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5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536篇
测绘学   294篇
大气科学   1771篇
地球物理   138篇
地质学   592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37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8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对湖北省西部某高速公路宜昌-恩施段主要岩体结构面(层面)的抗剪强度参数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包括岩体结构面的野外地质调查、岩体结构面原位直剪试验、结构面室内模拟试验及岩体力学参数估值等。通过对各种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对比,得到了岩体结构面强度参数。最后在岩体工程分类的基础上,利用Hoek Brow n经验方法对各类岩体结构面强度参数进行了估算。综合以上多种数据,并考虑岩体结构面所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了各类岩体结构面强度参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82.
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过程   总被引:10,自引:13,他引:10  
根据湖沼沉积、黄土沉积和冰积等地质记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生态景观学等方法.从万年、千年和百年及百年以下四个时间尺度对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中国西部干旱区的气候变化经历了多次的相对暖干和相对冷湿交替变化,变化历程较为复杂。早全新世、中全新世、晚全新世气候特点因地因时而异,但总体特征以干旱化为主,280~350a来,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并表现出显著的周期性。但在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天山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总的来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的气候趋于好转,植被覆盖状况改善明显,山地森林、草甸、人工绿洲的面积均呈增加趋势。研究结果还表明,在一定尺度的气候背景条件下,地表的植被覆盖对调节绿洲区域气候有着积极的作用,可增加局部地区的降水。  相似文献   
83.
水稻叶面积指数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通过不同氮素营养水平的水稻田间试验 ,采用单变量线性与非线性拟合模型和逐步回归分析 ,用1 999年试验数据为训练样本 ,建立水稻LAI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 ,用 2 0 0 0年试验数据作为测试样本数据 ,对其精度进行评价和验证。结果表明 ,高光谱变量与LAI之间的拟合分析中 ,蓝边内一阶微分的总和与红边内一阶微分的总和的比值和归一化差植被指数是最佳的变量  相似文献   
84.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总被引:403,自引:14,他引:403  
采用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象站的地面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1951年以来近地表主要气候要素演化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近50 a来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1℃,增温速率接近0.22℃/(10 a),比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明显偏高。地表气温增暖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其季节和空间特征与前人分析结论基本一致。降水量变化趋势对所取时间段和区域范围敏感。1951年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略有增加。降水变化的空间特征明显而相对稳定,东北北部、包括长江中下游的东南部地区和西部广大地区降水增加,而华北地区以及东北东南部和西北东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分析还发现,近50a来全国平均的日照时数、平均风速、水面蒸发等气候要素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但积雪地带的最大积雪深度却有所增加。中国日照时间和水面蒸发量变化的空间特征很相似,减少最明显的地区均发生在华北和华东,新疆次之。影响中国年代以上尺度气候变化的因子错综复杂,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50 a来的气候,但考虑到尚存的不确定性,目前仍不能给出明确结论。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日照时间和水面蒸发量减少可能均起源于人为排放的气溶胶影响,平均风速减弱也有利于水面蒸发量下降,而在西部地区云量和降水量的变化可能更重要。  相似文献   
85.
山东省农田干旱预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农田干旱强度的概念,反映受旱强度、受旱面积、干旱持续时间的综合作用,对于不同地域范围、不同时段的旱情具有可比性。应用1975-1994年逐旬全省受旱面积资料,计算山东省平均春旱强度、夏秋旱强度、年干旱强度,并与前期或同期降水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干旱预警模型,可根据各地区降水量预报值预测当地后期的干旱强度。  相似文献   
86.
虹吸雨量计是连续记录液体降水量、降水起止时间和降水强度的自记仪器,由承水器、浮子室、自记钟、记录笔和外壳等组成。雨量计置于观测场内,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其故障率较高,一旦降水期间出现故障,不但容易使记录缺测,而且还可能对年最大降水量的挑选造成影响。其常见故障如下:a)不虹吸。在人工加水或雨大时能够正常虹吸,但降水小时则在10mm线处划平线而不虹吸。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①虹吸管不清洁;②虹吸管与连接螺帽处漏气;③虹吸管有裂痕;④虹吸管曲率不合格。处理方法:第①种情况,可用肥皂水冲洗后再用清水冲洗数次,还可用细铁丝…  相似文献   
87.
栾川县近40年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0年栾川站气象资料,分析了栾川县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来栾川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平均湿度呈下降趋势,光照呈增加趋势;降水的年变化趋势与气温年变化之间,有气温偏低时期降水偏多、气温偏高时期降水偏少的反相位关系。  相似文献   
88.
利用1960~1999年全国600个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对黄河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间的夏季降水总量年际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应用功率谱诊断方法提取了夏季各月降水的振荡周期。在此基础上,选取了黄河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间降水量多与少的年份,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其上空的水汽变化以及水汽输送量变化。结果表明,黄河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间降水量多的年份,其上空为较为明显的水汽辐合;降水量比较少的年份,其上空为明显的水汽辐散。选取多雨年(1982年)及少雨年(1997年),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TBB资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89.
宋艳玲 《气象》2005,31(5):94-95
2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南方部分地区出现持续低温阴雨雪寡照天气;江南及福建等局部出现暴雨及山体滑坡等灾害;滇、新等地局部发生雪灾;华南中南部、云南南部持续少雨雪,旱情持续或发展。月平均气温,全国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低,湘、鄂、黔等地的部分地区遭受严重冰冻灾害。  相似文献   
90.
滑坡滑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往往用反算法确定。分析表明,对已变形位移的滑坡,其推力可不反算滑面抗剪强度指标而直接按现状稳定系数和设计安全系数简易地估算,一般地,滑坡推力等于下滑分力乘以设计安全系数相对于现状稳定系数的提高比例值。进而讨论了其对不同设计工况、各种典型形状滑面的适用条件。这是一条估算滑坡推力的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