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36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通过对开封市郊冬小麦整个生育阶段反射光谱的测量,分析了不同生育阶段、播种垄向及土壤背景对冠层光谱反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的冬小麦反射光谱特性总体趋势符合植被的反射光谱特性,但是又有一些差异;不同垄向冬小麦的反射光谱也不一样,南北垄向的光谱反射率高于东西垄向光谱的反射率;不同土壤背景的冬小麦反射光谱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02.
将2009—2010年冬小麦各生育期的气象实测资料与历年、去年进行了对比,分析气象条件对本年度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探讨当年冬小麦在提前入冬、春季气温回升慢等不利气候条件下,平均单产仍保持较高水平的原因,经分析发现:2009年冬前冷空气来的早导致分蘖少、群体不足、亩穗粒数少;早春气温回升慢,对冬小麦快速生长不利,小穗分化时...  相似文献   
503.
用模糊聚类法预报冬小麦产量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安气象观测站10a的冬小麦生育期、产量及气象观测资料,用回归分析确定出冬小麦生育期的冬前分蘖、拔节到孕穗期降水量、开花到乳熟期的降雨日数3个因子与冬小麦产量相关显。然后利用这3个因子进行模糊聚类,并用预报年的相关资料计算做出产量趋势预报。对1999年2000年西安地区产量年景试报,预报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504.
利用驻马店市1961年10月~2002年5月冬小麦生长季内平均气温资料以及气温5年滑动平均变化曲线图,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驻马店市冬小麦生长季内气温变化特征,并利用1981年以后的冬小麦作物观测资料,经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因暖温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505.
高晶  高辉 《气象》2023,(10):1227-1234
基于中国气象局逐日降水和日照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分析了2023年5月下旬黄淮海麦区高影响“烂场雨”事件的极端性特征及其大气环流配置型,发现:就旬平均而言,黄淮海麦区寡照的极端性要强于降水;但各省份间差异明显,其中河南省最为严重。为和历史事件对比,首次提出了河南“烂场雨”事件的客观定义指标,并由此筛选出1981年以来全省18次最为典型的“烂场雨”事件。此次“烂场雨”事件在所有事件中,雨量为第六多,日照为第二少。因此,对河南省而言,寡照时长的极端性亦更为明显。对1981—2022年所有事件合成结果显示,造成“烂场雨”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且西段脊线偏北,欧亚中高纬地区为“西低东高”环流型。对比发现,2023年5月下旬“烂场雨”事件的大气环流型在中高纬度和历史事件相似,但热带地区受超强台风玛娃的影响,副热带高压西段发生挤压形变,西北侧的西南风水汽输送明显偏强。同时因“玛娃”长时间稳定维持在菲律宾以东附近,台风东北侧引导的东南风气流较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风距平更为强盛。两支水汽在黄淮海地区汇合叠加,造成小麦产区的持续降水和寡照。  相似文献   
506.
干旱是制约我国粮食产量和品质提升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土壤水分与矿质元素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探究水分关键期冬小麦叶片矿质元素积累、产量和籽粒品质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的响应,对科学施肥和干旱灾害防御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冬小麦品种“齐麦2号”为试材,在水分关键期(拔节—扬花期)设计5个梯度的水分控制试验(T1处理为适宜水平,T2、T3、T4处理分别按照基准补水量75.0 mm的80%、50%、25%一次性补水,T5处理不补水),模拟研究水分关键期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叶片氮、磷、钾矿质元素积累和光合色素、光合参数以及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控制期间至复水后,T1处理下冬小麦叶片全氮、全磷、光合色素含量及最大净光合速率(Maximum 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max)、表观量子效率(Apparent Quantum Efficiency,AQE)、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LSP)均最高,受干旱胁迫影响,T2、T3、T4和T5处理下上述要素均显著降低,且干旱胁迫程度越重降低幅度越...  相似文献   
507.
根据新源县气象站1982—2018年冬小麦生育期、产量及同期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回归、pearson相关系数、3 a直线滑动平均等统计方法,研究了近37 a来新源县冬小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37 a来新源县冬小麦冬前生育期显著推迟,返青至乳熟期显著提前,春、夏季生育期提前主要受3月上、中旬气温影响。出苗—越冬开始期显著缩短、乳熟—成熟期显著延长,其它各生育期间隔无显著变化,全生育期缩短是由播种期显著推迟造成的。冬小麦气候产量与营养生长期的气象要素显著相关。播种期显著推迟导致冬前的热量积累不足,建议播种期提前10 d左右,利于形成壮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