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47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559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552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92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高频返回散射技术探测远地核爆炸电离层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利用高频返回散射技术探测我国1976年的一次低空大当量核爆炸电离层效应的结果。返回散射探测设备设于离爆炸点2205km的新乡。本文得到了核爆炸产生的附加电离区和电离层扰动的参数。这些结果与爆炸区附近其他手段观测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52.
运动的随时间而变的电离层所引起的多普勒频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电离层的变化和运动引起多普勒频移的物理机制,假定了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电离层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电离层反射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公式以及穿过电离层的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公式。这些公式把多普勒频移与电离层及不均匀团块的电子密度变化、层和团块的运动速度以及地球磁场强度变化等参数直接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53.
本文公布的14C年代数据52个(表1),其中除CG112、CG113、CG114、CG115、CG117样品,应用乙炔气体计数法测定外,其余样品皆为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实验方法同我实验室于“地质科学”1974年第四期和1978年第四期发表的报导。 计算年代所采用的14C半衰期为5570年,距今计年以1950年为起点。采样地点和层位是根据送样单位提供的资料整理。所标误差是测量结果按泊松分布计算的标准偏差  相似文献   
54.
本文对电离层频高图换算为电子浓度垂直分布剖面图方法中的Titheridge联合换算方法作了适当的修正和补充,并对此方法的误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5.
本文分析了电离层风发电机理论中影响电流分布的几种主要因素,认为电离层电导率模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计算太阴日变化(L)电流体系时,本文放弃了过去习惯采用的无限薄球壳的电导率模型,使用了分层电导率模型。考虑电导率随高度的变化以及电导率极大值的高度随纬度的变化,得到了与观测结果较为符合的理论L电流体系。本文的结果还指出,在处理某些全球性发电机理论问题时,不能简单地假定电离层为距地面等高度的无限薄球壳,而必须同时考虑大气潮汐振荡的特性及电导率随高度的变化。由此得出结论:发展三维电导率模型对于电离层风发电机理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6.
本文通过利用海南三亚站(1834°N, 10962°E)GPS闪烁/TEC接收机2004年8月到2005年7月间观测数据,在对三亚地区闪烁初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观测数据中S4(幅度闪烁指数)和C/N(载噪比),S4和ROTI(TEC变化率标准差)的关系,同时对2004年11月7日的闪烁事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得出:(1)三亚地区全年的闪烁强度具有明显的半年变化,在春秋季出现全年闪烁强度的最大值;(2)S4与C/N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3)ROTI可以作为由小尺度不规则结构引起闪烁出现的指示剂.  相似文献   
57.
利用GPS载波相位观测值建立区域电离层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利用载波相位观测值建立区域电离层模型的理论和方法,讨论该模型在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结合具体算例与利用伪距观测值计算的电离层模型的精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8.
用双频GPS观测值建立小区域电离层延迟模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介绍了用双频GPS伪距观测值建立区域性电离层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模型的初步结果表明,该电离层模型建立后,可为性病区域的广大单频用户提供在天顶方向优于0.4m精度的电离层延迟改正量,且具有30min以内天顶方向优于0.4m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59.
GPS测量的电离层误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世杰 《测绘通报》2001,(12):27-27
  相似文献   
60.
数字化测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流通式氡气源模拟实际流程,对数字化测氡的各个环节以及仪器标定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计数率随气体流量的升高而降低,并用氡气在闪烁室中的通过时间予以解释。指出对测氡仪器必须进行标定,而且必须用流通式氡气源标定;在观测中应控制或测定进入闪烁式的气体流量。最后对闪烁室的放射性污染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