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40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81.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the three-dimensional laser-scanning (3D-LS) technique can efficiently acquire many high-quality geometric properties of rock discontinuities. In practice, engineers usually prefer to simplify the processing by using single-station point data and roughly orienting owing to the complexity of registration/georeferencing multi-station point data. However, prior published studies have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when determining discontinuity orientations using 3D-LS. We propose a reliable and accurate method with robust on-site applicability. As part of an ongoing effort, we are evaluating the precision of the commonly used coarse registration method and the fine registration method, and promoted the optimized coarse- and fine-registr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ed their precision. It is found that: (1) the common and the optimized registration method can meet our project’s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and the optimized registration method improved accuracy in the dip direction by approximately 1°; (2) fine registration using an iterative closest point (ICP) algorithm can correct both dip direction and dip angle; and (3) the orientation is of high precision with commonly used coarse and fine registration, whereas the optimization effect to correct the orientation is slightly limited.  相似文献   
82.
点云配准精度是决定三维重建模型的质量因素之一,目前,最常用是ICP点云配准算法,经典的ICP算法易局部收敛,影响点云配准精度。本文提出基于间接平差的ICP点云配准算法,设定目标点集中目标点坐标与转入目标点集中的点坐标之间的距离阈值实现点云精确配准。通过与经典ICP算法对比可知,本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点云配准精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83.
面向室内弱纹理三维重建需求,本文以RGB-D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室内点云为基础,提出了四元组标靶辅助的点云配准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阈值筛选大曲率点,自动识别邻接点云中的辅助标靶,然后采用随机采样一致性表达方法,拟合标靶参数及其中心坐标,并根据拟合参数匹配同名标靶中心,通过刚性转换完成邻接点云粗配准。在此基础上,迭代估算邻接点云间的重叠区域,优化点云间的配准参数,从而实现点云精配准。利用Kinect相机获取两类室内场景各12站点云对本文方法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配准后的多站点云间距最大均方根误差优于一个采样间隔,证明了该方法在弱纹理室内点云配准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4.
针对复杂体育场馆外部精细建模在完整性和精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地面控制、地面激光扫描、无人机建模控制一体化的高精度建模方法。首先应用特制标志建立区域内控制、扫描、无人机高精度一体化坐标系统;其次对地面多站激光扫描点云结合控制坐标进行区域整体平差配准,生成一体化坐标系统下高精度地面点云模型;然后应用无人机数据和控制点生成一体化坐标下的高精度顶部数据;最后融合两种数据生成对象完整高精度精细模型。试验证明,整体平差解算方法可实现多站点云的高精度配准,一体化控制可实现非同源异质数据高精度融合,解决了复杂建筑对象的高精度建模问题,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图像配准是实现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高精度相位提取及地形高程反演的关键,大场景图像的高效高精度配准成为近年高分宽幅InSAR成像应用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由于大场景图像中不同区域偏移量及变化规律差异较大,传统最大相干系数配准方法需多分块及插值处理,面临计算量大且配准精度低等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DFT模型的大场景InSAR高效高精度图像配准算法。该方法利用最小均方差准则构建InSAR复图像配准的DFT模型,采用四叉树自适应分块及矩阵相乘DFT快速重采样配准方法,实现大场景InSAR图像各子块区域的高效高精度亚像素配准。仿真和实测数据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可实现大场景InSAR复图像亚像素级配准,还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其运算效率相对于传统FFT配准方法通常可提升3倍以上。  相似文献   
86.
不动产测绘是实现我国不动产登记的重要基础。本文详细探讨了武汉市"不动产登记管理信息平台",重点阐述了关键技术路线与方法、创新实用及现势作业流程等,高效地完成了不动产测绘数据的一体化处理和最终成果入库提交,并与已发证的历史资料进行整合,建立现势统一的不动产测量数据库,为武汉市不动产登记的统一管理提供有效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支撑及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87.
介绍了农村宅基地确权的意义和测量要求,阐述了基于CORS网络RTK技术的作业方法,通过应用实例对该技术的测量精度及可靠性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基于CORS的网络RTK技术在农村宅基地确权中的可行性,该方法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成果精度。  相似文献   
88.
本文以福州市为例,本着充分利用已有工作资料,减少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的原则,同时遵循地籍调查和房屋调查的有关规范要求,重点探讨房地合一调查的关键问题,如工作底图、摸底调查、地籍房屋调查的方法、宗地分层表示的方法、房屋调查和测量的方法和精度等方面,同时对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GF-2卫星影像正射校正及波段模拟配准误差试验,分析GF-2卫星正射校正方法的选择以及不同配准误差下对GF-2卫星影像自动分类结果的影响;最后介绍GF-2遥感影像在森林资源监测应用中的初步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正射校正时,当校正精度要求控制在RMS2时,控制点数量选择范围在85~95间较为合理,且控制点数在90个时,RMS值最小;经有理函数模型与卫片模型比较后,卫片模型校正精度较高;以目视判读为主时,实践中建议使用三次卷积重采样法输出结果最好;波段模拟配准误差试验中,配准误差与各地类面积变化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对于森林面积监测时,配准误差应小于0.3个像元。此研究可为新型国产卫星数据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针对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影像的特点,采用一种影像特征点自动提取匹配算法,解决影像之间的比例尺不一致、分辨率不一致等问题,实现影像的自动精确匹配,最终构建具有精确地理信息的三维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三维模型满足数字城市建设的需求,可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种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