校正、叠前保幅去噪及共反射面元叠加等关键技术展开研究,总结出一套逐步解决低信噪比问题的处理思路.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实现了古地貌刻画、小幅度构造识别、含油砂体地震预测的目标,为中生界石油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8.
基于奇异谱分析的联合去噪及规则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噪音压制和数据规则化研究直接影响后期的地震处理及解释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奇异谱分析的联合去噪及规则化方法,在迭代时自动在地震道缺失的位置进行插值,在含有地震数据的位置压制噪声,并通过分步插值改善数据相干性.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和实际资料的联合去噪及规则化处理结果表明:联合方法能够在补全地震道的同时有效地压制噪声.  相似文献   
109.
作者试图通过滤波以及分区等方法进行预测误差的订正,以便讨论滤波对短期气候预测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它代表了时空结构的变化对预测结果的影响.通过自然正交展开(EOF)和奇异谱分析(SSA)以及考察空间分辨率的变化,对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进行不同形式的滤波后,利用"场时间序列"预测分析方法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预测能力有所提高.另外,对原预测对象进行分区后的预测试验表明,分区有可能改善时空序列的"相容"性,并有利于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地区百58井区是一个被多条断裂切割的复杂断块区,地层倾角变化大;现有的三维地震资料成果剖面上地震波组连续性差,断裂带附近资料成像模糊,地层接触关系不清楚,很难进行精细构造解释。为获得研究区沉积盖层精细结构,在详细分析原始地震资料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用叠前多域去噪和非线性叠前时间偏移等多种处理技术,对已有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高分辨率精细成像处理。新的成果剖面揭示出该区百-乌断裂带发育特征、空间展布及平面组合关系。根据地层厚度、构造特征、地震反射波组特征等,划分该区地层为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三大构造层,以三大构造层不同的构造特征为依据确定了研究区分为西部推覆构造带、中部断阶构造带和东部斜坡构造带3个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