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145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谢涛  罗强  张良  连继峰  于曰明 《岩土力学》2018,39(5):1682-1690
极限状态下墙体侧向位移对土压力计算和支挡结构设计影响显著。根据Rankine变形体和Coulomb刚塑体模型,将墙后土体变形分别当作单剪和直剪试验中试样的剪切过程,以达到极限剪切变形(剪应变或单位长度剪切位移)作为进入主被动状态标准,构建了土体变形与墙体位移的几何关系,提出了反映土体变形与强度特性,同时考虑静止时初始应力状态影响的墙体极限侧向位移近似计算模型。分析表明:土体极限剪切变形、滑移区范围、初始应力状态是影响墙体极限位移的核心要素,其中极限剪切变形占据主导作用,是导致不同颗粒组成及密实程度土体进入极限状态所需墙体位移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而主被动区范围不同和因静止土压力系数 1引起的初始剪切变形,则是被动状态墙体位移远大于主动的关键因素;算例中主动与被动状态下墙体位移与墙高之比分别介于0.5‰~13.2‰和?0.4%~?5.2%,且主动状态下细粒土墙体位移大于粗粒土,计算结果与工程经验及相关文献模型试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2.
本文针对空间面群目标提出了一种几何相似度计算模型。首先,利用拓扑关系概念领域图定义了面群之间的拓扑关系相似度;然后,对不同类型的面状目标选用合适的"降维"方法处理为"线群"目标,利用方向均值定义线群之间的方向关系即面群目标的方向相似度,以及利用"环形方差"定义线群目标之间的距离关系即面群目标的距离相似度。最后,结合面群的长度和平均长度、面积和平均面积,面密度及紧致度,建立了面群目标几何相似度计算模型,以对面群目标相似度进行整体度量。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空间面群目标的几何特征和空间关系特征,并对其作了适当的权重分配。从时间邻近度和尺度邻近度角度,本文设计了2个实验,结果表明,相似度计算结果与地物特征比较一致,符合人们的直观空间认知。  相似文献   
53.
二维Delaunay三角网的任意点删除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基于影响域多边形剖分的点删除算法缺陷,提出一种二维Delaunay三角网点删除算法。首先利用具有拓扑关系的三角网搜索影响多边形,并以三角形矢量面积为工具三角剖分影响域多边形,最后通过镶嵌优化后的剖分三角网完成点的删除,且满足Delaunay法则。通过测试证明了算法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54.
地震预警中的单台综合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日本基盘强震观测网中某个地震事件首个地震台记录的震级在4级以上、震中距为30~100 km的强震数据,运用B-Δ法和Voronoi多边形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震中距。结果表明,B-Δ法和Voronoi多边形法相结合计算出的震中距与单用B-Δ法的计算结果相比,单台定位所用时间相同,但其定位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5.
Tectonic inversion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island arc settings, especially in back‐arc basins. The reactivation of normal faults as thrusts, triggered by tectonic inversion, produces typical inversion fault‐related folds and thrusts in the hangingwall. These hangingwall inversion geometries are affected by two factors: the geometry of the underlying master fault and the angle of inclined simple shear relative to the regional dip of strata, in the case that the deformation is approximated by simple shear. This study employ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analyse the influence of the antithetic shear angle on the geometry of the hangingwall and displacement along the master faul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a steeply inclined shear vector during extension produces a narrow, steep‐sided half‐graben, whereas a gently inclined shear produces a wide, open basin. After tectonic inversion, a tight anticline is formed under steeply inclined shear, whereas an open anticline is formed under gently inclined shear. Antithetic shear results in reduced total displacement along the master fault, and the greater the angle between the shear direction and the regional dip, the greater the displacement along the master fault. Because the deformation geometry of syn‐extension layers is affected by extension followed by contraction, a change in the shear angle during tectonic inversion produces a wide variety of deformation geometries. Comparison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the results of analogue modelling suggests that the shear angle decreases by 5°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extension to tectonic inversion and that such a change may be commonly observed in natural geological structures.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benefi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which can be used to readily examine a variety of constraining parameters and thereby lea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hangingwall deformation, avoiding erroneous estimates of the amount of fault displacement.  相似文献   
56.
数学形态学和模式识别在建筑物多边形化简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居民地图形化简的一个方面--建筑物多边形的化简,提出一种在与地图比例尺相关的动态栅格和矢量数据相结合的数据模型支持下,综合利用数学形态学和神经网络支持下的模式识别的化简方法.在Visual C 环境下实现基于此方法的系统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说明此方法在保持街区的形态特征上效果明显.这种方法将制图综合知识融入图形化简操作之中,是自动制图综合智能化的一次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57.
基于Polygon之间相互切割的算法描述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或一些图形处理中,经常会碰到地理图形切割,以及对切割后的数据进行处理。文章主要讨论了由Polygon切割Polygon生成Polygon算法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实现切割后的Polygon自动生成算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
赵永兰  ;何耀帮 《东北测绘》2013,(2):148-149,151
简要介绍了如何基于CAD平台开发构面软件,实现3DSMAX快速建模,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路,总结了实现快速建模的技术路线,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达到了预期的3维效果,为实现数字城市和数字乡镇的3维景观显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彭丕洪  郭先春  马霞 《北京测绘》2013,(1):44-46,54
多边形拓扑重建是城市地图更新建库工作中关键性的一步,针对MapStar中拓扑重建的存在的问题,笔者采用MapGIS建拓朴,MapStar赋属性两者相结合的一种方法,能快速完成的多边形拓扑关系的重建,提高建库速度,实验证明,采用此方法,在城市地图更新建库工作过程中可提高30%-40%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0.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梯形面片的空间运算方法,该方法将多边形要素预先分解成一系列的梯形面片,后续的空间运算将不再基于原始多边形要素进行操作,而是对分解产生的梯形面片进行更为简便的计算处理。梯形面片模型结合了常见矢量数据模型数据精度高、栅格数据模型运算简单等优点,在执行相关空间运算中与常见矢量和栅格模型相比具有优势。详述了该数据模型,并以点面包含分析和多边形叠置分析等实例探讨了其在空间运算中的应用,测试与分析表明该方法兼具数据精度高、算法实现简单等优点,能较有效地提高空间运算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