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2篇
  免费   1035篇
  国内免费   1526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6523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519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19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231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海南岛中低纬冷暖系统相互作用下的非台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3年~2002年共10年的天气资料分析发现,在海南,中纬度的冷空气与低纬度在南海上活动的低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秋季产生非台暴雨的非常重要的环流形势;同时发现,低空急流的存在与暴雨的产生有密切联系。并且对2000年10月13日~15日的暴雨过程利用T106物理量场诊断分析,说明暴雨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2.
"2001.9.18"华西突发性强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利用地面、高空和卫星观测等资料,分析了2001年9月18~20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的强暴雨天气过程,揭示了暴雨的激发机制和若于中尺度特征.主要结果是(1)导致本次突发性强暴雨天气的中尺度系统是在一天内,在同一区域重复新生的2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2)边界层东南低空急流的不断加强和非地转变化对强降水天气起积极作用.(3)在强降水天气发生的每一时段,散度变化均较涡度变化对强降水天气的指示性好,前者与暴雨的关系更为密切.(4)大气运动非平衡强迫激发气流辐合增长是强降水天气的主要激发机制,未来12 h强降水发生的区域、降水强度、中心变化与非平衡强负值区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3.
杜晓玲 《贵州气象》2003,27(1):25-28
利用GMS卫星红外云图资料,分析了2002年6月18-20日我省中北部地区连续性暴雨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并对其发生的环境条件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连续性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104.
用相当位涡方法对一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静 《贵州气象》2003,27(1):28-29
相当位涡可以定量地来估计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主要介绍相当位涡方法,并利用相当位涡方法对2002年6月17-19日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个例诊断分析,借以说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在中尺度天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阐述了“HLAFS产品暴雨动力过程相似预报方法”制作的过程、应用及其对暴雨的预报性能,指出:本方法对暴雨预报的检验效果比较满意,能够达到人工预报暴雨的水平,对暴雨的漏报率很小,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6.
杨玲 《贵州气象》2003,27(3):16-18
介绍了黔西南州2002年气候概况,分析了气温、降水、日照等主要气象要素变化情况以及主要气候事件如冰雹、暴雨洪涝、秋风等对我州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应用各类实时信息资料,分析了1999年6月黔东南州3次强降水和6月降水特多的原因。分析发现,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更换的发生发展是产生强降水的直接原因,而有利的环境背景是导致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生成与发展的必要和充分条件;特殊有利的地形地貌的强化作用是中小尺度系统发展加强的重要因素。可大致分为3类:冷锋结合型,低涡结合型,西风小槽发展型。黔东南州三面环水并有清水江自西向东贯穿的特殊地面条件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相似文献   
108.
长江流域一次暴雨过程中的不稳定条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周玉淑  邓国  黄仪虹 《气象学报》2003,61(3):323-333
文中分析了 1998年 7月 2 0~ 2 3日发生于长江流域的持续性降水和暴雨过程 ,在分析大尺度降水和中小尺度暴雨相对应的环流场和天气实况的基础上 ,主要分析相应大气层结的对流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条件 ,并对切变线上涡层不稳定做了重点介绍和分析 ,计算了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判据和涡层不稳定判据。结果表明 :降水期间大气低层有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能量的积聚 ,在这两类不稳定条件都基本满足的情况下 ,涡层不稳定的维持对此次降水过程中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环境场 ,具体的计算分析还表明环境场的配置制约着切变线上低涡扰动的发展 ,是造成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9.
华南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的不确定性与集合预报试验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陈静  薛纪善  颜宏 《气象学报》2003,61(4):432-446
利用非静力MM5模式,分析了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华南暖区暴雨数值预报的不确定性影响,进行了中尺度暴雨模式扰动集合预报试验。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的对流凝结加热引起不同的局地温度扰动,通过大气内部的热力动力过程,导致垂直速度的差异,进而影响网格尺度和次网格尺度降水时间、地点和强度。后续降水再通过凝结潜热释放形成新的扰动源。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还可引起扰动源能量传播方式不同,最终使模拟大气的动力和热力结构有差异。针对物理过程的不确定性,使用两种模式扰动方法构造集合预报扰动模式,第一种方法是随机组合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边界层方案,第二种方法是扰动Grell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中主要参数振幅。集合预报结果表明,第一种方法的集合预报效果优于第二种方法,仅扰动参数振幅值似乎还不足以反映华南暴雨预报的不确定性。单一的确定性预报在暴雨落区和强度方面的可信度不稳定,集合产品能给华南暴雨过程提供更有用价值的指导预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多尺度特征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蒋建莹  倪允琪 《气象学报》2003,61(6):673-683
文中对 1998年 6月 12~ 15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汛后最强的一次梅雨锋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此次暴雨是在 3种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中高纬的双阻型和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 ,是引发该暴雨过程的大尺度背景条件 ;天气尺度的低压槽为该阶段的连续大暴雨提供了动力条件 ,它的前部存在一个低层辐合、正涡度和高层辐散、负涡度的带状区域。α中尺度上 ,该暴雨系统的垂直结构为中低层强烈的辐合和上层的辐散 ,其中心有着强烈的上升气流 ;同时在中高层 ,系统的南侧有一个高空急流强迫产生的次级环流。这种α中尺度暴雨系统的三维结构为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水汽和不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