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384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石河子初霜冻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马尔柯夫方法,对霜冻出现日期进行预测,本方法克服资料序列短,随机波动性大的弊端。结果表明: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沈积岩石学     
克鲁比  比迪詹  李广源 《地质论评》1947,12(Z2):307-309
沈积学,在二十世纪初叶始渐起而为地质学中之新支,近数十年来随着石油工业之发达,而日趋蓬勃;一变昔日仅以岩石性质研究为沈积原因之解说,而侧重沈积作用及沈积环境之  相似文献   
53.
《气象学报》1936,12(3):167-179
厦门本月份厦门天气可以注意之处,计有二点,(一)为二十五日之初雷,按初雷即古之惊蛰节,查历本为三月六日,前後相差达十日焉。其二为打破记录之雨天日数,月中计晴天二日,昙天二日,阴天七日,雨天十八日,雨天之多,开十一年来之新记录,按去年二月份雨天日数仅九日,今适得其倍焉。以雨量论,本年二月196公厘尚为亚军,(民国十六年二月雨量420公厘)。  相似文献   
54.
《气象学报》1938,(1):43-44
十二月二日午后七时五十分左右兰州市地震,其初来时方向是由东南转西北震荡脚裂,经过一分钟后,又作小动这数秒钟即止。  相似文献   
55.
《气象学报》1936,12(4):221-235
各地气象通信,以每月十五日以前收到为限,过期排印不及,惠稿额务希从早。  相似文献   
56.
利用1971-2010年河南省均匀分布的110个地面气象站霜的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和单相关分析法,对近40 a河南省初霜期、终霜期和无霜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温的响应进行研究,利用M-K法分析霜期的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0年河南省平均无霜期为221.3 d,纬度与初霜期(R=-0.806)和无霜期(R=-0.707)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终霜期(R=0.557)呈显著正相关;初霜期以2.6 d/10 a的速率呈明显推迟(p<0.01),而终霜期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无霜期以4.7 d/10 a的速率呈明显延长(p<0.01);初霜期、终霜期和无霜期的突变点均在1998年。从各地区看,初霜期在各地区呈明显推迟,豫西地区推迟趋势最大(3.5 d/10 a,p<0.01);终霜期仅在豫西和豫南地区呈显著提前;除豫东地区外,无霜期在其余5个地区均呈明显延长,豫西地区延长趋势最大(7.7 d/10 a,p<0.01)。从各观测站霜期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来看,初霜期显著推后、终霜期显著提前和无霜期明显延长的站点分布在豫西和豫南地区。河南省初霜期与10月、终霜期与3月气温因子相关性较强;初霜期推迟和终霜期提前主要由气温升高引起的,其中平均最低气温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初霜期推迟和终霜期提前导致无霜期延长。  相似文献   
57.
选取乌海市1971—2010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法,对1971—2010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进行筛选,统计计算乌海地区不同等级的霜冻出现日期和无霜冻期,分析乌海市春秋季霜冻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乌海市1971—2000年之间,轻度初霜冻日开始日期逐年推后,终霜冻日结束日期逐年提前,无霜冻期逐年代延长的趋势;2001—2010年初霜冻日开始日期提前,终霜冻日结束日期推后,无霜冻期减少的趋势,2006—2010年近5a表现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8.
采用1961-2005年全国基准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分析我国霜和霜冻的初日、终日和无霜期的地理变化,以及霜期和霜冻与气候变暖的联系。结果表明,我国的初、终霜日期和无霜期的地理差异明显,无霜期由南向北、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减,但由于南北方复种指数及作物生长节律不同,南方地区作物霜冻害并不比北方轻,甚至更加严重。气候变暖使我国多数地区初霜期推迟、终霜期提前,无霜期延长,但由于种植制度和主推作物品种的演变,气候变暖并未减轻霜冻害的影响,霜冻害的防御始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59.
60.
In 1996 Bennett published a cladistic analysis of the Archosauromorpha with 14 taxa and 126 characters, combining all the characters from several previous analyses (e.g., Gauthier 1984, Sereno and Arcucci 1990, Benton and Clark 1988) unless justification for discarding a character could b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