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4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134篇
大气科学   207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550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02篇
自然地理   60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对城镇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康定市为例,以斜坡单元为最小评价单元,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曲率、工程地质岩组、距道路距离、距断裂距离、距水系距离和斜坡结构等9个滑坡影响因子,根据各因子滑坡面积比曲线与证据权值曲线的突变点,划分滑坡影响因子二级状态,并对各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剔除相关性较高的距道路距离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证据权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对已有治理工程的斜坡单元,本文尝试利用折减系数法对其易发性进行进一步评价。结合现场调查,将研究区滑坡易发性程度划分为:极高易发、高易发、中等易发、低易发。评价结果表明,自然工况下极高易发区主要位于康定市炉城镇以及研究区北侧二道桥村一带,高易发区主要位于雅拉河、折多河与瓦斯沟河谷两侧,对治理工程所在的斜坡单元进行折减后,极高易发区面积由11.21%降至8.42%,滑坡比率由4.03降低至2.3,研究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模型精度达77.8%。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康定市区的滑坡易发性分布情况,可为城镇精细化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岩溶山区城市地下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地质灾害风险因素,由于成本和工期等原因无法详细查明所有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灾害风险源,导致各种灾害事故频发。目前对于隧道工程灾害评价方法多依靠专家打分,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大,且部分评价指标难以量化。为解决上述问题,依托岩溶山区轨道交通工程—贵阳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统计其26段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灾害发生位置、类型,仅选取明显相关地质灾害风险因素作为评价因素,根据灾害类型和地质灾害风险因素的位置关系反演出灾害发生频率与地质灾害风险因素间的耦合关系,建立岩溶山区城市隧道工程风险灾害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表明灾害发生频率与评价体系分段结果吻合程度均在69%以上,评价体系能够较好预测灾害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993.
李忠东 《地球》2022,(1):35-41
在我们的印象中,山应当是什么样子的?或是山体浑圆,像一个个馒头?我国东部低山区的山大致如此,它们的形成大多与流水侵蚀有关,流水轻柔,侵蚀出的山形也圆润柔美、延绵起伏;或是山形峻峭,如锥如剑?  相似文献   
994.
山西滹沱河山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滹沱河山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基于PSR理论模型,从生态系统结构、状态、功能和协调度4方面选取了26项指标,构建了滹沱河山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二级综合模糊评判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滹沱河山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滹沱河山区湿地生态系统在健康级别的隶属度综合得分是0.095;在亚健康级别的隶属度综合得分是0.368;在一般疾病级别的隶属度综合得分是0.398;在疾病级别的隶属度综合得分是0.139。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滹沱河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属于一般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995.
根据高原山区正射影像特点,对影像普遍存在的色差过大、云雾、曝光不足、曝光过度、山体阴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hotoshop的标准参数化影像匀光匀色快速处理策略。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对高原山区影像匀光匀色的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永嘉县处于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地形区,是典型的山区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具有优质的山水自然环境,是“水长而美”的生态典范。永嘉县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自汉代建县已有1883年历史,曾为瓯地越国,拥有永嘉学派、永嘉四灵、永嘉昆曲等瑰宝。但是,永嘉县山多地少,人口与用地集聚在沿江地区,使得县域内人地矛盾尤为突出,该县人均城乡建设用地仅为123.62平方米,远低于浙江省、温州市平均水平。“十四五”期间,永嘉县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势必要在土地要素保障方面破题。  相似文献   
997.
罗时雨  童玲  陈彦 《遥感学报》2017,21(6):907-916
山区土壤含水量对山区植被生长监测、滑坡预测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针对山地低矮植被区域,提出了全极化SAR图像的土壤含水量估计方法。为解决山地区域SAR图像几何形变和极化旋转问题,根据入射角、坡度、坡向信息定义了可测区域与不可测区域,并对可测区域后向散射系数进行校正。其次以密西根模型为基础,发展了低矮植被的散射模型。在假定植被和土壤特征不变的情况下,基于此散射模型并结合校正数据建立了山区土壤含水量反演方法。结果表明,模型反演的土壤含水量和实验点实测值基本一致,两个实验点反演值分别为14%和15%,实测值为11.45%和15.80%,能够满足一般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8.
包络线去除的丘陵地区遥感影像阴影信息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甜  廖和平  崔林林 《遥感学报》2017,21(4):604-613
中国西南丘陵常态山和喀斯特山交错分布,遥感影像普遍存在山体阴影,分布零散且无规律,基于DEM的地形校正模型(C校正等)虽然算法成熟、易于操作,但在复杂地形区存在误差。引入基于相似像元包络线的阴影校正方法(CR校正),按照阴影提取、包络线去除、相似像元寻找和阴影亮度重建的步骤,采用西南丘陵地区Landsat 8 OLI影像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CR校正后,阴影区的视觉特征与邻近非阴影区趋于一致,阴影像元亮度有明显提升;校正后影像主要波段标准差减小,与非阴影区参考光谱的相对均方根误差在2.919%以内,最低仅为0.516%;自动分类精度从43.59%提高到61.57%,CR校正有效提高了有阴影的丘陵地区遥感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999.
利用2002-2016年MODIS逐日积雪遥感产品(MOD10A1、MYD10A1),采用日产品合成法、临近日分析法、空间滤波法和相邻时间合成法,生成天山山区逐日晴空积雪遥感产品数据集,研究分析了天山山区积雪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15a,天山山区平均积雪覆盖面积变化不明显,呈略微减少趋势,但主要表现为年际间的波动变化;分季节来看,天山山区积雪覆盖面积冬季 > 秋季> 春季 > 夏季;积雪面积从9月开始积累,1月达到峰值,占天山总面积的50±25%,3月开始消融,8月达到最低值,仅占天山总面积的为3.5±2%。;天山山区大部分区域积雪开始时间在第300天之后,积雪结束时间在第40~150天左右,海拔较高的区域积雪开始时间较早;天山山区平均积雪日数小于60天的不稳定积雪区主要分布在天山南坡、北坡边缘地带,占整个天山面积的44.57%,平均积雪日数在60~300天之间的区域占比为53.4%,主要分布在天山中部和北坡部分区域,平均积雪日数大于300天的永久积雪区,主要分布在海拔3800以上区域,占天山面积的2.03%。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GIS技术,构建跨省山区空间阻隔可达性模型,并以跨滇川黔三省的乌蒙山区42个县(市、区)为研究个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区内可达性表现出显著的中心外围递减的圈层空间格局特征;2区外可达性表现出显著的东西分异格局特征;3乌蒙山区综合交通可达性整体水平较低,中心城镇可达性水平相对较好,整体差异不大,可达性水平表现出明显的低均衡性特征。综合交通可达性具体表现出"核心-外围"圈层分异结构特征和东部与西部分异结构特征。建议从跨省区域交通网络合作、快速交通网络大通道、区域交通网络联通率、全域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等方面重视跨省山区交通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