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伊春近30a大雾天气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伊春1979~2008年大雾天气的日变化、月际变化、年际变化规律.伊春大雾多出现在夜间,日出后消散,持续时间以3~6h为多.大雾主要集中在夏季,其次为春秋两季,而冬季大雾出现很少.20世纪90年代大雾日数最多,2000年以来大雾日数又缓慢减少,但没有明显的周期性.当相对湿度为75%~80%、气温为15-20℃、风速为静风或0~0.5m/s、气压为980.0~985.0hPa时,出现大雾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32.
简要报道黑龙江伊春下白垩统裸子植物木化石组合,包括4科8属:柏科柏型木属Cupressinoxylon、落羽杉型木属Taxodioxylon,罗汉松科?叶枝杉型木属Phyllocladoxylon,松科雪松型木属Cedroxylon、油杉型木属Keteleerioxylon、云杉型木属Piceoxylon,红豆杉科红豆杉型木属Taxaceoxylon和异木属Xenoxylon。其中,松科木化石多样性最高,占据绝对优势。叶枝杉型木属、红豆杉型木属首次在黑龙江地区发现。当前木化石组合是东亚地区发现的类群最为丰富的白垩纪木化石组合之一,丰富了我国白垩纪裸子植物化石记录。木化石记录表明东北地区是早白垩世裸子植物多样性中心和分布中心之一。伊春木化石中非正常生长轮和创伤树脂道的出现反映了短时气候波动、自然灾害或者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与伴生生物间相互作用现象。该化石组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为认识东亚现代裸子植物演化发展历史及其古环境、古气候背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3.
黑龙江伊春铅锌(银)成矿带是黑龙江东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作者对该带已知矿床(点)成矿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深入地探讨了构造演化与成矿的关系,提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伊春地区花岗岩体的密度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晚奥陶世花岗岩体的侵位以构造扩展机制为主,气球膨胀作用为辅,最后发生了顶蚀作用.晚石炭世花岗岩是以强力旋转上升定位的气球膨胀作用机制为主,构造扩展机制为辅.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二长、正长花岗岩体就位过程中构造扩展机制起主导作用,岩浆底辟作用也较强;早侏罗世碱性花岗岩体岩浆就位过程中以强力的气球膨胀作用为主,构造扩展机制为辅.  相似文献   
35.
伊春地区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伊春南岔-金山屯地区广泛发育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呈岩基状产出,岩性为肉红色中粗粒斑状二长花岗岩,斑状,斑晶由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基质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组成,局部含角闪石。岩石SiO2 含量69. 58% ~ 75. 96%; 富碱,Na2O + K2O 为7. 22% ~ 8. 45%,K2O/ Na2O 为1. 07 ~ 1. 43 ( σ = 1. 58 ~ 2. 47) ,为钙碱性花岗岩。ΣREE 为178. 68 × 10 - 6 ~ 464. 75 × 10--6, ( La /Yb) N = 11. 6 ~ 20. 22,轻重稀土分馏显著,δEu = 0. 17 ~ 0. 34,具铕负异常,相对富Rb、Th、U、 Nd、La、Pr 等元素,贫Ba、Sr、P、Ti 元素等,显示典型的KCG 型( 高钾钙碱性) 花岗岩特征,属于造山后花岗岩( POG) ,为岩浆混合成因。该花岗岩两个锆石U--Pb 年龄值分别为207 ± 2 Ma、197 ± 1 Ma,属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可能暗示混合后的结晶持续时间,其形成环境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对接后的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6.
伊春铀成矿远景带地质背景复杂,发育有火山岩型、花岗岩型、变质岩型铀矿化,已发现的铀矿化点集中分布于帽儿山等8处异常区。笔者通过对区内火山岩型、花岗岩型铀矿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该带铀矿化的区域控制因素,认为前寒武纪富铀地质体、断裂和火山构造,以及层位、岩性和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化等因素对铀矿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带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7.
伊春地区晚印支期Ⅰ型花岗岩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印支期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为一套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含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岩石中暗色闪长质岩包体发育较普遍,富含角闪石及镁质黑云母,副矿物以榍石、磁铁矿、磷灰石常见,Al2O3/(Na2O K2O CaO)<1.1,显示出Ⅰ型花岗岩特征.利用岩石矿物组合、岩石化学特征判别其产于碰撞后构造环境,认为造山后伸展体制是这期花岗岩形成的重要原因.岩石(87Sr/86Sr),及δEu值反映其源区为壳幔过渡区,氧同位素(δ18O)测定值在5.5‰~10‰之间,具壳幔混源的特点,表明岩石来源于下地壳或壳幔过渡部分,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或壳幔过渡区部分熔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8.
研究趋势预报对提高预报质量和保障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统计了伊春2020年9-12月的观测报文数据,结合预报中心发布的伊春机场趋势预报,找出秋冬季风趋势规律,分析不同条件下风趋势的发生情况,对比研究不同因子对风趋势的影响,探讨利用其提高风趋势预报的准确率的可行性。总结出了机场风趋势预报的规律指标,发现风的趋势多发生在日出和气温升高的时刻且变温为正值时发生概率大,应综合考虑日变化和天气系统等多种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