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6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367篇
测绘学   435篇
大气科学   399篇
地球物理   235篇
地质学   1041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28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2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曾荣  赵荣  梁勇 《测绘科学》2018,(8):90-96
针对传统耕地质量评价方法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该文提出一种将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融合的主客观相结合的耕地质量评定新方法。依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选取湖北省襄阳市作为研究区,建立试点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耕地质量评价是科学有效的,能为耕地合理规划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2.
基于阜新市的土壤多样性与土地利用类型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阜新市为研究对象,将土地利用动态演变的模拟和预测以及关联分析测度方法应用于土壤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类型关联性分析的研究中。选取1985—2015年间8个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基于土壤矢量数据,对阜新市土壤和土地利用的多样性进行初步分析和定量化研究,探究了土壤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对阜新市土壤多样性指数影响因子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城镇、农用地、林地、水域、其他,关联度值分别为0.850 6、0.747 7、0.779 5、0.803 3、0.641 9,选取城镇、农用地、林地和水域这4个因子作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自变量参数,对土壤多样性指数进行预测,得到相关系数R=0.990,因此,4个因子对土壤多样性指数影响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由此可见,大规模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土壤多样性变化的一个首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3.
提出以传统灰色模型、初始值修正值、背景值优化后的预测数据及组合模型预测值作为B样条曲线的型值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新的灰色组合模型。新灰色组合模型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更好地反映沉降序列变化的曲线,获得较好的预测效果。该方法既保留了灰色模型的短期预测精度高的特点,也具备了B样条曲线局部性、连续性的特点。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新灰色组合模型预测效果能够更加逼近实际沉降序列,较单一传统模型预测精度高,能够达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4.
等维信息灰色模型是对传统灰色模型的改进,但其模型背景值仍设定为0.5,为了使模型的预测性能得到提高,本文提出了基于粒子群PSO算法的等维信息灰色模型来优化模型的背景值,以消除灰色模型本身固有的偏差。根据已有的高铁隧道沉降监测数据,对其进行小波去噪处理,再分别建立传统GM(1,1)模型、等维信息GM(1,1)模型和PSO-等维信息GM(1,1)模型进行拟合预测,并与原始数据进行对比。预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等维信息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95.
针对辽宁省的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本文借助灰色关联模型,探究了辽宁省的教育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辽宁省城市综合实力越强,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之间的关联程度就越大;辽宁省正在逐步趋于合理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布局,逐渐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以此为动力来推动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前进;教育结构是否合理会对产业结构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需要长时间来寻找一条最优路径,需要逐步引导教育结构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96.
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是基于全国129个典型矿床的深入研究,以及在勘查项目实践验证基础上总结而形成的一种特别适合生产找矿第一线使用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以成矿作用内因(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外因(地质作用类型)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主要内容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四川会理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历多期构造事件叠加,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铁铜矿床。近年来,在拉拉铜矿的深部及外围已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和进展。本文以会理拉拉铜矿为典型实例及深部找矿预测成果示范,阐述该方法在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得出了如下认识:早期成矿地质体为赋矿火山岩(河口群钠长岩类),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主要为基(中)性火山岩与沉积岩的界面及可能的喷溢口;热液叠加期成矿地质体推测为深部隐伏岩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主要为褶皱、断裂和裂隙。在总结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基础上,建立了拉拉铜矿勘查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通过与地质和物探方法相结合,圈定红泥坡南部为找矿靶区,经钻探验证,发现厚大矿体,打开了区域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97.
基于惠州城区2015年11月—2018年10月逐日供电量、日最高负荷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城区供电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建立了基于气象要素的供电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惠州城区夏季平均供电量和日最高负荷最多、冬季最少,4个季节供电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日最高负荷出现主要在10:00—12:00,但冬季仍有21.2%的概率出现在18:00—19:00。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与供电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不同月份相关性不同。12月—次年3月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与供电量呈显著的负相关,4—9月气温与供电量呈显著的正相关。3—4月相对湿度和供电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而5—8月呈显著的负相关。日照时数与供电量的关系和相对湿度与供电量呈相反的相关。最后建立了3—9月和12月—次年2月气象电量和总供电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8.
谭承业  阮圣娜 《地震研究》1989,12(3):193-200
本文对地震参数建立了地震拓扑空间并把灰色系统理论中的拓扑预测方法引入地震预测之中,研究地震长趋势的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99.
100.
本文论述了“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建立步骤以及计算、检验、精度分析方法,并用郑州市地下水中氯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作为实例进行了具体的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