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3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463篇
测绘学   1278篇
大气科学   289篇
地球物理   275篇
地质学   1053篇
海洋学   261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324篇
自然地理   59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influence of sample preparation procedure on the measured classification indices such as clay-size fraction, liquid limit, and plastic limit of shales was investigated. Shale samples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composition and plasticity were tested using standard and modified preparation procedures to yield quantitative data required for this investigation. The study specifies the range of shale plasticity in which the measured values of clay-size fraction and liquid limit are sensitive to hydrometer specimen size and rehydration time, respectively. The study also revealed that the degree of shale particle disaggregation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measured clay-size fraction and liquid limit. This influence is maximized for shales with intermediate plasticity and can b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particle size and shape. Correlations were established between classification indices derived from standard and modified sample preparation procedures. 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these correlations to adjust shale classification indices derived from standard sample preparation procedures usually utilized by commercial laboratories. Such correlations help in creating a universally followed procedure for better estimation of shale engineering properties and reliable interpretation of case histories involving shale formations.  相似文献   
992.
利用机载LIDAR双次回波高程之差分类激光脚点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张小红 《测绘科学》2006,31(4):48-50
机载LIDAR技术已经引起了测绘界的浓厚兴趣,有可能给测绘领域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机载LI-DAR技术的硬件设备在国外已相对成熟,而机载LIDAR的数据后处理算法仍然处于研究发展阶段,还有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关键之一就是机载LIDAR数据的滤波与分类。本文首先对已有的滤波分类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指出了各自的局限。然后提出利用两次回波信号的高程数据来实现对机载LIDAR数据的分类。首次分类后得到植被激光脚点点集和地面及房屋激光脚点点集。而房屋上的激光脚点要高出地面上的激光脚点数米之多,简单利用阈值法就可以进一步分类出房屋激光脚点和地面激光脚点。也可以先经过滤波处理将地面激光脚点去掉,然后利用两次回波信号的高程数据来分类自然植被激光脚点和人工地物激光脚点。实验证明所提方法简单有效,算法简单实用,特别适用于分类植被激光脚点。  相似文献   
993.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遥感影像分类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运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进行遥感影像分类的监督分类器,以实际的遥感光谱影像分类为例,将分类效果同传统的最小欧氏距离法分类进行比较,探讨了RBF分类的优越性,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图像分类器。  相似文献   
994.
网络上分级统计地图制图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网络环境中分级统计图表达信息的特点,阐述了交互式分级统计图的设计方法和思路,运用JavaApplet设计并实现了网络上分级统计地图制图子系统。  相似文献   
995.
基于面向对象和规则的遥感影像分类研究   总被引:54,自引:4,他引:54  
讨论了面向对象和规则的光学遥感影像分类方法。首先利用多尺度分割形成影像对象,建立对象的层次结构,计算对象的光谱特征、几何特征、拓扑特征等,利用对象、特征形成分类规则,并通过不同对象层间信息的传递和合并实现对影像的分类。并以北京城市土地利用分类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形式化本体的基础地理信息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本体概念出发,以认知分类和现有的本体分类方法为基础,将地理信息概念分为元概念和复合概念两大类,并基于一定的约束条件,根据地理信息概念的元属性,以形式化方法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分类.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地物空间信息的浮动先验概率最大似然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遥感影像对地物进行分类识别时,既需要考虑地物波谱信息,也需要考虑其空间信息。现有遥感分类方法主要集中在利用像素的波谱信息,对各个像素进行独立分类,忽略了地物空间信息。考虑到传统最大似然分类(MLC)方法包括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密度函数两个核心环节,提出基于空间信息的浮动先验概率MLC方法,融合空间信息和波谱信息,以提高分类精度。在分析地物空间信息的基础上,总结了基于空间信息的浮动先验概率确定原则和依据,包括地物几何空间特征、情景特征、临近像素空间自相关定律、景观参数等,并设计了基于地物空间特征和临近像素空间自相关定律的浮动先验概率确定算法和分类流程。通过分类试验和误差矩阵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空间特征和临近像素空间自相关定律的浮动先验概率MLC方法,能够融合地物的波谱信息和空间信息,克服最小距离、MLC等基于像素波谱信息的分类方法的缺点,显著提高地物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998.
台湾西部前陆盆地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基于对台湾岛、台湾海峡和周边海域(南海、东海)的盆山系统、相应动力学机制、构造单元以及其他诸多造山带和毗邻前陆盆地的研究,提出了台湾西部前陆盆地演化的4阶段模式,即:①增生楔发育-单向物源阶段;②挠曲响应-双向物源阶段;③前陆盆地系统形成阶段;④造山带坍塌-前陆衰退阶段。并对各阶段的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和物源供给方式的差异给予了探讨,认为在增生楔发育-单向物源阶段,尽管增生楔业已推覆至陆缘层序之上,但盆地依然呈被动陆缘的外廓特征,以大陆方向为盆地的唯一物源;在挠曲响应-双向物源阶段,盆地开始明显出现挠曲响应,增生楔开始具备并逐步加大向盆地供应沉积物质的能力,但依然以大陆方向为主要物源方向;在前陆盆地系统形成阶段,前渊和前隆区逐步形成,在来自唯一物源、后陆方向造山带物质的快速充填下,前陆期层序快速向前隆方向超覆,形成典型的前陆楔形体;在造山带坍塌-前陆衰退阶段,伸展作用出现并快速扩展,前渊抬升,前陆层序遭受剥蚀,火山作用重新出现。并探讨了该模式是否具有周缘前陆盆地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9.
The thirteenth list of faint late M and carbon type stars detected on the plates of the First Byurakan Spectral Sky Survey in zone +1° +13° covering about 3118 sq. degrees is presented. From 285 stars, 161 are newly detected objects: they are 17 carbon stars, 25 carbon star candidates, and 117 M-type stars. The spectral type of two objects is assumed to be between M8 - M9 or late N-subtypes. Among 161 objects, 85 (66 PSC + 19 FSC) are unclassified IRAS sources. Accurate positions, spectral classes, red magnitudes, and color indices are given using several astronomical databases. Finding charts from DSS are given for the most interesting objects.  相似文献   
1000.
用IAP-AGCM气候模式,功率谱分析,带通滤波等方法对半球5-7月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跳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处理,得出:赤道中太平洋,西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以及北极海冰的异常对副高的季节性跳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