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基于浅层探冰雷达的东南极内陆地区冰盖内部等时层提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内陆队首次使用雪地车载浅层探冰雷达取得了中山站至昆仑站全程1 300 km 的浅层冰盖数据,通过MATLAB对数据进行FFT转换、背景滤波、改变叠加次数去噪和基于曲波变换的图像处理,使用Reflexw对MATLAB处理后数据进行地形校正、二次背景滤波和平滑滤波等处理,成功提取了冰盖浅层等时层并得出了等时层的平均深度、最大深度和波动情况。最后进行了数据的连接,展示了LGB69冰芯处等时层的分布并与冰芯数据结合大体对应了相应等时层的年代和事件。给出了Dome A附近的等时层分布情况。为东南极中山站至昆仑站沿途的物质积累率计算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2.
陈曦  王成善  黄永建 《现代地质》2011,25(3):409-418
白垩纪被认为是两极无冰的典型温室气候时期,但近年来对于白垩纪存在短暂冰川甚至是极地冰盖的猜想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前人提出的冰川或气候变冷证据,如冰川遗迹、全球海平面快速下降事件以及δ18O正偏事件等,总结了白垩纪可能存在冰川的时期,包括Berriasian Valanginian之间、Valanginian晚期、Barremiana期、Aptian Albian之交、Albian Cenomanian之交、Cenomanian中期和末期、Turonian中期、Coniacian中期、Santonian早期、Campanian晚期、Campanian Maastrichtian之交和Maastrichtian末期等。对这些证据的有效性进行详细的讨论,同时也对白垩纪冰川的可能成因进行探讨。笔者认为,白垩纪即便存在冰川,也是小规模、短暂地存在,因此,精确的年代学约束是进行白垩纪冰川研究的前提;米兰科维奇旋回控制下的气候波动是白垩纪形成短暂冰川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63.
资料集锦     
正南极深钻冰芯探寻气候往事考察发现,冰穹A地区最厚的冰层有3132米,这意味着,科学家有望在此钻得可还原100万至150万年前气候记录的深冰芯。刚刚回沪的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孙波昨天向记者透露,在"头三钻"基础上,我国计划用5到10年时间,利用中日联合研发的深冰芯钻探设备,在冰穹A地区循序渐进地打穿冰盖,进而读取那部年代最久远的"气候史书"。  相似文献   
64.
南极冰盖物质平衡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明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状况,对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海平面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南极冰川学的重要基础工作.在ITASE计划(International Trans Antarctic Scientific Expedition)和ISMASS计划(Ice Sheet MassBalance and Sea Level)的指导下,各国科学家对南极几个主要流域进行了大范围的实地观测,获取了一些重要成果.此外,由于极地测高卫星和重力卫星的应用,南极冰盖整体物质平衡状况评估在近期得到长足发展.无论是实地研究还是卫星遥感,都有其局限性,两者结合可以弥补各自的缺陷,是未来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但目前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综述了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将有关研究分局域和洲际尺度进行了介绍,并对国内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5.
拥抱北极     
温越岭 《地球》2013,(6):46-50
正北极冰盖正在缓慢消融,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同样在上升的是全球对北极事务的关注。人类合作开发北极的历史正开启新的篇章。5月15日,北极理事会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召开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会议通过并签署了《基律纳宣言》,同时,决定接纳中国、印度、日本、意大利、韩国和新加坡等六国,成为  相似文献   
66.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第九章综合评估了与海平面相关的最新监测和数值模拟结果,指出目前(2006—2018年)的海平面上升速率处于加速状态(3.7 mm/a),并会在未来持续上升,且呈现不可逆的趋势。其中低排放情景(SSP1-1.9)和高排放情景(SSP5-8.5)下,到2050年,预估全球平均海平面(GMSL)分别上升0.15~0.23 m和0.20~0.30 m;到2100年,预估GMSL分别上升0.28~0.55 m和0.63~1.02 m。南极冰盖不稳定性是影响未来海平面上升预估的最大不确定性来源之一。区域海平面变化是影响沿海极端静水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7.
近来,欧洲多个国家接连遭遇强降雪和低温天气,有些地区最低温度甚至打破10年以来的最低纪录,这让人们对气候变暖的结论产生怀疑。然而一项最新研究认为,欧洲之所以出现寒冬,与全球气候变暖不无关系。法国媒体2010年12月21日援引《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日前刊登的一项研究结果称,欧洲严寒的罪魁祸首正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  相似文献   
68.
海科 《海洋世界》2011,(4):68-69
在南极考察队员中流传一句话: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南极的风能杀人。南极是"暴风雪的故乡"。而寒冷的南极冰盖则是孕育暴风的产床,它像一台制造冷风的机器,每时每刻都用冰雪的躯体冷却空气,孕育风暴。由于南极大陆是中部隆起向四周倾斜的高原,一但沉  相似文献   
69.
接地线是内陆固定冰盖和漂浮冰架的分界线,其位置的准确界定直接影响到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的计算。随着技术的发展,接地线的提取手段已经逐步从小范围的实地无线电回波测厚和GPS探测,发展到大范围的遥感观测。遥感观测主要包括4种技术手段,即流体静力学平衡、坡度分析、重复轨道分析以及差分干涉测量。以遥感观测为基础,国际上已发布5种全南极接地线产品,包括MOA、ASAID、ICESat、MEaSUREs以及Synthesized接地线产品。随着卫星数据源的丰富,改进接地线提取方法并高精度提取接地线,扩大接地线研究的时间尺度并对全南极进行长时序的接地线动态变化监测,结合冰架底部消融、冰底地形和海洋温度等参数,深入分析其变化原因和机制以及接地线变化与气候变化相互关系的建模等,将会成为南极接地线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70.
王建国 《地球》2009,(1):96-98
Dome。直译为冰穹。南极冰盖上有自然形成的一个分冰岭,分冰岭像南极的脊梁贯穿整个南极大陆,在这个分冰岭上有依次排列的DomeA、DomeB、DomeC、DomeF,这四个点被科学家称之为南极冰盖的四大冰穹,而DomeA是唯一超过4000米的冰穹,也是四大冰穹中至今尚未开展过相关研究工作的冰穹。现DomeF、DomeB、DomeC分别由日本、俄罗斯、法国等国在此建站进行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