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32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0 毫秒
481.
本研究选用新疆新源县34个气象站2010-2019年日降水量、地理信息及社会经济等数据,采用归一化及GIS等方法,结合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易损性,得出新源县暴雨洪涝灾害5个等级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新疆新源县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呈“东-北”分布的趋势,吐尔根乡、吐尔根农场、阿热勒托别镇、坎苏乡与那拉提镇属于洪涝高风险区;阿热勒托别镇、坎苏乡与那拉提镇的大部分区域及71、72团场属于次高风险区;新疆新源县中东部区域为中等风险区;其余区域为次低风险区与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482.
全球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快速推进,城市洪涝灾害灾害频繁发生,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城市问题,分析洪涝现象的时间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对于采取科学的政策措施有效防治洪涝灾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贵阳市1961-202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利用SPEI指数、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小波变换,分析了近60年多尺度时序下的洪涝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①贵阳市月度和季节降水强度大,暴雨发生频次高,月度降水强度集中在大雨及以上,季节性降水强度集中在暴雨及以上,易发生极端降水事件,造成城市洪涝灾害;②多时间尺度下,SPEI值对于降水、气温等气象因素的响应敏感程度不一,日尺度敏感程度最强,其他尺度趋于平缓,同时,大尺度对应的洪涝事件占比逐渐减少。③贵阳市发生洪涝的年份占总年份的21.67%,SPEI-12呈上升趋势, SPEI-3突变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突变后呈上升趋势且秋冬两季上升趋势显著,说明季节性洪涝有增强趋势; ④SPEI-1的周期变化特征为:在33个月主周期条件下的周期是23个月;在14个月主周期条件下的周期是9个月。  相似文献   
483.
长江流域水汽收支与高原水汽输送分量“转换”特征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文中采用"箱体"模型边界的整层水汽输送特征描述长江流域梅雨带水汽收支总体效应,发现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与"箱体"模型整层水汽输送收支总量呈显著相关;青藏高原动力、热力强迫构成周边水汽输送特殊流型结构,大地形动力强迫导致高原周边水汽输送在高原南侧与东侧存在经向或纬向不同分量的水汽流型,且它们分别对长江流域梅雨带"箱体"模型水汽收支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还发现高原南侧经向水汽输送与高原东侧纬向水汽输送分量之间呈显著相关特征,此研究揭示了长江流域洪涝过程上游高原周边关键区水汽输送不同分量间的"转换"特征,且此类水汽输送流型对夏季长江全流域各区域降水具有不同程度影响.上述高原周边水汽输送经向-纬向分量间的相互"转换"效应,是认识长江流域异常洪涝过程形成的关键环节之一.高原周边水汽输送分量相关结构及区域边界水汽收支问题将为长江流域洪涝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4.
暴雨和防灾能力建设是影响洪涝灾害发生及其损失变化的重要因素。根据1978—2018年江南地区(沪、浙、闽、湘、赣五省、市)暴雨洪涝灾害数据、气象台站观测逐日降水量资料、社会经济数据,统计分析了近41年江南地区暴雨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损失的变化特征及时、空差异,并从降水和社会防治两方面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近41年来江南地区因暴雨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率和成灾率呈先升后降的波动变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为相对高值期,空间分布呈明显的西多东少特点。近41年来江南地区暴雨发生频次及强度呈波动增加趋势,且暴雨在时间、空间上的持续性和集中度呈增加趋势,空间上呈现为江南中东部较高、西部较低的特点,暴雨发生集中期为5—8月,尤以6月最多。暴雨日数、大暴雨日数、暴雨累计降水量与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暴雨强度增强,是农作物受灾面积、尤其是成灾面积增加的重要因素。持续性暴雨日数、每月暴雨日数标准差、每站暴雨日数标准差与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率、成灾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暴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持续性、集中度越强,受灾损失就越大。降水与受灾损失的关系存在年代际差异,近年来它们之间的相关呈降低趋势。暴雨频次、强度与洪涝受灾损失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并不完全一致。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及其影响既受气象因素影响,也受到承灾体和社会因素影响。尽管江南地区灾害防治能力逐渐增强,对减少灾害发生和减轻灾害损失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江南地区防灾能力建设在空间上呈现为东强西弱的特点。因此,整个江南地区,尤其是江南西部,应当继续加强防灾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