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49篇
  免费   1468篇
  国内免费   1407篇
测绘学   3631篇
大气科学   2910篇
地球物理   1031篇
地质学   3112篇
海洋学   967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972篇
自然地理   1058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426篇
  2022年   417篇
  2021年   550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562篇
  2018年   368篇
  2017年   443篇
  2016年   441篇
  2015年   492篇
  2014年   795篇
  2013年   568篇
  2012年   722篇
  2011年   674篇
  2010年   647篇
  2009年   620篇
  2008年   610篇
  2007年   608篇
  2006年   534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434篇
  2003年   412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342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采煤活动对唐山城市建设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InSAR地表变形监测技术和数学模型理论计算,采空塌后期场区地基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采空区顶部的土体而不是岩体。城市规划区内局部有5层可采煤层,尤其是-200m以下的煤层停采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已完全塌落、压密、再造。而塌后期的土体底部粘土隔水层被拉裂,在双层水位作用下发生潜蚀形成土洞造成地面不均匀沉陷,影响城市建设场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2.
西北干旱缺水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绪芬 《地下水》2010,32(3):156-158
通过采用目前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工作区进行区域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论证了供水水源地选择在距矿区约60 km的阿其克谷地,在技术和工艺上是切实可行的,它是距离矿区最近、唯一具有供水前景的找水靶区,实施长距离供水在西北干旱缺水地区不乏先例。勘查工作中通过优化技术方案,设计并施工可供水源地后续开发利用的探采结合井,虽然在水文地质勘查阶段投入的工作量较大,但为水源地建设工程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成本,综合比较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93.
刘占衍  吴旭 《地下水》2010,32(4):83-83,112
介绍了水量水质监测的工作流程、监测参数、监测范围及维护方法,对比分析了自动与实验室监测的差别,分析了水量水质自动监测中的优缺点,提出了自动监测站也有其局限性,要与常规监测结合,互相补充;监测设备多为原装进口,需保障维护经费;水质站发展不宜过快,要稳定发展,等几项水量水质自劲监测站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4.
郭建军  刘尚君 《地下水》2010,32(5):16-17
对陕西省咸阳地下水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并对其在区域旱情监测与预报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和应用研究。首先建立了咸阳市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分标准,再对旱情与承载力的关系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利用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实例进行验证,认为动态地下水的承载力可以监测预报区域旱情。在分析结果的实现手段上,提出可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动态承载力的计算来监测和预报区域旱情。  相似文献   
995.
城市浅埋软岩隧道施工沉降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埋软岩隧道施工沉降变形控制是浅埋地下工程面临的关键难题,其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对开挖引起的沉降变形规律的掌握。通过对新建龙岩至厦门铁路石桥头隧道地表沉降变形观测分析,将地表沉降变形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初始沉降阶段、加速沉降阶段和减速沉降阶段;结合隧道拱顶沉降监测结果,得出浅埋软岩隧道地表沉降与拱顶沉降正相关的结论。隧道开挖对掌子面前后纵向地表沉降的主要影响范围分别为1.5D和3D(D为开挖跨度);横向地表沉降影响范围包括隧道中线两侧各4D的范围,地表建(构)筑物受到较大影响包括隧道中线两侧各2D的范围。针对地表和拱顶沉降过大,采取全断面超前预注浆方案进行处理,监测结果显示全断面超前预注浆能有效控制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量,收敛值减小则不显著,说明该方案达到了控制沉降变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6.
边坡变形的分布式光纤监测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测量技术(BOTDR)作为一项新型光电传感监测技术,因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长距离、可植入性和分布式监测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结构工程健康监测中。而直接将光纤布设在土体中则存在变形协调性差、易折断及空间定位难等问题。本次研究通过室内小比例尺模型试验,分别将光纤植入土工布和土工格栅等柔性复合材料中并一起铺设在边坡模型不同深度处,利用BOTDR监测边坡在外荷作用下的变形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布设在土工格栅中的光纤稳定性最好;土工布中的光纤变形协调性和敏感性优于土工格栅;通过合理布置光纤能够对异常应变进行较为准确的识别和定位。试验初步验证了该方法应用于土质边坡变形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7.
998.
地下水-陆生植被系统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仰效 《地学前缘》2010,17(6):21-30
依赖于地下水的生态系统广泛分布,潜水含水层本身是个生态系统,地下水不仅维持许多水生生态系统,而且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陆生植被生存的重要水源。研究地下水与植被的相互联系是生态水文地质学的主要组成部分,重点介绍地下水-植被系统的研究方法。植被吸收的地下水量占总蒸腾量的比例是评价植被依赖地下水程度的一个定量指标,蒸腾量比例呈季节性与区域性变化,取决于植被类型、地下水位埋深与动态变化、土壤岩性与气候条件。植被总蒸腾量可以用涡流相关系统测量。地下水的蒸腾量可以用植物茎流计测量,或者用地下水位昼夜变化估算。用同位素混合模型也能估算地下水占总蒸腾量的比例。植被对地下水位下降的响应可能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线性比例响应,另一种是临界突变响应,只有通过长期系统观测植被长势与地下水位的变化才能利用统计分析建立两者响应关系。目前,植被-水文模型只能模拟植被冠层截流与蒸腾对土壤水与地下水的影响,或者模拟土壤水-地下水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地下水与植被相互作用与反馈的耦合模型还是个空白。  相似文献   
999.
李清  李益湘 《安徽地质》2010,20(4):283-286
根据合肥地区的水文与工程地质条件,研究浅层地热能在合肥地区应用的适宜方式,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浅层地热能应用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自动控制与监测、运行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合肥地区推广应用浅层地热能,实现浅层地热能与地源热泵系统、建筑空调系统相匹配。  相似文献   
1000.
1949-2007年我国干旱灾害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我国1949-2007年的干旱灾情资料,分析了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949-2007年我国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经济损失均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其中2000年最为严重,受旱面积和成灾面积高达4 054.1×104 hm2和2 678.4×104 hm2,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加快.空间分布上,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重庆、山东、河北、北京、天津等是成灾严重的省区;北方的黄河流域、松辽河流域、海滦河流域、淮河流域受灾严重,南方的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太湖流域等受灾相对较低,但总体上都有不断加重的趋势.最后,从天气气候因素、环境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干旱灾害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