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96篇
大气科学   35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4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东北冷涡中尺度天气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量的个例分析,统计得出东北冷涡造成中尺度天气系统和天气背景的条件,结论可供分析和预报东北冷涡中对流天气的可能性和落区时参考。  相似文献   
372.
孙兴池  赵宇 《山东气象》1997,17(2):25-28
用常规天气资料及MM4模拟分析结果对1996年6月影响山东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的发生与对流层中低层的温度分布、垂直风切变密切相关,强调指出了中尺度散度场,涡度场及海陆分布差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3.
374.
东海环流的一个两层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用一个两层原始方程数值模式,对东海的环流现象进行了机制性的探讨。从整体上来看,海区的一些主要流态特征彼此密切相关,且在动力上都是比较稳定的。黑潮在台湾东北的入侵主要表现在下层。底斜联合效应(JEBAR)、惯性效应、摩擦效应都是这支入侵流态的发生机制,而底形与行星β效应则使它表现出向岛强化的特征。下层黑潮入侵后,大部分作反气旋回转,成为台湾暖流(TWC)下层的外海分支。TWC下层沿岸分支能否形成,则取决于黑潮入流上下流速比γ的大小,以及上层海峡入流是否北上。TWC上层流动的形成是海峡水入侵后在β效应作用下的结果,它在温州外海也将分出一支向外海流去。文章指出,台湾东北的冷水块不是“尾涡”所致,而是下层黑潮舌状入侵的具体表征;台湾北部的暖涡则是上层TWC北上时与冷水块相互作用的结果。此外,本文对钓鱼岛以北的锋涡与逆流现象也作了一些初步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375.
利用NOAA卫星AVHRR传感器反演的MCSST图像 ,分析了台湾东北海域冷涡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 1 )台湾东北海域冷涡终年存在 ,出现在彭佳屿附近海域、台湾岛北部沿岸海域和东岸北部沿岸海域 3处 ,夏、秋季有 3涡或双涡并存现象。 ( 2 )彭佳屿附近海域冷涡 ,最早出现于 3月底 ,最迟发生于 1 1月中 ,冬季消失 ,表层形态、尺度、位置和强度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 3)冷涡的季节性变化可能与黑潮锋面弯曲的摆动和台湾海峡水入侵东海陆架间的动力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376.
黄土高原一次冷涡飑线的综合分析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云图、环流背景和数值模拟等对2004年6月16日出现在黄土高原区域内的一次典型的冷涡飑线天气分析,揭示了该类天气的一些规律和特征,并运用数值模拟与实况进行对比验证。其结果对此类天气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377.
1 概述2 0 0 3年6月7~10日呼伦贝尔市全市持续低温,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7~11℃,是4 0年来同期极值,属历史罕见,特别是6月7日夜间到8日凌晨,新巴尔虎左旗降鹅毛大雪,雪量达4mm ,出现了6月飞雪天气,导致部分羊羔和已剪毛的羊冻死,全市在遭受严重干旱同时又有百万亩农田遭霜冻袭击。2 天气型通过对6~10日高空天气图的连续跟踪分析,可得出此次低温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是受一个强大的东北冷涡影响。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一书中将东北冷涡的形成过程总结为三种较常见的情况:(1)高空西风槽加深,槽的南部在冷空气的冲击下,断离母体而形成冷涡。…  相似文献   
378.
0116号台风异常移动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项续康  陆文杰  刘征 《气象》2003,29(5):34-36
0116号台风(百合)生成地点偏北,维持时间较长,移动路径异常。影响移动路径的因素很多,有引导气流、双台风和高空冷涡等。作者主要利用GMS IR卫星云图,结合常规资料对0l16号台风的异常移动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79.
利用天气图资料普查1980~1999年中6~8月出现的86次冷涡天气过程及与冷涡配合的地面天气系统8种类型 ,归纳出冷空气的不同路径与不同类型的天气系统 ,分析得出适合人工增雨作业的不同降水形势场  相似文献   
380.
对2002年7月11~15日在沈阳地区出现的连续强雷暴天气过程的气象条件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 :中纬度稳定维持的阻塞形势使东北冷涡滞留是强雷暴能够连续5d在同一地区附近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