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52篇
  免费   1253篇
  国内免费   978篇
测绘学   9340篇
大气科学   880篇
地球物理   670篇
地质学   2712篇
海洋学   1290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305篇
自然地理   1467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538篇
  2022年   616篇
  2021年   768篇
  2020年   477篇
  2019年   689篇
  2018年   507篇
  2017年   618篇
  2016年   629篇
  2015年   708篇
  2014年   938篇
  2013年   669篇
  2012年   774篇
  2011年   794篇
  2010年   779篇
  2009年   837篇
  2008年   884篇
  2007年   722篇
  2006年   580篇
  2005年   598篇
  2004年   570篇
  2003年   551篇
  2002年   488篇
  2001年   399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278篇
  1997年   271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90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张根寿 《地图》1992,(3):28-30
森林立地类型遥感制图以森林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理论为基础,以森林立地学为依据,通过遥感影像特征解译及生物地理学规律综合分析和分类而后制作成森林立地类型图。森林立地条件的遥感技术应用有两方面:现有林地的立地条件调查和宜林地的立地条件调查。一般来说,现有林地的立地类型对宜林地起一定的“规范”作用,但这种“规范”并非一一对应,如应该植树造林的土地不合  相似文献   
992.
本文讨论了以热带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再生资源的面积动态变化监测。研究中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我们利用多时相遥感图像对大面积的西双版纳州进行地类判读,系统地分析了森林植被的动态变化。其次,利用Landsat MSS和TM数据对自然保护区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包含无监督分类和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分析的数字图像处理,变化分类也相当符合实际。总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监测方法是很有效的,可在再生资源监测中特别是在森林植被监测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通过已知含油区及背景区地植物及地表土壤多种微量金属元素和吸附烃的综合分析,并利用遥感资料与物探资料作复合评价,讨论了冀东油气微渗漏地区的遥感植物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994.
立体影像匹配是自动提取SPOT影像高程信息的关键技术。本文根据SPOT影像在几何构像关系和影像质量上的特点,提出了多级匹配的结构策略。实际像对匹配实验表明,多级匹配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精度水平,而且运算速度快,在快速生成DEM数据辅助遥感信息分析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叙述了应用激光荧光雷达系统测量海上溢油类别以及植被、岩矿、土壤、地被物等荧光光谱的方法与技术。该装置由N_2激光源、OSA光学光谱分析仪、卡斯格伦望远镜接收系统三部分组成。该装置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25—60m远处测量各种物质的受激发射荧光。该仪器用标准灯谱进行了校正。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出发,讨论了植物叶片在不同形态、不同状态下的荧光光谱特征以及它们对荧光光谱的影响。文章涉及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植物在离体形态和活体形态下的荧光光谱特征;(2)叶片正面与反面的荧光光谱特征;(3)植物不同器官对荧光光谱的影响;(4)叶片放置时间对荧光光谱的影响;(5)叶片经不同处理时对荧光光谱的影响等。其目的是为激光荧光技术用于植被遥感的实施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7.
应用我国自行研制组装的激光荧光遥感系统,测试了包括岩石、土壤、植物、水体以及人工建筑材料在内的各种样品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地物荧光峰的位置、强度及它们的组合指标,不仅能区分上述各基本类型的地物,而且还能往下级单元续分。还表明,激光荧光遥感系统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某些方面可望超过当前常用的、以反射光谱为基础的被动式遥感。  相似文献   
998.
利用遥感技术编测我国新一代地质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论述了更新我国旧有地质图的必要性,系统提出了遥感技术在编制我国新一代地质图中(提高地理底图的现势性,厘定地质单位分类系统,提供地层、构造、岩体信息和常规方法所不能发现的某些重要的地质体与地质现象)的重要作用,概要介绍了编测新一代地质图时遥感资料的选定。  相似文献   
999.
在太行山北段,王安镇、司各庄两个花岗杂岩体与区域成矿的关系密切。该区的成岩成矿受NNE、NE、SN、EW、NW走向构造带和环状构造的控制非常明显。其中SN与NW走向构造带与成矿关系最密切。构造主要控制岩体的侵位与展布方向和控制王安镇和司各庄岩体部分边界和几何形态。构造不仅可成为容矿构造,而且还控制蚀变岩石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00.
位于祁连山北麓的青海省门源地区干1986年8-9月先后发生了三次地震,最强的一次震级为6.4级。在调查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和地震破坏情况中,遥感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卫星图像和地震前、后摄制的航空像片解译,发现门源地震正位于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的交接带上,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主要展布方向为北西向,它们控制着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形成,而且。在新构造运动时期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如第四纪地层被断;地貌差异显着;水系和山脊位错变形;洪积扇出现叠置和偏移;地震鼓包和地裂缝等迹象在遥感影像上都有较清楚的显示,结合地质、地震资料分析,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特别是祁连山北缘断裂活动更为明显。在这一活动带上,历史上曾发生过海原、古浪、昌马等大地震,小震更是时有发生。所以,我们认为北西向的祁连山北缘断裂是一条孕震断裂,门源地震与其有密切关系,并且该断裂的中东段今后仍会有中强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