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文化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在经济增长、满足就业、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聚集现象是经济产业研究的重要发现。本研究通过标准距离与L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和核密度制图法对基于文化企业位置信息的点模式空间分布格局做定量和定性分析。认为福州文化产业的分布总体呈现聚集态势,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心—外围的圈层结构,不同产业部门的发育阶段、聚集程度和形态特征有明显差别,资源、市场、政策条件的优势下,福州市文化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产业集聚的优势并未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亟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82.
福州浦下洲湿地开发引发的热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周边的湿地经常因城市扩展而被占用,造成了局部生态环境的变化。利用遥感技术,研究福州市浦下洲湿地开发引起的热环境变化。利用LandsatTM卫星影像反演了浦下洲湿地2006年(开发前)和2010年(开发后)的建筑指数、植被覆盖度、土壤和植被湿度、地表温度等主要地表信息参数,分析湿地开发前后这些参数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与2006年相比,该湿地被部分开发后,2010年,植被覆盖度平均减少了10.00%,湿度平均降低了25.64%,建筑指数平均增大了13.85%,地表温度平均升高了48.39%。浦下洲湿地部分被开发为建设用地后,地表温度显著提高,热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3.
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类演化-以福州复式岩体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南部处于扬子地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中间地区,位于亚洲东部大陆边缘的最南段,是中生代以来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非常活跃的区域.本文通过对产在活动大陆边缘的福州复式岩体的花岗岩类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得到早期的涧田花岗闪长岩、中期的丹阳二长花岗岩一福州钾长花岗岩和晚期的魁歧晶洞碱性...  相似文献   
84.
对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CAPPS3在福州市的应用进行效果检验,分析各季节CAPPS3预报福州市3种污染物SO2、NO2和PM10的等级预报准确率、转折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及与监测值的相关系数以及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夏秋季节CAPPS3模式3种污染物等级预报准确率较高,冬季NO2和春季PM10的等级预报准确率较低,错误等级预报多数偏高;转折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夏秋季最高,春季最低,模式对天气形势的变化反应不灵敏,特别是污染物浓度突变时,预报能力较差,当天气形势稳定时,预报效果较好;CAPPS3模式浓度预报值较监测值有偏大和滞后的缺点;相关系数及综合评分结果夏秋季最高,春季最低。CAPPS3总体预报效果较好,可提供有价值的指导预报,适合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85.
本文利用1986年Landsat TM、1994年Landsat TM、2000年Landsat ETM+、2005年CBERS-02 CCD、2009年ALOS AVNIR-2共5个时期的多平台遥感数据,采用分层分类和决策知识规则等方法,对福州海岸带湿地资源进行提取和分类;并分析了1986-2009年23年间福州海岸带湿地的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福州海岸带湿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1994-2005年间,1994年前和2005年后湿地变化都比较小;1986-2009年间,福州海岸带湿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天然湿地面积一直在减少,主要转化为水产养殖区等人工湿地和建设用地等非湿地类型;人工湿地2000年前呈下降趋势,2000年以后面积增长较快,其中水产养殖区面积一直稳步增长,主要由非湿地、水稻田和天然湿地转化而来。福州海岸带湿地的变化与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利益驱动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相关,特别是与区域政策调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6.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贮存库.采用平均标准木法与收获法估算福州市南江滨公园内的3种(南洋杉、番石榴、黄花槐)片林及其毗邻草坪的生物量与碳贮量,结果表明:南洋杉平均单株生物量为27.52kg,番石榴为48.60k,黄花槐为15.08kg;其中树干是主体,占整株生物量的58.0%~69.4%;3种林木的根系生物量也较高,占整株生物量比例达25%以上,其中黄花槐最高,达到33%;3块草坪生物量分别为31.11t·hm^-2(南洋杉毗邻草坪)、21.00t·hm^-2(番石榴毗邻草坪)、33.07t·hm以(黄花槐毗邻草坪);片林各器官的碳含量比较接近(除叶在41%左右外),波动范围为45.8%-47.2%,草坪各器官碳含量较低,波动范围为36.5%~41.3%;3种片林的植被碳贮量分别为24.69t·hm^-2(南洋杉)、38.19t·hm^-2(番石榴)、17.71t·hm^-2(黄花槐);3块草坪的植被碳贮量分别为12.47t·hm^-2(南洋杉毗邻草坪)、8.48t·hm^2(番石榴毗邻草坪)、13.21t·hm^-2(黄花槐毗邻草坪).  相似文献   
87.
福州平原两种水稻品种稻田的CH4和N2O排放通量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态箱一气相色谱法,以常规稻为参照对象,研究福州平原地区目前正在广泛推广的超级稻稻田的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特征.结果表明,稻田CH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分蘖期,其CH4排放量分别占常规稻和超级稻稻田总排放量的76.7%和64.1%;常规稻稻田CH4排放通量范围为0.09~16.90 mg/(m2·h),超级稻稻田CH4排放通量范围为0.11~14.30 mg/(m2·h);在整个水稻种植期,超级稻稻田平均CH4排放通量比常规稻稻田约减少3.6%;常规稻稻田的平均N2O通量为7.7μg/(m2·h),超级稻稻田的平均N2O通量为18.0μg/(m2·h);水稻成熟期常规稻和超级稻稻田的N2O通量占总通量的50%以上,分别达到了55.7%和66.9%.从综合温室效应看,常规稻稻田的综合增温潜势为2 264.5 kg/hm2 CO2,超级稻稻田的综合增温潜势为1 977.04 kg/hm2 CO2,超级稻稻田的综合增温潜势比常规稻稻田低12.7%.在相同管理条件下,种植超级稻可以降低稻田的综合温室效应,并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88.
为确保测绘数据的准确可靠,依照相关规定要求,从福州地区地形实际出发,经实地踏勘设计了由13个点组成的福州GPS接收机检定场,由国测一大队负责埋石、观测、计算平差,检定场的设计合理,观测数据精度优良,完全合乎规范要求。通过福建省技术质量监督局认证和授权,认定为福建省社会公用标准。  相似文献   
89.
第四纪盆地隐伏断层活动性的D-T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路  曲国胜  朱金芳 《地震工程学报》2012,34(2):126-131,141
本文在跨断层钻孔勘探的基础上,针对钻孔联合剖面提出了钻孔沉积深度-时间(D-T)分析方法。该方法以深度为纵轴、沉积时代为横轴做每一钻孔的D-T曲线,分析同一钻探场地断层两侧D-T曲线反映的沉积速率的差别,判断断层的活动时代和错距。该方法在福州盆地和泉州盆地的城市活断层探测项目应用得到较好的结果。最后分析了该方法的影响因素,指出钻探场地的地形(古地形)的稳定平坦是D-T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0.
本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和相关分析(CA)方法,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福州市城市化进程问题,以及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演变之关系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自80年代后期以来,福州综合城市化水平经历一段波动发展期后,有了较快提高;(2)综合城市化水平同产业结构的调整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信息产业,电子工业,建筑业及房地产业,对福州综合城市化水平有较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