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9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513篇
测绘学   540篇
大气科学   395篇
地球物理   638篇
地质学   870篇
海洋学   370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204篇
自然地理   33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5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唐坤  王学求  迟清华 《地球学报》2016,37(6):733-744
选取兴蒙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走廊带上沉积物的SiO_2、Al_2O_3、CaO、MgO、Na_2O、K_2O、TFe_2O_3、FeO、TiO_2、MnO、P_2O_5、CO_2、H_2O~+、pH十四个指标,研究其在不同二级构造单元、地理景观、土壤类型、降雨量等级下的含量与空间分布特征,并讨论该地球化学走廊带上化学蚀变指数。结果表明:在兴蒙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走廊带上,作为沉积物主体的SiO_2、Al_2O_3两者含量为明显负相关而空间分布表现出此消彼长的特征;CaO、MgO、CO_2高含量分布区则与碳酸盐岩地层或含碳酸盐矿物的土壤有关,而MgO的高含量还与走廊带上镁铁质基性-超基性岩有一定关系,表明了这三个指标的高含量受特定岩性或矿物的影响较大;Na_2O、K_2O含量除了受继承的基岩影响外,还受到后期的风化作用和气候及自身地球化学性质等复杂因素综合影响,对Na_2O来说尤为如此;TFe_2O_3、MnO、TiO_2、P_2O_5相对于在地质背景复杂地段,经过冲积平原的沉积物混匀后,含量差异更小;相对干冷的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的气候条件有利于FeO存在,使得其相对燕山地区含量差异较TFe_2O_3要小,在章丘以南相对温暖湿润地区更易被氧化而导致其含量整体较低;北方干冷气候条件下,沉积物H_2O~+含量普遍较低,局部高含量位于碳酸盐岩地层或第四系分布区;走廊带上的pH值反映了沉积物偏碱性的特征,而在章丘以南的地区随着降雨量的增加,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沉积物pH值表现为中性-偏弱酸性;兴蒙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走廊带沉积物的CIA值反映出在寒冷、干燥气候条件下低等的化学风化程度,兴蒙造山带沉积物平均风化程度相对华北克拉通沉积物的平均风化程度差异变化相对要小,显示兴蒙造山带的降雨量与温度等风化影响因素变化较小。作为反映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的量化指标,离子电位可以更好地帮助理解沉积物元素的含量和空间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82.
三矿沟Cu-Fe-Mo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三矿沟—多宝山构造-成矿带中一个比较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在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对与成矿有关的三矿沟复式英云(花岗)闪长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岩体的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研究表明,该矿床岩浆岩体属于钙碱性I型花岗岩,具有大陆地壳的特征,形成于与造山花岗岩有关的火山弧环境或相似的构造环境中,主要与造山阶段的火山弧花岗岩关系密切。稀土元素配分图显示向右缓倾斜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型特点,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明显,无明显的负铕异常,暗示其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成因,也反映了同源岩浆的特点。δEu值介于0.81~1.24,δCe值为1.00~1.13,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微弱的分离结晶作用,同时又受到同化混染作用的一定影响,其成岩环境氧逸度较低,指示了缺氧环境,有利于金属元素的积聚而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83.
尾矿库是我国重大危险源之一,而尾矿库内的浸润线又是坝体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有效排出尾矿中的水,降低尾矿库内浸润线,本文通过辐射井技术在尾矿库降排水工程中应用的多个成功工程实例,归纳、总结并提出该技术在尾矿库应用过程中的设计思路、施工要点及工艺方法等。  相似文献   
84.
该文以济宁市环境承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环境污染状况、环境治理状况、人口状况、经济发展状况、自然资源状况、物耗能耗状况等19个指标中,提取出影响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的3个主成分,对济宁市环境承载力年际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0年,济宁市环境承载力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研究评价结果较好,可以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开发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5.
坝址环境水质及其时空变化隐含了丰富的信息,可以揭示水、岩、帷幕间的相互作用情况以及渗流条件的改变。以李家峡水电站为例,对坝址不同部位渗流水进行采样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水化学图示、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坝址环境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并与之前的检测结果对比分析水质变化趋势。研究显示,廊道内渗水总体上呈现出“高矿化”的特征,且坝基部位较两岸坝肩尤甚,表明两岸部位帷幕前后水力联系相对活跃;从时间演变看,左岸及坝基廊道部位的水质与此前检测分布较为一致,表明对应部位防渗性能变化稳定;右岸水样两次检测情况变化较大,表明右岸廊道部分部位渗流条件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86.
