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0篇
  免费   1137篇
  国内免费   1319篇
测绘学   983篇
大气科学   2645篇
地球物理   679篇
地质学   920篇
海洋学   1092篇
天文学   190篇
综合类   676篇
自然地理   861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487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437篇
  2011年   486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2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
GIS是LBS的位置定位、导航及地图表达的基础技术支撑。针对LBS的固定服务端与移动终端的信息交互需求,提出了平台GIS与移动GIS的概念;针对移动GIS,提出了嵌入式、软件插件组合技术,确定了无线下载的事件表结构;将此用于北京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设计,实现了LBS的数据与业务分离、实时信息的自动交互、移动终端的位置确定与表达。  相似文献   
92.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与北极涛动年代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利用中国160站气温资料、北极涛动指数资料及关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高度场、风场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冬季北极涛动的年代际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冬季北极涛动处于低(高)指数期,东北冬季气温为持续冷冬(暖冬)期。可能影响机制是:在地面,冬季北极涛动处于低(高)指数期时,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减弱),亚洲大陆偏北冬季风增强(减弱),东北为持续冷冬(暖冬)期;在对流层中层,冬季北极涛动处于低(高)指数期时,东亚大槽加深(减弱),贝加尔湖以西以北脊增强(减弱),环流呈经向(纬向)型发展,东北对流层中层偏北风增强(减弱),东北为持续冷冬(暖冬)期。  相似文献   
93.
刘万俊  张伟  吴新娟 《气象》2005,31(5):88-88
在地面测报工作中,判断原始记录的“真伪”,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技术规定,还需具备对各种要素的综合分析能力。下面对《气象》1997年第23卷第8期上单宇红发表的《一段日照迹线剖析》中谈到的日照迹线进行再分析,纠正其中的错误,以免误导更多的测报工作者。下文中提及的《剖析》即为单宇红发表的文章简称。  相似文献   
94.
《中国测绘》2005,(5):180-181
在21世纪测量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是否必须登上珠峰顶端才能测高呢?测绘专家们的答案是肯定的。2005年珠峰复测,采用了的传统的经典测量方法,就是以常规的水准测量加上三角高程测量来确定珠峰的高程。同时,采用了GPS卫星大地测量法,把GPS带到珠峰峰顶直接测量珠峰的位置坐标和高程,测绘专家们将这双管齐下的方案称之为“双保险”。  相似文献   
95.
哈密南部一次罕见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5年11月19~20日哈密暴雪天气分析表明,暴雪是萨彦岭低涡直接南压进哈密南部造成的.深厚的低值系统为暴雪产生提供强的辐合上升运动,低层风场辐合及中高层强西南气流为暴雪提供充足的水汽,而冷暖、干湿空气的水平、垂直交换,使大量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  相似文献   
96.
利用多种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及加工产品,对2003年7月3日产生在皖北的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分析表明:在切变线云带上有11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水平范围约100km,生命史约5h;其背景场是整个对流云区内具有高湿、正涡度和上升运动的特征,它们促使切变线内高湿斜压不稳定能量释放,促使β-中尺度云团发展,产生很强的降水,云团的水凝物廓线上部的可降水冰和云冰含量很高,最大值达0.8g/kg,最大高度达18km,云顶亮温低于-80℃。  相似文献   
97.
WebGIS的实现与开发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兴技术.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它可以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处理、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研究各种空间实体及相互关系.经过近40a的发展,GIS技术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应用领域已经发展到60多个.  相似文献   
98.
汪卫平 《贵州气象》2005,29(2):23-26
就2004年9月上旬西南低涡引发的区域性大暴雨过程的形成、维持原因作初步的探讨和分析,指出中低层的强水汽输送和19号台风“桑达”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
贵州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2004年贵州的6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讨论了湿位涡与贵州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暴雨的发展与湿位涡的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0e面陡立且南侧暖湿气流活跃,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密集区内暴雨容易发生。湿空气对流活动层仅能达到500~600hPa之间。对流层高层及平流层高位势涡度下传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从而造成强对流天气。对流层低层湿正压项负值区的移动反映了强对流过程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过程,湿斜压项的高值中心区与暴雨的落区相一致,为暴雨强度和落区的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0.
一次秋季暴雨过程的物理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杰  杨静 《贵州气象》2005,29(Z1):7-9
从环流背景和天气形势特点入手,对2004年9月5~6日出现在贵州省西北部地区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实况场涡度、散度、水汽通量散度、动能的分析,阐述了暴雨落区与这些物理量的对应关系,为秋季暴雨的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