重度石漠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云南省蒙自市西北勒乡碧色寨村石漠化土地为研究对象,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研究岩溶石漠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各养分指标变异系数介于0.14~1.76,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状况有较大差异;(2)研究区土壤12项养分指标可归结为3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90.69%,其中PC1主要包含了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效锰,PC2主要综合了有机碳、全氮、全钙和有效锌,有效铁对PC3具有较大的贡献。(3)对不同用地类型土壤养分的主成分得分进行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火龙果地>林地>封育草地>玉米地,表明植树造林及火龙果种植等方式能有效改善石漠化区的土壤养分状况。建议对样区的石漠化治理应以封山育土为前提,以生态恢复为目的,通过种植火龙果与修复林地改善样区土壤状况,逐步形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石漠化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7.
土壤质量评价是提高对土壤质量理解的关键环节。为了了解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土壤质量的基本情况,在青藏高原腹地西大滩至安多地区,根据不同海拔梯度和植被盖度共采集了154个土壤样品。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法确定了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土壤质量的最小数据集(MDS):全氮、全磷、全钾。根据影响土壤质量的最小数据集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得出了不同海拔、不同植被盖度下的土壤质量指数(SQI)。通过对不同海拔、不同植被盖度的土壤质量指数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SQI呈增加的趋势,即海拔4 300~4 600 m(0.270±0.043) < 海拔4 600~4 900 m(0.326±0.061) < 海拔4 900~5 200 m(0.410±0.075);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SQI也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即植被盖度小于50%(0.262~0.265) < 植被盖度大于50%(0.336~0.344)。在分别考虑了有机质、盐分、土壤水分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下得出的土壤质量指数值与基于最小数据集得到的土壤质量指数相一致,说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最小数据集可以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土壤质量做出较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88.
邢凯  舒启海  赵鹤森  徐浩楠 《岩石学报》2018,34(5):1427-1440
滇西普朗斑岩铜矿床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带义敦岛弧南端,是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俯冲背景下的成矿作用产物。本文选取普朗矿床含矿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中蚀变和未蚀变磷灰石进行研究,以探讨其对成岩、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相比于未蚀变磷灰石,蚀变磷灰石的Na、S、Mn、Ca、Y及REE等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总体而言,普朗矿床中磷灰石均具有高Sr、δEu,低Y的特征,指示了其母岩浆具似埃达克质特点。本次研究表明磷灰石的卤素、Sr和REE可以用来追踪成矿母岩浆成分、氧化状态和结晶演化过程。与三叠纪不成矿的休瓦促岩体相比,普朗矿床成矿岩体的磷灰石具高δEu、低Mn和δCe的特点,且δEu和δCe总体呈负相关趋势,表明普朗矿床成矿岩体氧逸度相对较高。此外,磷灰石中(La/Sm)_N、(La/Yb)_N和(Sm/Yb)_N比值降低可能是岩浆中独居石结晶或含Cl热液出溶的结果。与邻区的春都矿床、白垩纪休瓦促成矿岩体对比研究表明,普朗斑岩成矿岩浆具有高Cl/F特征,可能形成于典型的大洋俯冲环境。  相似文献   
89.
华北聚煤盆地南缘淮南煤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组含煤岩系普遍沉积铝质泥岩,然而,对于多层铝质泥岩的形成条件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尚未开展深入研究。在本次研究中,系统采集了淮南煤田张集煤矿补Y1钻孔岩心样品,采用XRF和ICP-OES、ICP-MS分别测试了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铝质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层位的铝质泥岩来源于同一源区,铝土质泥岩可能受到了更强烈的红土化作用导致其明显偏离SiO2/Al2O3和Fe2O3/Al2O3趋势线;Sr/Ba的结果表明铝质泥岩是在不稳定的海陆交互沉积环境下形成的,V/Cr和V/(V+Ni)的结果表明铝质泥岩是在贫氧到厌氧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综合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结果,表明了不同层位铝质泥岩的母岩可能是附近古陆的中酸性火成岩,母岩风化产物经迁移至淮南地区沉积成岩。   相似文献   
90.
北大西洋地区除了存在约70 a周期的AMO(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之外,历史长期气候记录中英格兰温度(Central England Temperature,CET)与格陵兰冰芯净雪累计率还存在显著的20 a周期波动。本研究利用CCSM4(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4)耦合模式工业革命前控制试验(piControl)结果中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通过10~50 a带通滤波与扩展经验正交函数(Extend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EOF)分解,得到在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存在准20 a振荡的逆时针旋转模态。此周期与其临近地区的CET、格陵兰冰芯净雪累计率的准20 a振荡周期相吻合,说明这种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准20 a振荡的海洋模态与其临近地区的大气准20 a振荡之间可能存在相应的联系。进一步利用CAM4(the 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4)大气模式,以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准20 a振荡SST旋转模态为强迫场进行敏感性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这种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